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09年12月10日星期四

Bee Gees and Boyzone - Words



Songwriters: Gibb, Maurice Ernest;Gibb, Robin Hugh;Gibb, Barry

Smile an everlasting smile, a smile can bring you
near to me.
Don't ever let me find you gone, cause that would
bring a tear to me.
This world has lost its glory, let's start a brand
new story now, my love.
Right now, there'll be no other time and I can show
you how, MY LOVE.

Talk in everlasting words, and dedicate them all to
me.
And I will give you all my life, I'm here if you
should call to me.
You think that I don't even mean a single word I
say.
It's only words, and words are all I have, to take
your heart away

2009年12月6日星期日

追懷往事,念新亞精神

岑練英

二十世紀中葉-----一九四九年,香港教育界出現了一件盛事。在九龍深水埗一條窮陋小街----桂林街的一座小洋樓,掛起了「新亞書院」四個大字。

這所顯得有點寒蒼的學校,在錢穆先生的領導和唐君毅、張丕介先生的贊襄下,五十年代由國內南來的文教界賢俊,很快便投入了支持的行列。由於一時碩彥雲集, 在教育上表現出令人敬佩的熱誠,三數年間不但為港、台兩地文教界所重視,甚而一向熱心高等教育的美國雅禮協會,亦主動東來,樂於合作。此時也,香港政府總 督葛量洪及其屬下教育司署高官亦以優禮的態度,撥地興建校舍。一九五六年一月十七日,葛量洪更親臨農圃道主持新校舍的奠基禮,充分見出玉成其美的熱誠。

十餘年間,新亞書院在全校員生競競業業,夙夜匪懈,共同努力建立起發放中華文明光輝的新亞精神,成為二十世紀飄蕩於驚濤駭浪、黑暗海洋的中國文化之船的鎮舟石。令英國人統治的香港,化身為復興中華文化的重心。

可惜,在七十年代中期,英國當局有感於「東方之珠」內外形勢之突變,不惜以強蠻之政治手段橫加扼壓,遂使日趨茁壯的復興文化幼苗遭受嚴重摧殘,致成今日 「合浦珠還」的香港特區中文教育竟被一眾炎黃子孫所唾棄。可以預見,此種情況若任其繼續下去,將令香港一代一代的年輕人承受不少惡果------不但令其 永遠無法認同自己國族的文化和價值,從最個人的角度看,亦將使他們無能力承接作為香港特區社會楝樑的棒……
----------------------------------------

一九四九年,中原鼎沸,政海翻瀾。大陸易幟後,中共政權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實行以清除傳統文化為達致共產革命的手段。一時破舊立新,雷厲風行。一些自覺不 能容於新政權的知識分子,便紛紛南來,託庇於英國殖民地政府統冶下的香港。這批「過江名士」有感於祖國文化備受摧殘,花果正飄零,乃抱着「為往聖繼絕學」 的精神,以自我放逐之身,勉力負起復興中華文化的責任。雖然境况異常艱難,他們兩袖清風,飄泊南來,生活常陷於困頓。但一份莊嚴而神聖的使命感,使他們在 困乏的環境下,勇於奮進,在文化與教育事業上,創出令人驚異的成績:教育方面,如新亞書院,即由錢穆(賓四)、趙冰、唐君毅、張丕介和吳俊升(士選)諸位 先生在「手空空,無一物」的環境下,於一九五零年創立。由於一時名學者望風雲集,且揭櫫以復興中華文化為職志,不但獲得香港教育當局禮遇,更受到國際學術 界的重視,鼎力予以支持。十多年來,不僅培育了不少人才,最後且與聯合書院和崇基學院合組成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之加入「中大」,從宏觀的角度看,無疑是香港教育史上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盛事。但若從新亞創校的原旨觀之,則在新亞書院頭上加上「香港中文大學」這頂金冠,雖然光華奪目、閃閃生輝,但在光芒的背後,毫無疑問隱藏着令人掛慮的隱憂。

資料顯示,新亞創辦時,招生簡章列明辦學的旨趣,包括「旁採西歐大學的專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世界東西文化。……」這一懷抱世界的偉大理想, 在成為「中大」一員後,無疑可以繼續追求。但要保持「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以宋儒「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為抱負,則 恐怕難於持續了。正當港人為中文大學之成立而額首稱慶、四方道賀之際,錢夫子何以甘心忍受比切離骨肉更甚的痛苦而黯然離去?個中悲苦與難言,作為身領錢師 教誨,飽受傳統文化薰陶的新亞人,是不難想象得到的!

