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商場開設成主流
近年好些大型的多屏幕戲院都建在大型商場內,發展商為了增加商場的人流,都歡迎商場內開設戲院,這趨勢至近年已經成為主流。現時行內所謂的龍頭戲院大部分都在大型商場內,隨着大型商場的發展,戲院的地區分布亦出現變化,由原本的鬧市地區銅鑼灣、尖沙咀、佐敦、旺角等地,轉向接近大型住宅區或非鬧市地區,如又一城、沙田新城市廣場、太古城、官塘apm、九龍灣Megabox,以及西九的圓方等,過往戲院集中地的銅鑼灣只剩下UA時代和總統戲院,而尖沙咀也只剩下海運和港威兩家戲院,其中佐敦的情況最為嚴重,當年的普慶、安樂、新寶、大華等都相繼結業,部分曾經改為多屏幕戲院也一樣經營不下去,最後佐敦地區的戲院就只剩下圓方的The Grand和油麻地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旺角也只剩下旺角百老匯、金聲和豪華三家戲院,都是安樂(百老匯)和新寶(金聲、豪華)擁有物業的戲院,其中豪華更是新寶公司的大本營。
「今宵惜別 有緣再會」
最近影藝戲院轉往九龍灣淘大商場復業,原是百老匯戲院,共有三個屏幕,相對灣仔時期的影藝多了一個屏幕,首三部放映的電影,其中兩部《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和《竊聽風雲》都是主流大路電影,只有《愛你愛到殺死你》這部歐洲片較有影藝風格的另類電影,看來復業的影藝已「定下」這條如百老匯電影中心般,只留下一至兩個屏幕放映另類電影,但能否跟舊影藝般容許好些另類電影有較長的映期,如當年的《搶錢家族》和《82黑玫瑰對黑玫瑰》,這要視乎戲院管理者的取態和市場的變化。還記得大前年舊影藝結業時,負責人張貼一張告示,寫上「今宵惜別、有緣再會」,令一眾影迷期待新的影藝再臨之日,可見影藝戲院的負責人對電影文化有着一股不一樣的質素和理想,是香港少數從事戲院行業的「另類」老闆。
推動電影文化藝術和愛國電影
影藝戲院是屬於銀都機構旗下,這家帶有愛國色彩的公司,由當年的長城、鳳凰、新華三家電影公司合組而成,加上專門發行內地電影的南方電影,影藝戲院肩負着推動電影文化藝術和愛國電影兩面旗幟。可是,自內地電影進入市場化改革開始,發行內地電影已非南方的獨家專利,當年陳凱歌、張藝謀等名導的電影都是交予南方發行,隨後內地片廠解體,南方只有發行主旋律和八一片廠出品的電影;同時內地電影一直以來都得不到香港觀眾的歡迎,只吸引到一群老愛國觀眾支持。此外,當年影藝設有發行部門,負責選購好些外語片的發行權,包括好些歐美藝術片和另類電影,可是面對安樂、當年的泛亞和Golden Scene等發行公司的競爭,影藝最後只好選擇跟這些公司合作發行,但當年影藝自行發行的一系列電影,的確為影藝打下另類藝術影院的基礎,「金漆招牌」到今天仍然有着「光環」,假若新影藝在選片發行上,能夠重拾當年「神勇」,而非受制於其他發行公司的片源,絕對是影迷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