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

脫下面具的時候

論性──曹仁超創富智慧書的圖像

讀曹仁超的最新一輯創富著作《論性》,對於說不清什麼是結構性投資產品的文化版記者來說,聽曹Sir談愛論性之外,書後節錄的《富爸爸.笑爸爸talk show》劇本是bonus。無緣得睹曹Sir一身睡衣打扮在台上的演出,只能通過劇本的文字想像一番。

對 於敝報的同事來說,想像曹Sir做talk show的樣子並不難,平日下午,曹Sir常會在編輯部表演免費talk show,對金融財經高談闊論一番。而年二十八養了一年的雞誤服橡筋而亡,過年無得食雞,全家大小攬住隻雞喊的故事,則是有一年向他逗利是時聽回來的。當 時就覺得他的表演欲和表演天分都很高。

問曹Sir幾時會再踏台板?他卻答不會再做show了。「不值得再做,因為沒有回報。」整個演出,滙 豐投資千萬元,但他個人沒有收取分文。他指《富爸爸.笑爸爸》的目的是要證明自己在舞台劇方面的才能。「整個概念由我提出,再由同事和滙豐談,後來找來詹 瑞文演,一坐下我就表示要全部掌控演出的理念,因為我不是要賺錢,而是要實驗自己的理念。」

藝術家脾氣

曹Sir在談到和藝術家合作的經驗時說,「我的藝術家脾氣更大,我try my best 在表演之中。」他盡力做好的不只是表演,有《信報》長期讀者對記者說,這麼多年看下來,發覺全份報紙最少錯字的版面,就是「投資者日記」。

問 曹Sir保持「不壞之身」的秘訣,他的答案是不斷的校對,六千字稿件他用兩小時完成,交版房打字。原稿打完之後,自己校對,改正之後再校一次,最後再由編 輯校對第三次。「第二天早上八點起床後再看一遍自己的文章執漏,如果有大錯就要出聲明更正。」他把自己的工作流程介紹一遍,強調已不是很多作者會看回自己 刊出的文章。

不過相對於每日見報的專欄,三本熱賣的創富著作內容嚴謹度就沒有這麼高。記者見到《論戰》一書中所舉的歷史例子,往往道理正 確,但細節卻是謬之千里。例如書中談到正確資訊的重要,引了一個英國浮屍計賺德軍的故事,然而本來發生在1943年的西西里島登陸戰,卻變成了1944年 的諾曼第登陸。問曹Sir是什麼一回事?

他說三本書也是親自校對,關於金融財經的內容他是十分嚴謹的,加上手邊資料齊全,故問題不大。但 是,「關於戰爭的內容我是中學時看過,只有一個模糊印象,叫出版社的編輯代查。如果有錯,是陷作者於不義」。曹Sir說,編輯的責任就是要查證,但「香港 傳媒行業,包括《信報》的普遍現象,是編輯的學養不及作者」。他指這情況是1982年開始,「因為肯寫東西的人不肯留夜,所以我們只能接受……」。

從事報館工作至凌晨是平常事,忙亂之際,記者間或會和曹Sir在洗手間不期而遇,見他用毛巾抹一把臉,然後又回辦公室繼續寫稿、對稿。曹Sir自言自八十年代開始認真把寫作視為終生職業。每天朝十晚十之餘,星期六寫完的稿、星期日還回到報館加進最新的進展。

《論性》一書中,曹太出鏡率很高,有一章直接就叫做〈婚姻有利投資〉。編輯部同事有時會見到曹Sir秘書炮製「苦瓜特飲」,作為定時服用的健康食品。「吃苦瓜的目的是氹老婆開心,有什麼功效我就不知道。」

一生唯謹慎

有 讀者說,「投資者日記」和其他財經專欄不同之處是,其他人總是根據結果分析,曹Sir卻是直面陣前,但心態卻是保守的。「諸葛一生唯謹慎,我從來不打沒有 把握的仗。」這種先勝而後戰的態度,明顯來自他的閱讀,雖說出來做事後他說已不看「和搵錢無關的書」,但中學時代除了兵書戰策外,他還涉獵《鬼谷子》、 《梅花易書》、《鐵板神算》、《燒餅歌》,研究陰陽、易數,相信盛極必衰的道理。

《論性》一開始就強調要認識自己,說女人二十五歲、男人三 十歲不認識自己就沒有運行。記者問他如何可以認識自己?他說沒有。「除了聰明人可以開竅之外,還有當頭棒喝,或是醍醐壺灌頂,兩種方法。」當頭棒喝是從錯 誤中學習,「醍醐灌頂是指平時累積了很多事,然後到了某一點觸類旁通」。

曹Sir話,出了「勢、戰、性」三本書,《論性》應是整輯最後一本,日後無乜嘢可以教大家喇,但隨即又說:「我寫咸濕笑話都得㗎,哈哈。」

書 裏除了曹Sir的金句,意大利小丑也不時出場。意大利即興劇﹙commedia dell'arte﹚的角色戴着面具上場,擁有各自戲謔的作風,誇張的手勢,嬉笑中有反思。記得今年萬聖節前夕,《信報》同事都在電郵中收到曹Sir的禮 物——他戴上面具的照片。但曹Sir說,《論性》一書中已除下面具,與大家真誠相見,連珍藏的家庭照、求婚照也從抽屜裏抖出來,公諸同好。這頁寫了多年的 日記,快要到尾聲,脫下面具的曹Sir,會以什麼姿態與大家見面?

記者:鄭傳鍏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8年11月27日星期四

隱 語

小孩在街頭團團追逐,不經意用雪條棍之類敲了德叔的頭,德叔喊道:「喂,細路,你打中我個酸薑蕎啦!」一九七四年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獅子山下》,出身自中聯影系的良鳴飾演街頭寫信先生德叔,帶出家住橫頭磡徙置區的苦與樂。當時我讀初中,知道德叔說的是「頭」的意思,但由於自己是客家人,也與上一代的語言有隔閡,德叔此話,可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還以為清朝的人蓄辮,有酸臊之味,於是頭叫「酸薑翹」。許久之後,才想到應是「酸薑蕎—頭」的歇後語。往昔街坊士多及木頭車仔檔用大玻璃瓶浸五色果品,用竹籤串起出售。白醋浸的籮蔔是染黃的,華南李染緋紅,木瓜染黃,青瓜、酸薑與蕎頭則是原色。糖水浸的是菠蘿,清水浸的是馬蹄與椰子肉。酸薑可與蕎頭或椰子肉同嚼,都是些消滯開胃之食。今日的小孩,已不食蕎頭等唐人酸漬果品,老一輩講的「酸薑蕎」,難解如火星文矣。

語言遊戲

舊日生活,人際關係密切而長久,語言遊戲一來一往,是談笑玩樂,也是知識累積,日後理解人家說話,不致茫然不知所云。學校背成語諺語,也猜謎語,民間則有歇後語及鹹濕笑話。電視節目如《歡樂今宵》的趣劇,創意枯竭,百無聊賴之時,藝員也會講歇後語娛樂觀眾,如二叔公割禾—望下截,寡母婆死仔—無子(指)望之類,總會引來笑聲。電視台的問答遊戲比賽也常用歇後語考問參賽者。父老的歇後語始終受到方言地域所限,兒時很多歇後語都不是傳自街坊,而是來自電視問答遊戲,如雞食放光蟲—心知肚明,水瓜打狗—唔見咁截(「唔見減咗一截」的短語)。北方話的歇後語,如竹籃子打水—兩頭空,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則來自升中試的諺語背誦。
今日生活雜亂,商家政客又需要一批腦筋麻痺的工奴和消費者,一般市民說話的速度快了,但語調平淡,語言詞彙和句式變化減少。除了常用的幾句應對話之外,頗多歇後語迹近失傳。往日是延長談話趣味之舉,今日變了阻礙交流效率了。雞食放光蟲不講,心知肚明也少提,一句「你明啦!」算了。

村社與街坊

歇後語是隱語之一種,由兩部組成,前部是引子,後部是謎底,有懸宕的效果,運用得當,可使言談詼諧,妙趣橫生,如說「十五個吊桶─七上八落」、「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之類。近代歇後語由口耳相傳變為書本傳授,加上中文現代標點符號,也令歇後語有了固定的書寫法則,就是引子與謎底之間多數用破折號(—)聯繫,顯示懸宕之意。繫於文化環境和歷史典故,故老相傳的歇後語有退潮之勢,農村鄉社生活與新興的工業衰落之後,誰理會吊桶與滑輪組的功率,見過工地的吊桶?《封神榜》故事不熟悉,誰識得姜太公?《獅子山下》的德叔常說「姜太公七十始遇文王」,比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陸文庭睇相—唔衰攞嚟衰,也是傳自德叔。往昔屋邨婦女常替工廠包伙食賺取家用,當年庶民略識國史,工人便有告誡包伙食者勿「打斧頭」之隱語:忽必烈—吞金滅宋(吞金滅餸)。
跪地喂豬乸—睇錢分上,黃皮樹了哥—唔熟唔食,無掩雞籠—自出自入,狗上瓦桁—有條路、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之類,刻劃城市拜金主義、家庭離散與人心詭詐,即使未見過黃皮樹、雞籠與瓦桁,也懂得意思。床下底劈柴—撞板(碰壁)與田雞過河—各有各撑(俗讀young)之類仍可聽到,也許撞板與走路(逃亡),乃城市人的常態。農村的十月芥菜—起心,仍是流行,番薯跌落竈—該煨與十月蔗頭—甜到尾,則失傳了。其他如客家話的農村歇後語,如「禾稈綁欖核—兩甩」(兩頭落空),當今小孩連鹹水草綁物都少見,用禾稈草綁物,匪夷所思矣。
粵語的歇後語或隱語流傳久遠,很多已不能記起原本意思。例如隨便,口語是「求其」,隱喻「放心」,取自《孟子》章句:「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學問修養之道,沒有別的,將失散的真心(良知)找回來就是。不過俗語「放心」也有不必記掛、但求心安的意思,「求其放心」的俗讀,也許是往日書塾子弟向《孟子章句》開的玩笑。「是但」則是文言,是此但彼,兩者都可,也是隨便不拘之意。「無他嘅……」也是老一輩的口頭禪,可見粵語有些套語,來自往昔經典之習誦。