一九七四年,當政府提出要中文大學改制,將「中大」創辦時三學院共同協議簽訂的聯邦式大學組合,扭曲而為中央集權之單一制,新亞書院校董會以李祖法先生為 首的一眾董事便立即表示異議。幾經磋商,議決由校董吳俊升先生撰寫反對中文大學由聯合制改為單一制意見書,陳述新亞要求維持原制的由。由此時起,八位校 董:李祖法(董事長)、吳俊升、沈亦珍、劉漢棟、徐季良、唐君毅、任國榮、郭正達諸位先生,都積極投入維護新亞精神和原有體制的工作。資料顯示,前校長吳 俊升、前文學院院長唐君毅、前理學院院長任國榮和前校長沈亦珍,由於在校久任要職,對新亞情況不但知之甚深,且有一份久而彌厚的感情,故對於保護新亞書院 和維護原有體制一事,都抱擇善固執、貫徹始終的態度,在校董會的領導下,積極與政府及富爾敦委員會周旋。尤其吳、唐二師,一有機會便不辭勞苦在報章、雜誌 發表評論,在社團講演,希望藉評事實、講道理喚起輿論,影響港府收回改制之議。

吳校長在明報月刋發表〈論所謂「學系整合」與香港中文大學改制問題〉及在香港半島獅子會聯席例會講演〈評論香港中文大學改制法案〉。兩篇洋洋灑灑、擲地有 聲大文,內容與資料異常詳實,說理有根有據,批窾導竅,層層剖析,對政府改制建議逐一批駁。除指出改制之議與一九六三年「中大」創校原旨不符外,又申明三 學院之辦學精神、教育理想與行政制度皆各具特色。若強行將之扭合,不但弊多利少,且必製造出不少矛盾,妨礙教育效果。倘若當局真以教育為心,以尊重「中 大」三學院固有的獨特精神為意,能本客觀務實之旨看待三院,相信改制之議,必可以服從真理的寬宏量度,理性地將之收回。

無奈對於此事,港英政府早抱事在必行決心,任何言論、任何事實、任何道理與任何要求,對他們別有用心、堅閉固拒的態度,完全發揮不到絲毫作用。事情結果,是權力壓倒真理,改制之議終付諸實行。

面對當局完全不顧昔日中文大學創辦時,尊重三院各自獨有特色和教育理想之原旨,又不理會香港及海外愛護新亞書院和新亞精神的廣大民情,一意孤行,強行將大 學的「聯合分權制」改為「單一集權制」,新亞校董會列位董事,對此以政治干預教育的專橫手段,深表憤慨。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廿四日,在董事長李祖法先生的領 導下,九位董事聯署登報聲明,(據吳校長自訂年表,是於一九七七年登報聲明,想是由於聖誕及新年假期關係,見報日期遲至七七年初,致出現兩個不同年份。) 由該日起辭去新亞書院校董職務,以示抗議。(據錢師母澄清,錢夫子並無聯署,辭職校董實為八位。)

母校校董會列位董事,俱是學問淵博、德高望重的社會賢達。在一向少風波、少激烈行動的教育界,突然作此石破天驚之舉,可見諸位校董內心之沉痛與憤慨。料想當日生逢其時的同門書友,知悉此種情況,亦必悲憤莫名。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

(一) 為甚麼港英政府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不惜改變初衷,毁棄承諾,一定要將成立以來,發展順利的「中文大學」強行改制?

(二) 為甚麼三學院中,獨獨新亞書院校董會對改制之事提出強烈抗議?抗議既成功,何竟要作出「八位校董聯署總辭」的激烈行動?

身為關心母校發展的新亞人,倘能對以上兩問題有清楚的了解,相信將有助於增進我們對母校的感情,並提升我們復興新亞精神的勇氣和決心。

現在我們且從第一個問題入手,回答以上兩個身為新亞人必須清楚認識的重大問題:作為曾深入研究中英外交史的歷史研究者,以尊重歷史理性求真的精神,我非常了解英國人何以有此不守信諾、不尊重「中大」創校原旨的非常之舉。

從近代殖民地發展史的角度看,全世界所有帝國主義者,對所統治的殖民地,由於以少數族裔統治多數的本土異族,其組成的政府,都具有部族政權之特質。(如中 國歷史上蒙古人及滿州人之治漢人。) 此種政府,猜忌之心甚為強烈。他們最不願見到被統治的多數異族對母國的歴史和文化有所眷戀、依舊熱愛,因為這將有礙他們穩定的管治。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內外形勢,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先是六十年代大陸掀起文化大革命,紅紅的革命烈焰隨風吹至美麗的東方之珠,燃點起「反帝」 、「反右」的火光。影響所及,一向寧静的港九地區,迅速進入以左派為旗手的「革命」狀態。一時間硝烟與催淚氣瀰漫,人心頓然陷入暴動之聲與「土製波蘿」之 味的困擾,終日憂心徨徨。

七十年代初,美國又因在越南久戰無功、反共無成及死人無算的悲慘局面之困擾下,迫得屈辱求和,引身脫離災難深重的越戰泥淖。以美英為首,標榜反共的「自由 陣營」,在此一文鬥、一武爭的兩件令世界觸目的大事的激蕩下,昔日淪為帝國主義殖民地的東亞地區,民族主義和自強意識日漸高漲。香港一地,雖由於環境特 殊,居港華人並無要求趕走英人以求自治,但代表身份之高低與民族之尊嚴的中國文化情意結,却在普遍炎黃子孫的內心泛起了盪漾的漣漪。由六十年代中期開始, 逐漸多中華兒女提出要求,呼籲政府在公事上使用語文,中、英文地位應該平等。此一期望,由零散微弱的呼聲,逐漸滙成一股巨大的洪流,結果形成了聲勢浩大的 「中文合法化運動」。經歷長時間的爭取與不懈的奮鬥,港英政府鑑於大勢所趨,難於壓禦,終以「識時務者」的姿態,強為遷就。一九七四年二月,正式頒佈《法 定語文條例》,承認今後香港社會在公事上使用語文,中、英文地位平等。

