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15年11月14日星期六

《差一點我們會飛》(《哪一天我們會飛She Remembers, He Forgets》主題曲 Theme Song)- Official MV



作詞:陳心遙   作曲:戴偉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鼓起這勇氣 跨出這距離 
差一點我們也會飛 

你笑容 早應已逝去 
當初的沖天志 有沒有踐踏碎 
是哪些 不能言傳的夢 
才令我 闖蕩在未知裡 
就算知 歲月已經歸不去 
仍邁步前往 向大世界出去 

仍然要相信 這裡會有想像 
求時間變慢 不想迫於成長 
未了願 我替你朝浪濤吶喊 
聽聽有沒有被迴響 青春怎會零創傷 

為何要相信 這裡會有希望 
在最後 盼我會像拍翼鳥悠晃 
擁抱著微風 沿途在看 
哪裡 會發現曙光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仍然要相信 這裡會有想像 
求時間變慢 不想迫於成長 
未了願 我替你朝浪濤吶喊 
聽聽有沒有被迴響 青春怎會零創傷 

仍然要相信 願意相信 (向前行 攜手行 趁青春要奮進) 
仍然要寄望 唯有初衷 (不可辜負眼前好時光) 
我未忘 (向前行 由今天 承諾我目標) 
(為世界美好多一點 付出所有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一分鐘閱讀:「不自由,毋寧死」

今天談談我在讀書筆記中摘下的另一句名言:
巴特里克.亨利 -「不自由,毋寧死」

這句名言非常流行,但不是很多人知道它的出處。雖然沒有什麼人會否定它,卻很少人會實踐它:當真正面臨自由與死的抉擇時,多數人恐怕都不會選擇死。

但自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需求,自由是所有人權的基礎,也是良好制度的基礎。法治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因為人的自由的最重要和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以侵犯他人的自由來獲取自己的自由,因而需要法律權利的保護。民主是每一個人的自由意志在政治權利上的體現,所民主制度的基礎也是自由。

這句話來自一七七五年美國獨立戰爭時一位政治家巴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的一篇演說,,當時美洲的殖民者與英國宗主國已經進行了歷時十年的長期談判而無結果。亨利發表演說表示,「難道生命就麼可貴,和平就這麼甜蜜,竟值得以鐐銬和奴役作為代價?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們這樣做吧!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最後這句的英文原文為: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準確的譯法是「給我自由,或給我死亡。」但不知哪位高手譯為「不自由,毋寧死」,使這句話的中文大為流行。

自由真的是比生命更重要嗎?許多人一世為奴,是因為他從沒有嘗到過自由的滋味;如果一旦嚐過自由的滋味,那就寧死也不願意再做奴隸了。因而,有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一首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春華秋實杜國威 盼續經典二十年

「你你你為了愛情……今宵不冷靜……」相信大家都不會對這首《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主題曲感到陌生。二十年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舞台劇甫推出就大受歡迎,連帶主題曲也街知巷聞,這個劇本還成為不少內地大學教授的研究課題。

揚名長江北

對於編劇杜國威(杜Sir)而言,有代表作當然開心,但「二十年來大家只記得這個劇,其實我不斷有新的創作」,杜Sir的經典創作其實不少,除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還有《南海十三郎》,兩劇也獲香港電影金像獎,而後者更獲台灣金馬獎,「《南海十三郎》這套戲吸引了很多內地學者研究,我最開心的是知道天津的南開大學、北京的大學、上海,甚至江蘇的大學的教授們,也用這個劇來做論文,跟學生研討,透過學術的推動,我的名字才能令長江以北的人也認識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在金融和經濟方面穩佔一席位,但在藝術文化領域卻鮮有傑出的原創作品,但杜Sir創造了奇迹。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但這兩個劇太紅也有個缺點,它們成為我的包袱,這二十年來,我也創作過其他作品,如《劍雪浮生》和《遍地芳菲》等,但風頭總是給《春天》和《南海》搶去。」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固然是舞台劇經典,但同時也成為杜Sir的創作包袱。二十年後的今天,他決定放下包袱,但如何放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經典延續,春去秋來,所以,他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 

杜Sir為《香港話劇團》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一來是慶祝劇團成立三十五周年,二來是希望再造經典。杜Sir用四位女孩子的故事去包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至今天國內和海外仍有華人在演這個劇,之前還推出了電影版和電視劇版,「因為這套劇太受歡迎了,碰巧國內的人也熟悉,我跟《香港話劇團》說不如我寫個續集,反正那四位女主角在二十年後仍漂亮動人,沒有老過,哈哈。」

秋天兄弟情 

「如果你有看《春天》就知蘇玉華飾演的鳳萍,生了個兒子叫Danny,而羅冠蘭飾演的露露,也有個兒子叫Bobby,這次主要寫這對結拜兄弟的故事。」一個引人入勝的劇本,總會加入一些人性衝突,「男人的故事比女人難寫,女人和女人之間只要一句『我比你漂亮』就輕易造成衝突,引申出精采情節,但男人除了女人和錢以外,很難有重大的衝突,所以今次也是寫情。」 

新瓶舊酒抑或舊瓶新酒從來都不重要,只要是有水準的創作,觀眾自然會受落,《我和秋天有個約會》甫上演票房已報捷,連加開的場數也在數日內售罄。但《秋天》能否成為經典,可能要二十年後才能下定論,但看觀眾的反應,要延續經典相信不太難。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故事簡介:
六十年代的故事,重拾當年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及家庭觀念。歷盡艱辛偷渡來港的阿標,為充饑在「然香仙館」偷了一碗飯吃為故事的開始,及後更為了賺一口飯,發奮圖強,因緣際會成了電器師傅,並委任推銷手提收音機以及幾經改良的新產品 -- 電飯煲。唯在反日情緒高漲的年代,遇上群眾抵制,望著那碗香軟米飯,又如何克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