歧視與色情

很多歇後語與粗話一樣,都是用損人的方式來顯示朋輩的親暱感,因此有頗多諷刺殘疾、歧視外人及色情隱語。近年流行「政治正確」,不得歧視女性、外省、外籍、特殊行業、傷殘或僧道,頗多損人缺德的歇後語也難以通行了。如阿駝行路—中中地,阿陀瞓棺材—死都唔掂,盲人食湯丸—心中有數,單眼佬睇(睼)老婆—一眼睇晒,亞聾送殯—唔聽你支死人笛,壽星公吊頸—嫌命長,非洲和尚—黑人僧(乞人憎),客家佬買鞋—一味要大,喃嘸佬跌落糞坑—無晒符,寡母婆死仔—無子(指)望之類,肥婆坐屎塔—tup tup 撼,殯儀館大減價—抵死,賣魚佬洗身—無腥(聲)氣,和尚擔遮—無(髮)無天之類,在現今世界已難以流傳。剩下的多是淫審處期許的「健康資訊」,如亞蘭嫁亞瑞—累鬥累,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牛皮燈籠—點極唔明,神枱貓屎—神憎鬼厭,神枱桔—陰乾之類。至於不知何人的阿茂與阿崩,也是歇後語的常用主角,比起用江西佬、三水佬、客家佬、潮州佬之類的主角,更為政治正確,如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阿崩叫狗—愈叫愈走,阿崩養貓—轉性,阿崩吹簫—嘥氣。廣東叫阿茂者多,叫阿崩者少,避忌之下,阿崩的歇後語多一些。
色情歇後語有粗鄙不文者,也有無傷大雅者,多是來自往日歡場的打情罵俏。單料銅煲—一滾就熟,廚房階磚—鹹濕,飛機着火—燒雲(銷魂),過路溪錢—吸引死人之類無礙;水中行樂—陰濕、老妓埋年(算撚數)與老舉追數—吹鳩脹(催鳩賬),則是色情隱語矣。

鬱悶死人

歇後語有如語言之喜劇,總是觸犯禁忌,損人以取樂,聽了謎底便會心微笑,略有喜劇的釋放力(comic relief),雖是玩世不恭,卻可宣洩憤怨,排解鬱悶。當今社會強調人人平等,不可歧視,語言忌諱處處,引致往昔不少歇後語失傳,而「健康資訊」式的歇後語又難以創造,都市人變得語言無味,面目模糊,如冚蓋棺材—悶死人。金融海嘯之後,火燒旗桿—長炭(嘆)呢枝歌仔無得唱矣,惟望股市失利者,聊以此歇後語自我撫慰: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

香港文字學.二十一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靚太作死


這是虛構得來真實得很的現代男女兩性關係黑色幽默故事──

在一個偶爾的情況下,Anna跟Seven相識,電光火石之間,男女觸電!
一如所有天下間的情侶,相識戀愛,結婚產子。
然後……
然後是老公在外邊滾紅滾綠,老婆在極度絕望幾近心死之際,搭上了俊朗瀟灑的大學教授。
所謂「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爛茶渣」。
老婆Anna應如何作出抉擇?
她為求生活安穩而屈服啞忍,繼續忍辱老公搞三搞四,還是拋夫棄子豁出去在愛裡重生?

本書藉著既抵死又幽默實況連續劇形式的故事,讓20s、30s、40s的現代男女,反思愛情和婚姻的意義究竟何在。


靚太作死的圖像

2008年11月11日星期二

「司法」特別郵票月底發行


香港郵政將於11月27日以「司法」為題發行一套特別郵票,而相關集郵品亦會由同日起發售。

這套特別郵票旨在向司法制度致敬。每枚郵票均展示熟悉的司法象徵,包括公義之像(1.4元)、終審法院(2.4元)、法官服飾(3元)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之權仗(5元)。

各郵政局將於周四(11月13日)起發售正式首日封,每個售價1元。郵票及相關集郵品由同日起在郵政總局、尖沙咀郵政局、荃灣郵政局和沙田中央郵政局公開展出。另外,36間集郵局於11月13至19日期間接受預約自備首日封蓋銷服務。

另外,郵展廊現正展出一系列以"司法"為主題的展品,包括於2008年11月27日發行的"司法"特別郵票,以及部份其他郵政機關曾經發行與司法有關題材的特別郵票。此外,展覽亦會簡介香港的司法制度,歡迎參觀。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黑人總統


奧巴馬真的可以當上美國總統嗎?老實說我真的不太相信花旗白人會選出黑人作總統。正如9月7日香港立法會選舉一樣,民調指民建聯在某區贏3席啦!民調不足信!

後記:我又一次大跌眼鏡了!祝美國好運!

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兩年五年計劃

刀筆吏

正式成為特區的衙門刀筆吏已有一段日子,近期實在太多課堂需要上:新入職刀筆吏課程、民事書法制度改革課程、新入職公僕簡介會等等,實在有點吃不消。平常升堂的日子不變,加上文書工作一大堆,還需應付改革,看來挑戰陸續有來。

兩年五年計劃

老友在電郵中問及個人有否兩年或五年計劃。老實說精細的人生規劃對鄙人而言實在有難度。個人的整體發展方向當然有,但有時實際的執行起來便考工夫了。我的做法是朝著既定的大方向去走,實際的操作還是小平同志所言:「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以上的討論倒有一點可下註腳,以鄙人年來的體驗,發覺「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重要性。現在我已把此列為人生規劃的前列位置,希望可以把知識管理好,所謂知識就是力量!

重回劇場

近月來進入劇場的時間又多了,先後看了《萬能旦后鄧碧雲》、《留住百味情》,上週又看了《愈痛愈美麗》,我還計劃下月去看《靚太作死》。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愈痛愈美麗》,我們還在劇場外買了原著呢!

看畢「兩后」─萬能旦后和西餅皇后之後,我對兩劇的評價只是不過不失。《萬能旦后鄧碧雲》是獨腳戲,很考演員的工夫,但不知是否坐得太高的關係,有過半時間是聽不清楚李楓的對白,令觀眾之投入感大打折扣;《西餅皇后》有司琪姐、羅冠蘭、王祖藍等,當然是極盡視聽之娛,但我只是覺得這個疑似《阿甘正傳》式的故事,沒有留下多大的空間予觀眾思考,我只是被不段的提醒:「李太真係好叻!」(高八度)

企業管治

現在金融海嘯一沖擊本埠,本埠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質素立即現形。最新的有白頭太子的公司賭輸錢要投資者一同陪葬;之前又有三兄弟公司內部不和大佬無主席做。似乎他們都忘記了一點,就是公司是上了市的,並不是你的家族私人擁有。就算你們是持有了公司75%的股權,也不代表公司可以被你們視如玩具般玩弄。

2008年10月8日星期三

公務員職位

職位編號: 14037

部門: 司法機構

組別、單位: 運作部

職位名稱: 司法書記

薪酬: 總薪級表第8點(每月13,280元)至總薪級表第26點(每月33,330元)

入職條件: 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兩科高級程度科目及格,及香港中學會考另外三科,其中包括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成績達C級/第3等級或以上,或具同等學歷(註 1)。

註: 註1 :政府在聘任公務員時,過往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課程乙) C級及E級的成績,在行政 上會分別被視為等同2007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第3 等級和第2等級的成績。

職責: (a) 擔任書記,在終審法院法官/司法常務官、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區域法院法官或聆案官於法庭或內庭聆訊中提供所需服務,包括提訊被 告、抽選陪審團及錄取裁決等;保存準確紀錄;檢查及編定證物,安排將證物保管;處理及批核由律師擬定的命令草擬;或(b)在土地審裁處、書記主任辦事處、 遺產承辦處或家事法庭登記處擔任司法書記。

聘用條款: 新聘人員將按公務員試用條款受聘,試用期為三年。成功通過試用期者,或可按公務員合約條款聘用,為期三年。在完成這三年合約而表現令人滿意,會獲考慮按當時適用的長期聘用條款受聘[一般附註(c)]。

查詢地址: 香港金鐘道38號高等法院大樓低層2樓212室司法機構支援部

查詢電話: 2825 4358 / 2825 4286

截止申請日期:
(日/月/年) 30/11/2007

職位編號: 14038

部門: 司法機構

組別、單位: 運作部

職位名稱: 調查主任

薪酬: 總薪級表第25點(每月31,835元)至總薪級表第39點(每月59,580元)

入職條件: 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兩科高級程度科目及格,及香港中學會考另外三科,其中包括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成績達C級/第3等級或以上,或具同等學歷(註 1);以及具有七年有關勞資事宜、法庭程序、錄取口供或會計常規方面的經驗(註 2)。

註: 註1 政府在聘任公務員時,過往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課程乙) C級及E級的成績,在行政 上會分別被視為等同2007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第3 等級和第2等級的成績。 註2 申請人需在申請表上清楚述明在有關行業的工作經驗及表列該等工作的性質。

職責: (a) 會見有關勞資審裁處申索的各方當事人、向他們錄取陳述書,以及在需要時視察處所和查閲帳目;(b) 協助各方當事人展開和解商議;(c) 向勞資審裁處提供協助,擬備與申索有關的事實摘要;以及(d) 出席勞資審裁處的聆訊,按審裁官所需提供資料和協助。

聘用條款: 新聘人員將按公務員試用條款受聘,試用期為三年。成功通過試用期者,或可按公務員合約條款聘用,為期三年。在完成這三年合約而表現令人滿意,會獲考慮按當時適用的長期聘用條款受聘[一般附註(c)]。

查詢地址: 香港金鐘道38號高等法院大樓低層2樓212室司法機構支援部

查詢電話: 2825 4358 / 2825 4286

截止申請日期:
(日/月/年) 30/11/2007


職位編號: 14040

部門: 司法機構

組別、單位: 運作部

職位名稱: 法庭二級傳譯主任

薪酬: 總薪級表第16點(每月20,780元)至總薪級表第27點(每月34,895元)

入職條件: (a) 持有香港任何一所大學頒授的學士學位,或具備同等學歷(註 1);及 (b) 在綜合招聘考試兩張語文試卷(中文運用及英文運用)中取得「二級」成績。此外,亦在綜合招聘考試的能力傾向測試取得及格成績,或同等學歷(註 2);及 (c) 精通廣東話和英語(如亦精通普通話者更佳)(註3 - 4)。

註: 註1: 應徵者須隨申請表格夾附全部修業成績副本及證書副本一份。 註2:中文運用及英文運用試卷的成績分為「二級」、「一級」或不及格, 並以「二級」為最高等級; 而能力傾 向測試的成績則分為「及格」或「不及格」。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英語運用科「C」級或以上和「D」級成績 (或同等成績) 分別會獲接納為等同綜合招聘考試英文運用試卷的「二級」和「一級」成績。 香港高級程度會考中國語文及文化、中國語言文學或中國語文科「C」级或以上和「D」級的成績, 則分别會獲接納為等同綜合招聘考試中文運用試卷的「二級」和「一級」成績。 在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IELTS) 學術模式整體分級取得 6.5 或以上, 並在同一次考試中各項個別分級取得不低於6 的成績的人士, 在 IELTS 考試成績的兩年有效期内, 其 IELTS 成績可獲接納為等同綜合招聘考試英文運用試卷的「二級」成績。 IELTS 考試成績必須在職位開始接受申請的首日 (即2007年11月10日) 仍然有效。 註3: 申請人應在申請表上註明除粵語外所通曉的方言。 註4:合適的申請人須參加傳譯考試、翻譯考試及面試。獲邀應試者一般會在應試前一個星期收 到通知。

職責: (a) 在裁判法院、各類審裁處擔任傳譯工作;(b) 核證法庭文件;以及(c) 翻譯法庭文件及部門文件。

聘用條款: 新聘人員將按公務員試用條款受聘,試用期為三年。成功通過試用期者,或可按公務員合約條款聘用,為期三年。在完成這三年合約而表現令人滿意,會獲考慮按當時適用的長期聘用條款受聘[一般附註(c)]。

查詢地址: 香港金鐘道38號高等法院大樓低層2樓212室司法機構支援部

查詢電話: 2825 4358 / 2825 4286

截止申請日期:
(日/月/年) 30/11/2007


職位編號: 14034

部門: 司法機構

組別、單位: 運作部

職位名稱: 執達主任

薪酬: 總薪級表第13點(每月17,935元)至總薪級表第21點(每月26,510元)

入職條件: 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成績達第3等級或以上,並另有三科成績達E級或以上,或具同等學歷(註 1);以及於以下其中一個或多個範疇中,包括法律、司法、盤存及商品估價具有至少五年的工作經驗(註 2)。

註: 註1:政府在聘任公務員時,過往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課程乙) C級及E級的成績,在行政 上會分別被視為等同2007年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第3 等級和第2等級的成績。 註2:申請人需在申請表上清楚述明在有關行業的工作經驗及表列該等工作的性質。

職責: (a) 逮捕判定債務人和在潛逃中的債務人,並強制執行交付拘押的手令;(b)透過扣押財物執行為追索欠租而發出的財物扣押令/裁判官手令;開列財物清單並對財物 作出估價,以及執行與出售這些財物有關的職責;(c)進行收樓行動以取回空置情況下處所及土地的管有;(d)執行向船舶發出的扣押令;(e)於法庭、內庭 及審裁處出庭作證;以及(f)送達外地法律程序文件及向船舶送達法律程序文件。 ( 執達主任或需不定時工作)

聘用條款: 新聘人員將按公務員試用條款受聘,試用期為三年。成功通過試用期者,或可按公務員合約條款聘用,為期三年。在完成這三年合約而表現令人滿意,會獲考慮按當時適用的長期聘用條款受聘[一般附註(c)]。

查詢地址: 香港金鐘道38號高等法院大樓低層2樓212室司法機構支援部

查詢電話: 2825 4358 / 2825 4286

截止申請日期:
(日/月/年) 30/11/2007

刊登職位報章及日期: 南華早報及明報(10/11/2007, 17/11/2007 及 24/11/2007)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萬能旦后鄧碧雲

2008年10月4日 此時此刻 劉健威

對《萬能旦后鄧碧雲》是充滿期盼的—《鄧碧雲夜探古迹》分別在香港的三棟屋、澳門的盧家大宅等歷史建築中上演都深獲好評;有次遇見一位鄧碧雲的大弟子,她說她不敢去看,因為有人告訴她,李楓演大碧姐太像了,怕看了受不往刺激。

也 許在只容幾十人的古迹中跟演員近距離接觸,和坐在千多人的演藝學院歌劇院看戲的感覺很不一樣吧—沒了「借景」,空蕩蕩的舞台上只有一張凳子和一個銀幕顯得 很寒傖;但叫人更難受的,是平鋪直述的劇本—劇本就按時序道出鄧碧雲的生平,由李楓口述加表演演繹出來,沒有深入的探究和想像,結果愈看愈沉悶—鄧碧雲的 七十年代就在我的睡夢中溜走了。

沒有李楓,整齣戲一無所有—這劇本由任何人來演都會失敗收場。李楓簡直跟鄧碧雲是「天生一對」—說話是極難 模仿的,李楓不僅音調像,神韻也像;她把那源自廣州,屬於另一個年代的溫婉說話韻味都掌握得到了,加上很好的化妝和服裝設計,令大碧姐重回人間。所以整齣 戲基本上就是看李楓的表演,要是完全沒有劇本,找李楓隨便模仿鄧碧雲幾段戲,效果基本上是一樣的。

劇本是做了些調查研究的,假如更深入細 緻,也許用來拍套鄧碧雲的紀錄片更好一點。作為話劇,觀眾有不同的期望—不僅是鄧碧雲的模仿再現,而是更深刻的探究這個人—不只是她做過什麼,還有她怎樣 想、怎麼感受、她對人生的體會。現在演出的,是鄧碧雲的人生「大事表」,只鋪排她的生平事迹,完全沒進入過她的內心世界,沒有血沒有肉,可憐李楓只是變成 「A貨鄧碧雲」。

要看鄧碧雲,看真的鄧碧雲(電影電視)好了,幹麼看假的鄧碧雲?人死了看「替身」,那感覺很怪、很不健康。

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

29+1


所謂29+1,在我看來,是不願到達30歲的代名詞。的確,對我而言,當我接近這一個臨界點時,在我的心裡亦不禁因此大限而泛起陣陣漣漪。


在網友的介紹下,於九月二十一日看了日場,看完此話劇後步出劇場時,不禁發覺原來這麼多同道人對於三十關口的看法是大體一致。獨腳戲是很難演的,尤其是在倘大的劇院內,要大部分的觀眾有投入感和代入感,是需要在劇本上下不少功夫。彭秀慧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最起碼對於我這個三十世代而言也頗有共鳴。不過,與我同行的二十世代(其實也怏到29+1)便不太欣賞,打盹頻頻。難道這只是一齣送給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戲?八十年代出生的觀眾似乎不太投入。


談回三十關口這個話題,身邊友儕大致上都會想過。在劇末亦安排了不同觀眾對於三十歲的心聲。對我而言,三十歲前對於這一個話題我也有不少看法。不過,到了三十歲後,反覺此話題不外如是。近日閱讀偶拾,在于丹論語心得中也有提到三十而立,頗有意思,現抄錄如下:


二十多歲剛剛步入社會時,就會覺得這個世界上一切都不盡如人意,覺得成人世界欺騙了自己,覺得生活中滿是醜陋、猥瑣、卑鄙和欺詐。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小憤青”。這個時候,青春的成長有它特有的蒼涼,人必然表現出一種反彈。那麼走到三十歲,應該是人生“和”的階段,就是既 不像十來歲時覺得眼前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歲時覺得一片慘淡。


三十而立的這個“立”字,首先是內在的立,然後才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中國人的學習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我注六經”,另外一種是“六經注我”。


前一種方式需要皓首窮經,等頭發都讀白了,把所有的書讀完了,才可以去給經典作注解。


而後一種方式是更高境界的學習。所謂“六經注我”,就是學習的目的是以經典所傳達的精神來詮釋自己的生命。


三十歲這個年紀,是一個建立心靈自信的年紀。這種自信不是與很多外在的事物形成對立,而是形成一種融合與相互提升。這就 像泰山上的一副對聯,叫作“海到盡頭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這是中國人對于山川的一種感受,它講的不是徵服,而是山川對自我的提升。就像大海到了盡 頭,以蒼天為岸,對自己是一種拓展;人登上山巒的頂峰,並不是說我把高山踩在腳下,而是說我站在山頂,高山提升了我的高度。

其實這就是六經注我的一種境界。


2008年9月6日星期六

記得去投票



明天是特區立法會的選舉,大家記得去投票!

不過到這一刻,我還未立定主意呢!

我有點想投予以上那位仁兄,看官他可否出線。

2008年7月25日星期五

戀物情意結─紙鹿

Pixar 能連續在過去八套動畫電影中,無論在票房或口碑上都獲得勝利,靠的除了是令人嘆為觀止的視覺特技效果外,其實還離不開對人類不同感情的充分掌握。從《玩具奇兵》的玩具角色、《怪獸公司》的鬼怪生物、《海底奇兵》、《超人特攻隊》的超級英雄、到《五星級大鼠》的過街老鼠,無不被注滿各式各樣的人性特質。創作者準確地掌握着人類對感情的執着、對無知的恐懼、對危險的逃避、對潛能的發掘、又或者對事物的偏見,透過友情、親情和愛情的各種貪嗔癡,觸動觀眾的神經。
最新作品《太空奇兵.威E》亦不例外,表面上是兩個機械人的愛情故事,骨子裏探討的實是人類的戀物情結,而且無論在結構或視野上,都比過去任何一套影片來得大膽和深入。影片頭四十分鐘以幾乎完全沒有對白默片形式出現,純粹透過影像和音樂來表達,相信是繼《太空漫遊2001》以來最具詩意的寓言影像。
在人類離開地球生活七百年以後,就只剩下一具靠太陽能發電的機械人威E,繼續清理人類遺留下來的垃圾。這位盡忠職守的清道夫,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七百年來毫不間斷地為人類服務。除了把垃圾壓成盒狀以外,威E還仔細地分辨出具收藏價值的物件,珍而重之地把它們帶回家。而將它們分門別類好好整理,亦成了威E每日公餘後的消閒玩意。他的藏品包括Zippo打火機、各式各樣的螺絲及螺栓、扭計骰,以及他最喜歡的、每晚必看的《Hello,Dolly!》音樂劇錄影帶。而這些物件及那永遠壓不完的垃圾,亦成了強烈的對比,見證了人類在地球上的存亡。
後來女機械人Eve的出現,不單讓威E能夠把音樂劇中的愛情學以致用,更成功讓生活在今天的我們,能夠透過那熟悉的蘋果開機聲響,還有那當機後以為失去所有記憶的恐懼,來代入兩個機械人的愛情。而在可愛的面孔、浪漫的愛情、精彩的特技,以及刺激的追逐背後,整套電影從一而終地對比着唯物主義如何成就了人類,亦同時毀滅了人性,不失為一套語重心長,意義深遠的作品。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8年7月24日星期四

通脹

好一句「往日的通脹,是水漲船高;今日的通脹,則是水漲船沉。」!不過,是職位及文字通脹,抑或是職位及文字盲目西化呢?

通脹有字,民瘼無聲。「以雙位數字上升」、「有向上調整空間」、「有加價壓力」,都是此刻的城中新語。面對通脹暴潮,曾蔭權後知後覺,在七月十六日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拋下一百一十一億元紓緩措施之後,竟說民望於他如浮雲,民意調查的數字上落不值得擔心,目前他集中於改善靈性修為和管治能力云云。政治領袖可以視個人榮辱如浮雲,但不可視民望如浮雲,否則就是不恤民命,人民只能向虛空荒野呼叫矣。也難怪,面對通脹浪潮,他施捨人民之前,竟然說政府會加強在超市的格價服務,令市民可以應慳則慳。
價格浮雲
消委會、政黨、報紙與師奶團都在格價,皆因超市價格捉摸不定,有如浮雲。奸商在通脹熱潮,自有一套通脹文字學,所謂定價,就是不定價。本來定價的作用是免除顧客議價的交易費用,也減低顧客四出觀望價錢以確定市場價格的訊息費用,然而目前香港超市的定價,卻是欺騙顧客的煙幕,顧客要知道貨品的確實價格(定價),必須付出訊息費用,計算折扣優惠、觀察價格浮動周期及四處比較。
百物騰貴,超市卻喊「減」,靠的是阻擋價格信息的定價策略:多買更平(如多買一件便宜一半)、捆綁售賣(不售賣單件)、積分獎賞、簽賬回贈等,以剝削消費者盈餘。所謂減價,是先提高價錢,然後降價;或在月頭減價,月尾加價;或在星期一至星期四的「閑日」減價,然後在顧客擁擠的星期五、六及日加價。
以周期計算,各類貨物都加了價,另外用「價格歧視」的方法來剝削無暇在閑日購物的人。比起藥房、雜貨店及糧食店,超市的日用品和糧油食品價格都偏高。
面對陰霾密布的市場,政府高調加入格價行列,是放棄管理市場的責任,詐傻扮懵。政府應打擊壟斷,放開管制,令市場多元化,更多人可以小本經營,減低中間的食利者(rent-seekers)的剝削。可惜,政府帶頭官商勾結,以高地價政策扶植食利者,壓縮公共土地供應、停止興建居屋,並將公屋商場私有化,推高營商者的租金成本,趕絕小商戶,奠定超市和連鎖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所謂「領匯」,其名字就是要市民領悟聯繫滙率之下的通脹狂潮。
三面受敵
香港經歷過兩次通脹期,然而此次非比尋常,真的是通脹食人。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中東戰爭觸發第一次石油危機;八十年代初期,兩伊戰爭造成第二次石油危機,香港通脹都在百分之十五以上。九十年代初期至中期,香港因樓價飆升而刺激通脹。然而,之前的通脹都是處於香港工人的工資上升期(特別是出賣勞力的建築工人),而且存款利息不低,只要勤奮工作及全家儲蓄,都可保障安穩生活。目前卻是由於貨幣(美元)政策放蕩,信貸紀律廢馳而進入金融投機時期,油價、樓價及糧食價格同時上升,小民三面收敵。金融投機之下,港元又慘遭美元捆綁,本地銀行的港元利率近乎負利率,儲蓄被通脹蠶食。薪金被大集團壓低或商會協議壓制,不單不能隨通脹調升,反而被外判、扣佣金、拖數、浮動支薪等方法,定薪變成不定薪。以前,「勤力」已足溫飽;如今,「拚搏」始可為生。
往日的通脹,是水漲船高;今日的通脹,則是水漲船沉。
今日小工人的職銜無異輝煌了,如看更變為保安主任,掃街佬化作潔淨助理,後生成了辦公室助理,信差升級為物流助理。職銜的通脹,只是帶來更高的勞動強度及服務要求,然而職位保障和勞工尊嚴卻貶了值。以前讀免費官立夜中學,取得會考文憑已有本領謀生,今日付出十數萬元讀個「副學士」,卻是一無所用。
預料政府通過最低薪金法例之後,很多散工都會被迫變為自僱人士,自組公司簽訂服務合約,例如清潔公司董事局的partner就無資格享有法定最低薪金的保障了。清潔公司只有董事,親自掃街,不設工人,管治架構直逼最時髦的扁平式(flat
structure),與加州矽谷的電腦軟件公司同級。
惜墨如金
通貨膨脹,皆因貨幣供應過剩,侵蝕購買力。美元在一九七一年脫離(象徵式的)金本位制度之後,美國濫發美鈔,銀行放任借貸,令每年美元的購買力以百分之五下降。同理,自從國人脫離惜墨如金的中文修辭紀律之後,中文也要面對文字通脹之弊。一兩個字講完的,今日要一大串字。本土語言的精簡表達方式,換了迂迴曲折的洋化詞彙及共產中文。特別是近代中國人被西洋科學及官僚管理迷惑,中國的革命痞子又鏟除文化貴族之後,官僚語言、偽科學語言成為最高級的官方語言方式。然而,西洋的文化貴族仍在,清雅語言方式仍在,於是與國際接軌之後,中文便成為次級語言。文化自殘、自我殖民,是自我奴役的最深刻方式。
中國的革命本意是為了擺脫西洋的奴役,然而其後果卻恰恰成全了西洋的奴役。
語言通脹,就是話多言少,短句長說。如不講「憤恨」而講「強烈不滿」,不說「示好」而說「釋出善意」。「在你開車的同時」,就是「開車之際」、「開車的時候」。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原是「痛斥」。往日的小孩講此魚粗生(客家話叫賤生或耐命),今日小孩只識得講,此魚的生命力很強。往日的疑犯對滿清官差講「差大哥,放過我啦!」,對香港洋警察卻要說「阿sir,畀次機會我啦!」(Give me a chance)。
明明一個動詞講清楚的,今日偏要加個弱動詞。動詞胡亂「溝淡」了,自以為是分散投資、對沖風險,反而失去了「專注」的威力,違反股神畢非德的投資紀律。對沖語義的洋化衍生工具之中,以透過、進行、作出、造成、構成為最常用,而且前面添加「向、對、給、就、被……」,後面補綴「工作、活動、事宜、關係……」等,自我增值,不斷繁衍。如不說「校友貢獻社會良多」,偏說「校友對社會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一架客機失事,九十八人死亡」,變了「一架客機失事,造成九十八人死亡」。「為了棚架有對途人構成危險的關係」,就是「因棚架危及途人」。「我們對國際貿易的問題已經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就是「(對)於國際貿易,我們已有詳細研究」。「心理學家在老鼠的身上進行實驗」,就是「心理學家用老鼠做實驗」。「對有關爐具進行安全檢查」(perform security check),就是「為該爐具做安全檢查」而已。
數典忘祖,一見發財
以前筆者有論,中文造句,首重虛實。虛詞與實字各有所用,不可倒置。如通過、透過,在中文是實有所指的,並不是洋文虛虛的through。如康文署說「通過國際武術比賽,可令中國人更加認識傳統」,「通過」便有歧義,是實在地及格了,還是虛泛的through?如屬後者,應說:「國人參與武術比賽,益加認識傳統」。有時動詞還會名詞化,弱之又弱。如康文署要鼓舞市民,竟說「透過政府對體育節的舉辦,希望提起市民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其言文動力,豈如「政府舉辦體育節,藉以激發市民參與體育」?「殉職警察葬禮明日進行綵排」,就是說「明日綵排」,彩排尚未進行。在前面加了進行(proceed to),將彩排由動詞變為名詞,「進行」由實字變虛詞,顛倒中文,叛逆祖宗了。
講慣了「向……說不」(say no to...),就不知道「向暴力說不」,原是「不容暴力」。久之,洋文化為母語,《蘋果日報》在二○○五年七月十七日報道曾蔭權錯過肉骨茶,乃有此言:「面對強權施壓,很多人選擇屈服,新加坡著名肉骨茶店『黃亞細』卻敢堅定地(向新加坡外交部)說『不』」。堅定地說不?回絕、堅拒、頂撞也。
文字通脹之下,愈窮愈見鬼。以前,無隔宿之糧,謂之「家貧」;今日,月入四千七,就是「家裏的經濟條件不好」。往昔,連白無常都惜墨如金,高帽上只寫「一見發財」;如今的陰間阿sir,要寫「每次見面都會為你帶來經濟狀況改善的機會」。難怪地府率先通脹,冥鈔都以億元起算。
香港文字學系列.十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8年7月17日星期四

粵字


政府吊吊揈,市民危危乎。6月18日,旺角漢普頓酒店被法庭執達吏查封,驅逐人客,數十內地旅客頓失所依,徬徨無助,民政官員姑且將之安置於露宿者收容所,引致旅客不悅。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兩日後於立法會為此事開脫,以俗語「嗰班友吊吊揈在街上拎住行李」形容旅客之窘態,民政處只是為之籌措落腳梳洗之地,並無屈辱之意。可惜唐氏出言不雅,惹來輿論嘩然。吊吊揈是昔日鄉野粗言,讀diu4diu2fing6,吊是屌的諱稱,猶如《水滸傳》花和尚魯智深衝口而出的「鳥」字。語言粗野,本無所謂,只是不宜宣之於廟堂之上而已。「吊吊揈」猶如北方話「吊兒郎當」,乃指男子無所事事,放浪不羈,一任襠下陽物晃蕩,虛度歲月。「吊兒郎當」已入文,其本義已失,吊吊揈比喻事情虛懸無?,不過由於意象新鮮勇猛,即使唐司長諱讀「條條揈」,此語仍是不登大雅之堂也。

電腦加速復正

7月6日,中共副主席習近平巡查香港,與沙田馬術主場館開會之際,記者區一幅假天花忽然塌下,兩支鋁質風管下墜,晃蕩有致,似是迫不及待,破殼而出,歡迎北大人到訪。報紙再以「吊吊揈」形容此事。拜電腦造字及通俗報章之賜,兒時只能用諧音諺文或英文拼音暫代之粵字,如今日都一一復正了。加上電視台聘請文字學者在電視暢談粵語本字及粵語正音,打甂爐(吃火鍋)、皮篋(皮箱)、騸雞(閹雞)等字之本來面目,都一一考證還原。粵字來源甚古,如鼎鑊之「鑊」字,可以上溯西周銅器,北方話的「鍋」字反而後出。粵語湯雞殺鴨的「湯」,假借自燒水成湯,以熱湯剝毛宰禽,然而新造的俗字「劏」,音義俱全,更勝一籌。本字的「無」,因已轉音,無法取代新造俗字「冇」。考究出來的本字「睼」,也不敵流行多時的俗字「睇」,可見俗成之力,大於約定。至於代替電梯與升降機的(lift)字,乃香港近年新造,古代所無;諧音之潮流語hea字,尚待造字;俗語「冚bang冷」(全部、通通),則語源不詳,無從稽考。漢字非拼音文字,與口語難以一一對應。言文之分離,正可統合各地方言,使國人之口語不必定於一尊也。
舊時不識本字,便以諧音代字,如fing代「揈」,或另造同音字代替,如喼代篋。學校教授正字之後,兒童自學俗字及粵字,是平行的識字教育(para-literacy)。香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歌書有「攰」(疲倦)字,通俗漫畫有搵工(找工作)、搲銀(撈錢)等字,報章廣告有電子瓦「罉」和電飯「煲」,然而只有俗書、漫畫及小報用粵字。一般行文用粵字引用口語,大都加上引號,以示自己知書識禮,不入俗流。粵語乃古語,用字造句精簡,有如古文,況且粵人崇尚文翰,引用典故,出口成章,文章講求古雅,都以天下通言——文言入文。粵語聲調繁富,口語鏗鏘,粵人比諸北人,更愛講四字成語,口頭也保存「有何貴幹」、「求之不得」、「唯你是問」、「豈有此理」、「老幼咸宜」、「不問猶自可,一問一把火」等古語文法。北人在元明清三代,與外族交流頻繁,音調趨向貧乏,即使講了成語古語,也難以循音辨義矣。
往昔外地官員來粵視事,士人南下講學,粵人也用文言古語與之應對,以示嶺南儒雅。久之,粵人不寫粵字,粵語之本字散失,變成有音無字。粵字只在通俗小說及唱本(如《粵謳》)出現。通俗小說如《倫文敍故事》,雖用粵字,大體仍是文言。西洋教士向俗民傳教,也用粵字《聖經》,建立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在廣州讀到的《新約聖經》,就用粵字,如用「我地兩仔爺」來寫耶穌與天父,村夫老嫗,都可解矣。

傳意效率為虛
然而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至回歸初期,短短二十年間,粵字竟有升上廟堂之勢,最明顯者,乃港產片字幕多用粵字口語,不再用書面文話。《蘋果日報》在1995年刊行之後,以「不扮高深,只求傳真」為口號,率先大量採用粵字以親民,逢迎俗民以及自俗民階級上升之本土中產者。其他通俗報紙沉不住氣,紛紛追隨,連港督彭定康的講話,為求傳情,都用粵字記錄。至於港府公然使用粵字,是1995年的交通安全宣傳口號「酒精害人,開車前咪飲」及防止濫用毒品廣告「生命冇take 2,請小心演繹」。地鐵近年有防止衝門口號「聽到嘟嘟聲,停低你至精」,大陸遊客大惑不解,投訴之下,已焉停用。
我曾在1995年研究粵字復興之事,論文於1997年在《香港應用語言學報》發表,大體以(誤解之下的)傳意效率及本土文化身份,解釋此事。中國之文言,文雅精簡,又有深意,乃千錘百煉之句式,其傳意效率本來高於白話。例如警告牌上寫「勿餵野猴」是文言,「不要餵飼野生猴子」是(官方自以為的)白話,然則何者之傳意效率較高?至於政府口號「開車前咪飲」的「咪」字,其實是「勿」字的變音。口語講「咪」,當然明白,但化諸文字,警醒駕車者不寫「勿」而寫「咪」,反而混淆,原因是「咪」字也是mile(英里)的俗譯。至於地鐵之口號,大可改用文言,夾雜諧趣粵白——「警號停步,人人識做」,既押韻,又通解。傳意乃在於文技與文心之綜合運用,以粵字入文,捨文言而用白話,並非傳意之唯一良方也。

本土身份為實
香港捨棄通用中文而流行粵字粵白,一如台灣之通用閩字閩白,顯示往日大一統之中國、文化想像之中的中國,已焉消亡。香港位於中國政治之邊陲,本是保存文言古風的語言孤島(德文Sprachinsel),可惜大陸倒行逆施,用簡體字,講野蠻語,自外於文明禮義,令港人無北慕中原之心,上一代來自內地故土的文雅之士(如老報人及國學家)離世之後,新一代的本土中產崛起,對於文雅之舊中國,不再存仰望之意,復興之心。特別是1989年六四屠殺之後,港人之中國心大大受創,只好自求多福,以我為主,加上香港當時之流行文化及創意工業強勁,大壯港人膽識,連北人也看港產片、學講粵語,香港本土文化自豪感上升,便以粵字入文。粵字不再被視為鄙俚,而是都市化、入世及新興中產的象徵,如阿寬以中產讀者為對象的電台小說《小男人周記》(1989),便以粵白寫作。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巧遇電腦及視窗科技之突破,粵字由歪斜之手寫體變為均衡優美之電腦造字,報紙刊出粵字,又在網絡免費瀏覽,《蘋果日報》在網頁列出《香港字符集》,港府推出《香港通用字庫》(1999年改稱《香港增補字符集》),便利電腦顯示及打字輸入,加上本地學者之考證,電腦科技巧遇學術權威,令粵字的核證過程加快,短短幾年,訂正頗多粵字,成為正體。比之於王朝時代的欽定字典,網絡年代的文字復正,更為便捷。

漢字復正
網上常有大陸論者抗議,說十三億人使用之簡體字,不能遷就港台之正體字。然則正體字乃國族本有,當年中共放棄共產經濟而走回民初之市場經濟,是遷就港台,還是走回正道?
簡體字困擾辨義之最甚者,莫如同音通假。漢字復正,可先整理《簡化字總表》(1986年頒布)內一個簡化字對應兩個或多個正體字之情況,刪除一百一十一個同音或近音代替的通假字,恢復被通假對應的正體字(如恢復頭髮的髮、麵條的麵),先使到簡體字與正體字可以一一對應。
往後,再基於漢字使用區之共識,逐步整理異體字,採用字形美、音標明、筆畫簡之字,由正體吸納簡體,融合為一,重鑄大一統之文化中國。例如正體的豔,今日已簡化為艷,將來大可通用艳。觀乎香港粵字復正之順利,在網絡技術之下,大陸人民應可迅速適應正字也。
香港文字學系列.九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8年7月12日星期六

寫出生機

近 日有研究表示,學生瀏覽網誌及使用網上溝通工具如MSN及ICQ等會有礙提升閱讀能力。使用網絡語言是否會削弱語文能力實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愛 看書的香港年輕人已經買少見少。我們的「鄰居」顧小培修讀細菌學、從事藥廠工作二十多年,在副刊專欄以文會友。他的專欄「康和健」已第二次結集成書。雖然 是談很實際的保健知識,但顧小培的文章總是像跟朋友閒話家常,東講西講地就談到健康心得和醫學資訊去。要把醫藥深奧的專詞和概念寫得淺白又引起讀者興趣, 需要四両撥千斤的「功力」。究竟靈感從何而來?

「我每天會先看有沒有新的研究報告,然後挑選合適的內容給讀者。在構思文章時,我通常會從生活上大家熟悉的事入手,再想想如何連繫到讓讀者有得着的資訊。就這樣,讀者不知不覺讀下去,發現反正也看了文章的三分之二了,就完成餘下的三分之一吧。」

「另外,我最愛讀金庸小說,每每從中得到啟發。」難怪在專欄中有時會出現用金庸小說的情節作比喻,例如以《神雕俠侶》的楊過與小龍女比作配合得很緊密的化學元素!

這麼說,文筆也是因愛看書而鍛煉得流暢細膩?

「大 概是吧。我自小就愛看書,連《姊妹》也會看!小時候,我家中唯一的娛樂就是到大會堂借書看。家中各人也是愛書之人,每人一張借書證,每張證可借三本書;就 這樣不斷看書,到差不多大部書也看過了,就拿古文回家看。」看書竟是唯一「娛樂」,對現今的年輕人來說真是天方夜譚!

雖然赴美留學多年,但顧小培的筆沒有「生銹」,更神奇的是,在開始寫專欄之前,他原來沒有寫文章的習慣:

「在 美國二十多年,我沒有寫文章的習慣。直到有一次,我哥哥致電告訴我,他向《信報》投稿成功,還獲得五十元稿費呢!他又感歎說現今人們的中文程度偏低,以紅 十字會一個標語為『石中能取血,何需向君求?』的平面廣告為例,意思與其真正想表達的訊息背道而馳了。它想表達的是『石中若能取血,何需苦向君求?』,卻 寫成『石中也可取血,何需向君求?』。我哥哥的中文程度比我還好……後來他鼓勵我寫有關沙士的文章,然後替我投稿;之後,林行止夫婦就邀請我寫專欄。這純 屬機緣巧合,一九七四年我離港後定居美國,而《信報》是七三年發行的,所以我根本不知《信報》是如此有名氣的報紙。」

不過每天要交稿,始終 會吃力吧。寫了數年,現在有沒有輕鬆點?「現在反而更辛苦。有些讀者已看了我的專欄兩年,所以有時我以為一些基本概念不用多說了;但事實上是不斷有新讀者 會看這個專欄的……於是,有時交代背景資料時難免讓人有種感覺是:『顧小培也江郎才盡了吧?寫的都是看過的東西!』但這是沒法子的,因省略了基本資料就沒 法令讀者明白接下來的內容。所以現在的挑戰是用短短七百多字引起讀者興趣,讓他們得到些保健和醫學知識,同時切合不同讀者的程度。」

談到寫作動力,顧小培娓娓道出其心聲:

「我 寫專欄向來不希望只把難題擺出,但因為我不是醫生,總不能指示讀者吃什麼藥;所以我會用保持健康的方法去幫助讀者。每天都是挑戰,因為要為讀者帶來正面訊 息,告訴他們不用灰心。沒有一個病是不治之症,只不過是還未找到適當的藥物罷了。這個過程像填字遊戲,你知道空格上必定有答案,所以就努力思考。」

「最 近幾次我將家中電話登出,希望進一步解答讀者疑難。試想想,一個人生病,卻願意對我這個陌生人說很多私人的話!或許我從不會與他見面,他也不會再致電給 我,但我希望可盡量鼓勵他,令他掛線後心情轉好一點。很多人問我:Why?我就反問:Why not?我覺得有機會學習藥物知識,以之助人,是一種榮幸。」

在剛過去的對談會上,讀者紛紛排隊找顧小培簽名和傾談。雖然同一個下午已經站着連講三場,但他還是細心地繼續逐一解答讀者問題。到訪問的時候,他的聲音已有點沙啞了。但他笑言:「這專欄給我不少滿足感,感覺是終於可學以致用來助人,而不只是在藥廠賺錢!」

這顆助人之心,原來早在中學階段已萌芽:「在中學未畢業時,我的爸爸死於肝癌,所以當時的我很希望能讀醫科,研究方法來幫助病人。雖然最後因為不懂應付考試而考不上港大醫學院,後來赴美攻讀細菌學,也為日後進藥廠工作鋪了路。」

最後,除了用藥,還用文字治療人心。

記者:蔡盈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持營保泰 健康飲食88個智慧的圖像

2008年7月7日星期一

童話的移情補償

陶國璋 繁星哲語 2008/7/5

香港是個金融中心,商業攻略刻蝕人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於是輾轉出現kidult現象,成年人以「赤子之情」來補足心內的空隙,其實是逃避自由。

男性的kidult以收集玩具模型漫畫等為癖。他們會眷戀孩童時期曾玩過的玩具。現在,他們的經濟獨立,於是發狠的盡量搜集這些玩具,追回童年的記憶,希望重拾一絲溫馨;更深層的,內心不願意活在爾虞我詐的成人世界。

孩童時代所經歷的非自主記憶,對比於現實世界的疏離,顯得特別溫情,撫弄着「咸蛋超人」、舊巴士模型或翻看早期的《龍虎門》,往往釋放潛伏在內心的安全感,現實的、不安的世界好像遠離了我,我又重回無所擔負的幻想世界。是多麼令人刻骨銘心!

kidult對待玩具模型、動畫、漫畫,不僅僅只是一種娛樂,他們追逐限量版,病態地瘋狂購買,甚至到不能自拔的地步。因為它們所牽動的情感,載負有一種說不清的幸福含意。

另一些kidult,有男的,也有女的,則渴慕着童話式的生活。

日本的一套動畫《鋼之煉金術師》相當能反映時下kidult的童話化心態。

故事發生在一個煉金術相當發達的世界。進行煉金術必須按照『等價交換』法則,為了獲得什麼,是須以同等的代價交換,代價不夠就要以自己的任何部分(例如身體的一部分、記憶等等)作為代價去填補。

主角愛德華和他的弟弟十分思念已故的母親,為了再次見到母親而進行了人體煉成,可是因為煉成時的反彈效應,愛德華失去了左腿,而弟弟阿爾馮斯則失去了全身。愛德華以犧牲自己的右臂為代價將弟弟的靈魂煉成,並將他的靈魂固定在一副鎧甲上。

從此他們為了取回所失去的一切,開始踏上了找回自己身體的旅程。動畫當中不斷重複一句主調:「人不付出犧牲,便得不到任何收穫;如果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同等代價。」主角深信着,這就是世界的真理。

《鋼之煉金術師》雖然是老少咸宜,但小孩和成年人的着眼點可以完全不相同。小孩喜愛的可能是當中刺激的故事情節,也可以是主角威風凜凜的作戰英姿;而大人喜愛的可能是背後的含義─存在的意義。

愛看動漫的人其實不見得一定是kidult,但那些陶醉在卡通漫畫簡單的情節的,是孩童化了的成人。他們以動畫的情節來勉勵自己,像稚氣的童話主角般面對着妖魔播弄,即使事事不如意,仍能抱着堅忍和積極的態度,不怕挑戰,絕對相信可以戰勝魔法的資本主義世界。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8年7月4日星期五

正 體

陳雲 我私故我在 03/07/2008

是 日報慶,宜正體直排。三十五年來,《信報》維持中文直排為主,橫排為輔,直排文章不以阿拉伯數字入文,九七之後,香港報紙紛紛夷化之際,《信報》依然故 我,成了中國文字的域外孤忠。至於曹仁超先生的「投資者日記」,文言白話與英文諧音夾雜,雖是遊戲文字,卻是古道熱腸,是港式「三蘇」體的文化保留地。有 了他押尾陣,其他人就不敢放肆了。

正體直排,行文素潔,是舊日香港正道報紙的最低要求,今日已是最高的報格了。語文是最後一道文化屏障,中文不再正體直排,西文與阿拉伯數字便乘虛而入,漢文正統就沒落了。正道報紙要直排,接通漢朝制定楷書以來的文脈,這是文化國格,連日本人都懂得的。

程十「發」病逝

正 道須以憂患始,不妨以一喪氣之事說起。香港既有富豪李實發,李大發、李十發之類自是有的。大陸人口十三億,在悶聲發大財的中央號召下,叫大發、十發、萬發 的人,所在多有。二○○七年七月十九日讀《信報》,新聞版第十三頁,題為〈國畫大師程十發病逝〉,通篇報道連帶照片註明都是「程十發」,當下有兩重悲哀。 第一重是大師西去,丹青之林,又少一人,而且這大師難得也畫插畫和連環畫,兒時讀《阿Q正傳》、《聊齋誌異》,看過他的插畫。其時只知有人叫「三毛」,豈 有人名「十髮」?翻閱字書,才知「髮」是古代度量衡制度,寸之千分之一也。《說文》曰:「十髮為程,十程為分,十分為寸。」因「十髮為程」,故大師姓程、 名十髮就有妙趣。

第二重悲哀,是記者編輯恐怕將大陸的簡體字新聞稿〈国画大师程十发病逝〉按鍵轉為繁體之後,也不重看一下,或是看了,不識 畫家程十髮。中共國務院規定出版物要簡體橫排及以阿拉伯數字入文(重印古籍除外),香港徵引內地消息,易出差錯。然則,《信報》仍不如香港頗多執意阿拉伯 數字化的報紙,不至於寫成「程10發」,也聊可安慰矣。同年十二月六日,柳葉在《信報》副刊紀念大師,先寫程十發,後寫程十髮,不知逝者何人。年前,我在 書展上看了《尺牘10講》,胡傳海著(上海書畫出版社,二○○二),講歷代書家的尺牘章法,封面是橫排的印刷體,「十」寫為「10」,大煞風景。幸而詩人 李金髮於一九五一年自駐外使館移居美國,一九七六年終命異鄉,避過身後不得正名之辱。

祖先神靈俱受辱

工 序外判大陸,名字隨時受辱。二○○一年五月,香港中央圖書館啟用,台階刻有名人金句,其中錢鍾書《寫在人生邊上》的摘錄,「鍾」字誤作「鐘」字。至於姓趙 的,找不到簡化偏旁,中共負責漢字簡化的一幫文痞,便用打X的方法,趙成了赵,如政治批鬥,祖宗十八代都罵了。姓蕭的很多被幹部強迫改為姓肖,漢姓混同了 契丹及蒙古姓,祖宗化夏為夷。大陸擺壽宴,變了擺「寿」宴,減筆折壽,大吉利市。

莫說是人,當世做神仙的,也會辱及。二○○七年香港《法國 五月》(Le French May)的十五周年紀念刊物印刷本,訴說香港五月節日,凡聖包羅:「中國的五月不但滿天神佛,而且節日一個接一個:佛誕、天後誕、譚公誕、國際勞動節,還 有中國青年節,想不到五月還滿多節日吧?」貪圖工價便宜,請內地人編書,后後不分,「天后」娘娘到了香港,自要改稱「天後」娘娘了。不印成「後天誕」,已 是校對有功了。

一黨專政之文字符號

見微 知著,簡體字道出中共粗疏急進的現代化策略。新舊並存還是去舊革新,是現代化最核心的策略。君主立憲是並存,在過渡之中不斷改良;廢帝制而試行共和,是遽 然行革命。正體與俗體及手寫草書並存,觀其興替,是改良;通令全國行簡體,禁制正體,則是革命。中共強令推行簡體字,禁制正體字,只在古籍重印及書法題詞 容許正體字,有如一黨專政,只留下民主黨派和政協做裝飾花瓶。

楷書有楷模之意,魏晉時,楷隸演變為正書,隋唐時統整字形,為歷代之正體。正 體字用於刻板印刷,也稱正版字,簡體字舊稱簡筆字、簡化字,後來中共正名為簡體字,另造「繁體字」之名,與簡體字相對,企圖淡化「正體字」之名位。文字乃 國體所依,簡體字乃當年用以快速散播共產思想之工具,如以「斗」代鬥,當年在蘇區(中華蘇維埃)稱為「解放字」。舊時中國,手寫的減筆字與正體並存,如禮 字之古體為「礼」,但由於與「札」字混淆,故另造「禮」字,以豊為音,豊亦是祭禮所用之禮器(從「豆」,食器也),手寫仍可作「礼」字。若以立法規定 「礼」字替代「禮」字,則無視古人造字之原委與文明之演化,以為是復古,其實是復歸蒙昧與野蠻。

漢字定型以來,三千多年,都是繁化與簡化並行,繁化以辨義,簡化以利書,兼且俗體及行草書體並用,只是在中共建政之後,才有中央政權主導下的系統簡化,且以國法推行。中國歷朝都有新造字,但容許舊體,也容許異體字,學子兼收並蓄,日後考訂文字,辨別雅俗,有個根底。

簡繁演化,一任俗成

工 業化的社會強調標準,以同質性促進快速交流,新建國家都提倡標準語及典範字。然而中國是古老文化國家,文字與交流語之統一,應從緩漸進。字體隨世人之應 用,自會演化,繁簡有所依歸,不必明令強行。舊時我讀小學,中文老師教的正體字,今日很多都採用了原本並存的簡體。如臺灣的臺,今通寫作台,鬭爭的鬭,今 日都作鬥,鏽亦作銹。同理,軟取代輭,砲取代礮,咀代替嘴(地名),岩代巖,灶代竃,飢代饑,晒代曬。糭今作粽,癡今多寫為痴。證與証仍是並存。往日 「纔」與「才」分工,一為虛字(我纔知道),一為實字(天才的才),分工雖然合理,但纔字難寫,只好從簡。往日群羣並立,峰峯相連,床牀同用,麵麪互見, 今都以前字取代後字矣。舊日的舖與鋪,今日仍是分工,電掣、手錶與身份等,尚在香港。

少時讀書,小學課本寫的麪飽,今已改作麵包。飽字與食 飽的飽字混淆,後來包就缺了個食字。然則自此之後,後人難以領略唐伯虎之絕聯「食飽包食飽」矣。民初,另創了「麭」字,經不起時間考驗而湮沒了。至於那個 麪字,換了麵字,標音的字由生僻的「丏」改為熟悉的「面」,倒是合理,麥字部首仍在,看得飽肚。大陸的簡體字「面包」,沒了食字,連麥字都消失了。食面做 的包,或面上長出了包,盡是觸目驚心,山西的「刀削面」更是嚇人。大陸人習以為常,看得順眼,是由於語文感覺自小已經蔫死了。

香港文字學.七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




73日是信報財經新聞的報慶。近期很忙,基本上是忙得連報紙也沒有時間去看。不過,既然昨天是35週年的報慶,我也要花六元來湊一下熱鬧。

認識信報是在我唸大學的時期,其中一位老友Raymond經常向我提及「曹超人」。當時大學圖書館每天都有信報閒置著,自然地我每天也可以追看曹仁超的「投資者日記」。我還記得當年曹sir經常叫人放樓,日日鬧「江握手」「綠化郎」的八萬五政策,如今看來他的預測真的準極了!

十多年的「閱報齡」,我由最初只看林行止、曹仁超兩個專欄,到後來認識並且很喜愛的陳雲、阿五、張總、孔在齊、王岸然、關愚謙、劉迺強、余錦賢、何炘基,信報真的是與我成長,一齊渡過了人生中的不同階段。很感謝林先生,我想在香港這一種氛圍中只有他才會辦信報這樣的報紙。我以看信報為傲,因為作為一個「信報男」,我相信自己也有一份作為知識份子的認同感。

現在信報有網上版,我的剪報工作也可以電子化了。在此新里程的開首,在新老闆的領導下,我希望信報仍然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008年6月1日星期日

虛驚一場








牛頭角疑泄煤氣30人疏散

2008-06-01 09:29:00

牛頭角定富街一幢大廈早上懷疑泄漏煤氣,消防到場疏散大約30名住客,煤氣公司派員到場檢查。

清晨約七時十五分,牛頭角定富街一座大廈的住客,察覺到煤氣的味道,於是報警,警員及消防到場,先疏散居民,煤氣公司的人員到場檢查,證實沒有危險,居民約在數十分鐘後可以返家。

2008年5月16日星期五

我們眾志城成



謹以此曲,獻給在四川搜救生還者的中華兒女。

《我們眾志成城》


有一份凝聚叫力量
有一份笑容叫自信
火炬下傳遞我們的心聲
讓我們向勇敢致敬

有一種倒下叫站起
有一種選擇叫堅定
旗幟上刻下我們的名字
讓我們把生命握緊

心靈交換心靈
真誠輝映真誠
力量傳遞力量
生命點燃生命

我們眾志成城
閃亮新的光榮
我們眾志成城
中華民族在風雨中永恆

2008年4月23日星期三

A Poem


Published by the Washington Post


When we were the Sick Man of Asia, We were called The Yellow Peril.
When we are billed to be the next Superpower, we are called The Threat.
When we closed our doors, you smuggled drugs to open markets.
When we embrace Free Trade, You blame us for taking away your jobs.
When we were falling apart, you marched in your troops and wanted your fair share.
When we tried to put the broken pieces back together again, Free Tibet!
You screamed, It Was an Invasion!
When tried Communism, you hated us for being Communist.
When we embrace Capitalism, you hate us for being Capitalist.
When we have a billion people, you said we were destroying the planet.
When we tried limiting our numbers, you said we abused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poor, you thought we were dogs.
When we loan you cash, you blame us for your national debts.
When we build our industries, you call us Polluters.
When we sell you goods, you blame us for global warming.
When we buy oil, you call it exploitation and genocide.
When you go to war for oil, you call it liberation.
When we were lost in chaos and rampage, you demanded rules of law.
When we uphold law and order against violence, you call it violating human rights.
When we were silent, you said you wanted us to have free speech.
When we are silent no more, you say we are brainwashed-xenophobics.

Why do you hate us so much? We asked.
No, you answered, we don't hate you.
We don't hate you either,

But, do you understand us?
Of course we do, you said,
We have AFP, CNN and BBC's...

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
Think hard first, then answer...
Because you only get so many chances.
Enough is Enough, Enough Hypocrisy for This One World!
We want One World, One Dream, and Peace on Earth.

This Big Blue Earth is Big Enough for all of us.

當我們被稱為東亞病夫時,我們被稱為黃禍。
當我們被宣傳為下一個超級大國時,我們被稱為威脅。 
當我們關上我們的大門時,你們走私毒品來打開市場。
當我們信奉自由貿易時,你們責罵我們奪走了你們的工作。
當我們被碎成幾片時,你們的軍隊闖進來要求公平分贓。
但我們把碎片重拼接好時,你們有叫囂解放被入侵的西藏。
好,那我們嘗試共產主義,你們恨我們是共產分子。
當我們容納了資本主義時,你們又恨我們是資本家。
當我們有十億人民時,你們說我們正在摧毀這個星球。
當我們實行計劃生育時,你們說這是違反人權。
當我們貧窮時,你們認為我們是狗。
當我們借給你們現金時,你們罵我們使你們負了債。
當我們建設我們的工業時,你們稱我們是污染者。
當我們賣給你們商品時,你們責備我們助長了溫室效應。
當我們購買石油時,你們稱是剝削和種族大屠殺。
而當你們為石油而發起戰爭時,你們稱為解放。
當我們在動亂時,你們要替我們制定律法。
當我們依法鎮治暴亂時,你們稱違反了人權。
當我們沉默時,你們要我們言論自由。
當我們不再沉默時,你們稱我們是洗腦式的仇外。
你們為甚那恨我們?我們不禁要問。
不,我們不恨你們,你們說。
我們也不恨你們,但是你們理解我們嗎?我們問。
當然了,你們說,我們有媒體AFP,CNN和BBC。
但你們有誰能真正了解我們?
思考一下 然後回答
你們 只是想找尋一切機會
永無休止地讓世界變得偽善。
為世界 我們祈禱 讓這個地球到處充滿和平。
藍色星球 我們共同的家園。

2008年4月18日星期五

林語堂:讀書的藝術


讀書或書籍的享受素來被視為有修養的生活上的一種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機會享受這種權利的人們看來,這是一種值得尊重和 妒忌的事。當我們把一個不讀書者和一個讀書者的生活上的差異比較一下,這一點便很容易明白。那個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以時間和空間而言,是受著他眼前的 世界所禁錮的。他的生活是機械化的,刻板的;他只跟幾個朋友和相識者接觸談話,他只看見他周遭所發生的事情。他在這個監獄裏是逃不出去的。可是當他拿起一 本書的時候,他立刻走進一個不同的世界;如果那是一本好書,他便立刻接觸到世界上一個最健談的人。這個談話者引導他前進,帶他到一個不同的國度或不同的時 代,或者對他發泄一些私人的悔恨,或者跟他討論一些他從來不知道的學問或生活問題。一個古代的作家使讀者隨一個久遠的死者交通;當他讀下去的時候,他開始 想象那個古代的作家相貌如何,是哪一類的人。孟子和中國最偉大的歷史家司馬遷都表現過同樣的觀念。一個人在十二小時之中,能夠在一個不同的世界裏生活二小 時,完全忘懷眼前的現實環境:這當然是那些禁錮在他們的身體監獄裏的人所妒羨的權利。這麼一種環境的改變,由心理上的影響說來,是和旅行一樣的。

2008年4月8日星期二

讀《生活的藝術》有感


以下乃逸民所嚮往的生活境界,摘取自林語堂《生活的藝術》第163頁。

一位詩人白玉蟾,他把他的書齋題名“慵庵”,對悠閒的生活竭盡稱讚的能事:

丹經慵讀,道不在書;
藏教慵覽,道之皮膚。
至道之要,貴乎清虛,
何謂清虛?終日如愚。
有詩慵吟,句外腸枯;
有琴慵彈,弦外韻孤;
有酒慵飲,醉外江湖;
有棋慵弈,意外干戈;
慵觀溪山,內有畫圖;
慵對風月,內有蓬壺;
慵陪世事,內有田廬;
慵問寒暑,內有神都。
松枯石爛,我常如如,
謂之慵庵,不亦可乎?



2008年4月4日星期五

炸菜肉絲麵




昨天看了香港話劇團的《家庭保衛隊》,看畢後很有驚喜。

買票的原因是因為三個名字:司徒慧焯、鍾志榮以及林小寶,實在難以忘懷2000年的《遇上1941的女孩》。

在劇中的開始時,留意到一些歌的歌詞,第一個感覺是頗為「騎呢」。例如「光多呢」、「炸菜肉絲麵」、「找不到死屍」等。不過,看到了導演司徒慧焯以下的解釋後,豁然開朗。

科技一日千里,全球製造商都積極鼓吹棄舊迎新的意識,可是人心卻反而愈陷落於荒蕪的孤寂。太輕易失去原本擁有的人和物,太不介意忘記值得回憶的往事,一切都跌入遺棄的深淵,想苦笑的同時,也驚覺幽默或許來自苦澀。


此劇的主旨,正是想指出,跌入遺棄的深淵的,除了是我們家中的古老家電外,更是傳統中國人所十分重視的家庭關係。以前的中國家庭,是可以三代甚至是四代同堂的,再看回劇中的所謂典型的香港家庭,似乎連核心家庭的最後防線也不保。如此議題,正如毛sir所言,「是一個非常具野心的作品」。

此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動聽的歌曲外,可數是古老家電和炸菜肉絲麵。這是否也是我輩人的集體回憶呢?在我年少時,我真的也如劇中一樣覺得電器是有靈的,亦是我家中的組成成員。看完此劇後,我有興趣檢閱一下我家中有超過十年年資的家電成員。

還有炸菜肉絲麵,對我來說是東莞米粉。這是媽媽煮給我的摯愛食物,雖然只是有菜和肉絲,但對我來說是一生中最好吃的食物。

希望大家看畢此劇後,都會有所反思。最後我想援引司徒慧焯在2008/09年度香港話劇團劇季簡介的一後文字作結:

戲劇是要找出行動的激情。
接觸戲劇,可以用不同角度去反覆琢磨人生,
反思生命,再回饋生活。
我相信追求好的戲劇就像去進修一課又一課的生活藝術,
可以包羅萬象,多采多姿。

鍾志榮再遇司徒Roy 奇幻組合壓陣登場
一個「缺憾/陷指數極高」的現代家庭故事……

有人目睹,一名堅拒舊區重建,仍在積極抗爭的風姓老翁,
昨晨從八樓往所墮樓,並且壓在街口一部棄置多年的舊式洗衣機……
幾個小時後,風爺爺與洗衣機同告失蹤。

有人投訴,風姓一家十年來絕少溝通,並且逐一搬離上址,
遺下脾氣古怪的獨居老人……
兩個星期以來,不斷從居住單位傳出怪異歌聲,
懷疑是由數十種家庭電器同時開動所產生。

有人「八卦」,事發之後三個月,
風家竟已放棄了追尋失蹤的爺爺,麻木得令街坊也為之側目。
據報昨晚他們忽然捧著一堆舊電器重返舊居,
然後上址出現一下巨大閃光……
二十分鐘後,風家同時人間蒸發。醒來之時,發覺已經身處家電世界!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懷念哥哥



懷念永遠的Canton Pop巨星,亦懷念林振強填的詞。

春夏秋冬

曲:葉良俊 詞:林振強 編:Adrian Chan

秋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秋風即使帶涼 亦漂亮
深秋中的你填密我夢想
就像落葉飛 輕敲我窗

冬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天空多灰 我們亦放亮
一起坐坐談談來日動向
漠視外間低溫 這樣唱

* 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
燃亮飄渺人生 我多麼夠運
無人如你逗留我思潮上
從沒再疑問 這個世界好得很 *

暑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火一般的太陽在臉上
燒得肌膚如情 痕極又癢
滴著汗的一雙 笑著唱
Repeat *

能同途偶遇在這星球上
是某種緣份 我多麼慶幸
如離別 你亦長處心靈上
寧願有遺憾 亦願和你遠亦近

春天該很好 你若尚在場
春風彷彿愛情在醞釀
初春中的你 撩動我幻想
就像嫩綠草使春雨香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破地獄與白菊花》(清明版)

好有興趣去睇吓!!






  • 潘惠森:跳脫、靈動、幽默和惡搞的敍事背後,我聽到一首灰飛煙滅的哀曲,深為感動。


  • 甄詠蓓:大笑過後,卻倍添生命的惆悵和無奈,既笑且哭,觸動落淚。


  • 谷祖琳:無諗過用咁既方法去表達死亡,同觀眾互動笑到我暈!感動,令人反思與家人關係。


  • 梁祖堯: 打齋打到宇宙,破地獄破到心靈,好勁的一個劇!阿詩不愧為當代的田納西威廉斯。

    「阿嫲歸天要奔喪,打齋儀式繁又多;眼淚鼻涕皆欠奉,勁放笑彈代哀歌!」

  • 《破地獄與白菊花》(清明版)
    10/4-20/4.2008 8:15pm(14日休演)
    12-13,19-20 3:15pm
    麥高利小劇場
    $150, $120*
    門票現於城市電腦售票網公閞發售

    *高齡、殘疾人士、全日制學生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惠人士優惠
    (優惠額滿即止)

    購票及票務查詢: 2734
    9009網上購票 :http://www.urbtix.com/
    信用卡電話購票:2111 5999
    節目查詢:9273 3479/9032 2913/ princessblackbox@gmail.com

    強勁製作班底:
    導演:李鎮洲
    監製/ 編劇/ 演員:黃詠詩
    燈光/ 道具設計:劉銘鏗
    執行監製:林兆霞
    票務: 張志敏
    製作經理:張向明

    平面設計: KKNgai
    攝影: 陳明傑
    髮型:James
    Wong@HairCorner(CWB)
    化妝: Amanda Leung


    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

    給爸爸的信

    爸爸:

    近日在我的腦海中不斷浮起我孩提時的往事,例如逢星期日早上在百好酒樓飲茶,晚上在西南酒家南園飯店)吃晚飯,那裡的豬肉丸湯很美味;當然也少不得路邊鷄的蝦仁炒蛋;還有到啟德機場去放遙控車;太子道的麥當勞仍在,然而現已人面全非,但我還記得您不肯加錢換漢堡神偷的水杯給我!當然我也不會忘記經常照相的聯合道公園;我也記得您叫我去買《田豐馬經》,我拿著錢,在九龍城找了幾條街也找不到,結果只給您買到明報,因為我知道您喜歡看明報;您也待我不薄啊!我記得我曾幾何時很喜歡看《香港電視》,您真的每期買給我,那時候的售價是四元,對我來說是一個大數目。

    正如我向您說過,青少年是反叛的,一般都不會接受父母的關懷和好意,以為是垂手可得。我記得當我在中二時參與學校的露營活動,您大為緊張,為我去張羅露營行山用品,當時的同學都是用「外架」背囊,但您卻用了三百元買了個「Nikko」內架背囊給我。不過,您的好意我也未有心領,當時只是換來我陣陣的罵聲。

    歲月如梳,轉眼間已過了二十多個寒暑,我也到了成家之年。您選擇在此時離去,我好不唏噓。十多年來家逢巨變,如此亂象,我想您也始料不及。家中老媽及細妹,您大可放心,我當然會繼續肩負起我作為兒子和大哥的責任,讓她們好好的生活下去。

    您我意見經常相左。例如今次您選擇這麼早便放棄生命,我是不同意的。您沒有堅持,我也拿您沒法。可能這正是我其中一位摯友所言,您病苦的時間算是短的,福緣也不薄。但在您這生命中的最後一個月,我倆見面次數屈指可數,對我而言是一個遺憾!

    然而,您的離開也釀出我倆的父子情,以前是親情深種,現在是歷久常新;我亦領會到傳承的道理,令我真正了解到何謂父子之情,現在,我也很想身為人父了。

    爸爸,極樂道上,不用牽掛。您現在如此逍遙太虛,我好生羨慕;我也與您約定,天邊一方他朝可重逢,在此之前,請先讓我在此塵世,瀟灑的走一回,然後不日重聚。

    您的兒子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挺馬



    讓我們好好的投

    轉載自Youtube, 短片簡介:

    一支年輕學生自己拍的廣告,我認為是這次總統大選最棒的廣告,值得深思也推薦給您,片長只有96秒,期望這96秒的影片能改變歷史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

    新亞校訓與錢穆先師的新亞學規


    新亞校訓

    誠明二字見於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又說:「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誠是德性行為方面的;明是知識暸解方面的。誠是一項實事,一項真理;明是一番知識,一番暸解。


    新亞學規
    新亞學規(載《新亞校刊》第二期,1953):
    凡屬新亞書院的學生,必先深切了解新亞書院之精神。下面列舉綱宗,以備本院諸生隨時誦覽,就事研玩。
    一、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
    二、做人的最高基礎在求學,求學之最高旨趣在做人。
    三、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為求學做人之中心基點。 對人類文化有了解,對社會事業有貢獻,為求學做人之嚮往目標。
    四、袪除小我功利計算,打破專為謀職業、謀資歷而進學之淺薄觀念。
    五、職業僅為個人,事業則為大眾。立志成功事業,不怕沒有職業。專心謀求職業,不一定能成事業。
    六、先有偉大的學業,纔能有偉大的事業。
    七、完成偉大學業與偉大事業之最高心情,在敬愛自然,敬愛社會,敬愛人類的歷史與文化,敬愛對此一切的智識,敬愛傳授我一切智識之師友,敬愛我此立志擔當繼續此諸學業與事業者之自身人格。
    八、要求參加人類歷史相傳各種大學業、偉大事業之行列,必先具備堅定的志趣與廣博的智識。
    九、於博通的智識上,再就自己材性所近作專門之進修;你須先求為一通人,再求成為一專家。
    十、人類文化之整體,為一切學業事業之廣大對象;自己的天才與個性,為一切學業事業之最後根源。
    十一、從人類文化的廣大對象中,明瞭你的義務與責任;從自己個性稟賦中,發現你的興趣與才能。
    十二、理想的通材,必有他自己的專長;只想學得一專長的,必不能備有通識的希望。
    十三、課程學分是死的,分裂的。師長人格是活的,完整的。你應該轉移自己目光,不要僅注意一門門的課程,應該先注意一個個的師長。
    十四、中國宋代的書院教育是人物中心的,現代的大學教育是課程中心。我們的書院精神是以各門課程來完成人物中心的,是以人物中心傳授各門課程的。
    十五、每一個理想的人物,其自身即代表一門完整的學問。每一門理想的學問,其內容即形成一理想的人格。
    十六、一個活的完整的人,應該具有多方面的智識,但多方面的智識,不能成為一個活的完整的人。你須在尋求智識中來完成你自己的人格,你莫忘失了自己的人格來專為智識而求智識。
    十七、你須透過師長.來接觸人類文化史上許多偉大的學者,你須透過每一學程來接觸人類文化史上許多偉大的學業與事業。
    十八、你須在尋求偉大的學業與事業中來完成你自己的人格。
    十九、健全的生活應該包括勞作的興趣與藝術的修養。
    二十、你須使日常生活與課業打成一片,內心修養與學業打一片。
    二十一、在學校裏的日常生活,將會創造你將來偉大的事業。在學校時的內心修養,將會完成你將來偉大的人格。
    二十二、起居作息的磨鍊是事業,喜怒哀樂的反省是學業。
    二十三、以磨鍊來堅定你的意志,以反省來修養你的性情,你的意志與性情將會決定你將來學業與事業之一切。
    二十四、學校的規則是你們意志的表現,學校的風氣是你們性情之流露,學校的全部生活與一切精神是你們學業與事業之開始。敬愛你的學校,敬愛你的師長,敬愛你的學業,敬愛你的人格。憑你的學業與人格來貢獻於你敬愛的國家與民族,來貢獻於你敬愛的人類與文化。

    以我所見,說是學規,實亦可奉為做人之圭臬。

    我的母校


    新亞校徽


    校徽是根據漢墓出土「孔子問禮於老子」畫像設計,中間鑲上「誠明」校訓二字。新亞書院著重發揚中國傳統文化,而中國是禮儀之邦,禮亦是維繫人類生活、社會秩序的行為守則,故非常重要。

    2008年2月28日星期四

    活著多好



    曲:胡波 詞:黃偉文 編曲:胡波/孫偉明

    當我還在 花園散步
    當我還在 浴室洗澡
    十步以內 可擁抱

    *遇著什麼 煩~惱
     想跟我說 都可聽到
     翻到有趣 圖畫
     何妨大笑 讓妙事亦被我看~~到

    #遊玩時 開心一點 不必掛念我
     來好好給我活著 就似最初
     仍然在呼吸都應該 要慶賀
     如果想哭 可試試對嘉賓滿座......
     說個笑話 紀念我

    到處還是 香水氣味
    到處還是 塗鴉筆記
    就像我未 拋低你

    repeat*##

    悼爸爸



    曲:柳重言 詞:黃偉文 編:柳重言

    不要不要假設我知道
    一切一切也都是為我而做
    為何這麼偉大 如此感覺不到
    不說一句的愛有多好?
    只有一次記得實在接觸到...
    騎著單車的我倆 懷緊貼背的擁抱

    *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誰要下車
     難離難捨總有一些 常情如此不可堆卸
     任世間再冷酷 想起這單車還有幸福可借
    (任世間怨我壞 可知我只得你承受我的狂或野)

    經已給我怎會看不到
    雖說演你角色實在有難度
    從來虛位以待 何不給個擁抱?
    想我怎去相信這一套
    多疼惜我卻不便讓我知道
    懷念單車給你我 唯一有過的擁抱

    難離難捨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如孩兒能伏於爸爸的肩膊
    哪怕遙遙長路多斜
    你愛我愛多些 讓我他朝走得堅壯些
    你介意來愛護 又靠誰施捨

    Repeat *

    2008年2月4日星期一

    悲傷的回憶 豔麗的綻放


    2月3日,看罷劉雅麗的獨唱戲《蔓珠莎華》,有點觸動。

    時間是殘酷的,任何的傷口經過時間的洗禮,都會癒合。梅艷芳已離開我們4年多,她離開時的悲傷,隨著時間而令人淡忘;

    不過,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才是經典;事實證明,梅艷芳的歌以及故事,已印在這兩至三代香港人的心坎裡。她,已成為粵語流行曲的一道經典,不能磨滅。

    正如獨唱戲內所提,黃霑、陳百強、張國榮和梅艷芳,我們都不會忘記您們。



    『蔓珠莎華』
    蔓殊莎華(mañjusaka)這個名字來自梵語。
    “摩訶蔓珠莎華”原意為天上之花,
    顏色火紅近乎妖豔的花朵,是入秋時分最奪目的綻放。
    佛典中也說蔓珠莎華是天上開的紅花。
    日本語「彼岸花」的別名就是「蔓珠莎華」,是說那一種紅色的彼岸花。
    蔓珠莎華在日本的花語是“悲傷的回憶”,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
    有謂:
    黃泉道上盡是彼岸花
    漫山遍野盡是血紅毯
    觀其形態像是在迎魂
    引領靈魂走進極樂地
    此後永遠忘卻那八苦
    彼岸,無生無死,無苦無悲,無欲無求,
    是個忘記一切悲苦的極樂世界。
    而這種花,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生於弱水彼岸,傳說花香有魔力,能喚起死者生前的記憶……(內容摘取自場刊)


    《蔓珠莎華》獨唱添愁哀 

    石琪

    劉雅麗在這個舞台獨唱戲飾演「一代歌后」,沒有表明哪一位,但觀眾當然都知道是逝世超過四年的梅艷芳。  

    《蔓珠莎華》不是詳述歌后傳記的音樂劇,只是由劉雅麗在約個半小時內自講自唱,簡略講出本港一個女歌手「出道」「走紅」「情路」與「再生」的四段經歷,演唱了三十首歌,主要是梅艷芳的名曲。  

    對星迷和戲迷來說,顯然太簡短了,不像同是春天舞台製作、高志森編導的《喝采》拿陳百強、張國榮、鍾保羅的故事與歌曲借題發揮,構成生動多采的歌唱劇。  

    但我沒有什麼期望,覺得《蔓珠莎華》並無大吹大擂地炮製賣弄,只是簡簡單單地流露懷舊紀念性,倒也可以接受。最重要是劉雅麗個人表演顯出實力,值得欣賞。  

    劉雅麗本身演藝經驗豐富,「豆沙」歌喉近似梅艷芳,而又自成一格。我看首演場,她唱得有韻味有情感有爆炸力,收放自如,專業水準甚強。她沒有刻意扮成梅艷芳模樣,然而活脫脫就是一個自小走江湖賣唱做戲的女藝人。  

    她演繹主角小時在荔園、夜總會而至在舞廳,大唱當年流行的國語歌,相當好聽。然後新秀比賽得勝,為電視台唱《IQ博士》主題曲,現場觀眾反應很過癮。到了經典之歌《赤的疑惑》:「今天美景不能再,不要為我添愁哀,似夕陽在散餘暉,將消失在可見未來。」更唱得充滿感觸。  

    這個獨唱戲主體就是獨唱名曲,對主角的情場波折、事業浮沉和絕症後最後演唱會就稍觸即止,當然不足夠。舞台上或銀幕上,何時才會出現正式的梅艷芳傳記呢?  

    高志森在場刊提到法國影片《粉紅色的一生》描述歌后庇雅芙,她卒於1963年10月10日(我查到是11日),梅艷芳正好在當天出生,很巧合,她倆的歌喉與生平也有些相近。分別在於梅艷芳還是影后,她與張國榮合演的《胭脂扣》是最有代表性和紀念價值。   

    〈轉載自明報〉

    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

    JB Group Classics 2008

    2008年1月5日, 與妹妹去看香港網球賽決賽(JB Group Classics 2008)。我已是連續第2年去看決賽, 票價很昂貴呢!!(HK$580)。今年換了主題贊助商, 氣氛一般, 我反而有點不習慣。最不幸是我們後面坐了一家「嘮叨一族」, 全程在立體聲大無準評述。





       第一場主菜:大威對舒拉寶娃(是最短及最悶的一場)





    有何生同唐司長頒獎

    最後我妹竟然在更衣室前攞到大威簽名!!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

    禮物



    今天購買了一件禮物給女朋友。準備於稍後向女友求婚。

    希望我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