此事到此並未劃上句號。一向老謀深算、善於避重就輕、趨利避害,在帝國主義群雄中,管治手段最出色當行的英國殖民主義者,當其向香港華人送出一份厚禮時, 他的內心早已盤算着怎樣可以取回超值的代價。正當我們歡欣雀躍、額手稱慶之際,他們的「小動作」出現了。《法定語文條例》頒佈後僅兩個月,香港教育司將部 署已久,籌劃成熟,(部署和籌劃時間,早在七十年代初已經展開)足可補償先前失去的「英文唯我獨尊」地位的「新會考制度」,正式發表公佈,由一九七五年開 始,香港的中學會考將頒發新的「綜合會考証書」,以取代舊日分流會考的「英文中學會考証書」和「中文中學會考証書」。此一改革,目的在敲定中文中學與英文 中學課程合流,實行同卷分語會考。除中、英文科及中史科外,証書上其他科目,均須註明作答語言——英文或中文。中英文中學之高低優劣,從此形成。

此一看似十分客觀、十分公道、十分通情達理的「會考新措施」,很容易令人誤以為是一種與時俱進、因時制宜的教育改革。豈料實質上却是一種部族政權統治殖民 地的陽予陰奪手法。英國人以偷天換日的技巧,將「英文在香港唯我獨尊的地位」换取了中文中學行之已久、收效頗佳、且具有三大優點的傳統中文中學教育,通過 改革,將之打成歷史陳跡。(此一動機在政府檔案有充分資料可資證明。)改制前的中文中學,不但中文與數理科程度高於英文書院,更有一事為大眾所稱許者,是 中文中學比較重視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强調德育訓練,比較着重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全人教育。在中文中學的「國文」科裡有選自《論語》、 《大學》、《中庸》、《孟子》的教材。由於具備這些優點,當時的中文中學頗受思想較為「中國化」,較為眷戀倫理道德的家長所歡迎,是故就讀於中文中學的學 生為數不少。一九六三年成立的中文大學,其中一個主要目標,就是為他們提供在港升大的機會。以此一時代香港的教育發展觀之,中文中學亦自有它光明的前途。

可惜由於六、七十年代內外形勢的突變,令英國人意識到,當中文在香港獲得了與英文的同等地位後,若不以「巧妙」的手段平抑一下中國文化在香港的氣燄,長此 下去,誠恐香港華人的民族意識日漸高張,非但香港社會將變得難於管治(文化大革命年代,四人帮支派在港鬧事的經驗,英國人思之猶有餘悸),屆時一九九七年 界限街以北及新界的租約問題,更無從與中國談判。(當時英國政府萬萬想不到中國日後會有收回香港的決心。)

從時序及政府當局行事的手段看,新亞書院與行之已久的舊制中文中學會考,實有「同病相憐」的苦況。二者都因為對居港華人的文化意識與民族感情起着重要的鼓 舞作用而招致大刀闊斧的對待。尤其是母校新亞書院誕生之後,正處大陸雷厲風行,肅整傳统文化時期。而台灣方面,國民政府雖重視傳统文化與「國文」及歷史之 教育,奈何清末以來,由於國勢日趨衰弱,致令急於為國圖強的新文化運動熱心支持者,將「全盤西化」口號塑造成文教界的神壇。遂使政府當局雖有重視傳统文化 之名,但教育政策和教育所得效果,却並無其實。處此境況,身在小小港英殖民地的香港之新亞書院,便成為捍衞中國文化、弘揚傳统精神的中流砥柱。二十餘年 間,在「手空空,無一物」的艱難環境下,創立起來的小小新亞書院,便成為黑暗的海洋中一座發放光芒的燈塔。

語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新亞書院正因為身上懷有這塊稀世的璧玉,而招致殖民主義者的嫉忌與「文化強盜」的扼壓。港英政府接連兩次針對中文中學和中文大學的改制,遂使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成為中國文化和新亞精神由光輝轉趨平淡的分水嶺。

認識了這段歷史,我們便不難知道今日的中文中學何以淪落至人人唾棄的悲慘地步。不但如此,身為新亞弟子,我們還可從中了解作為我們母校的精神支柱和永久抱負的新亞精神,何竟隨歲月的流逝而逐漸被人忘懷!

當日校董會諸公在李祖法先生的領導下,不以己身無憂無慮的生活條件作「功成身退」、優悠泉林之想,而竟拍案而起,投身抗爭行列,傚年青人作不平之鳴,為的 就是要維謢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代一代承傳下來的這份中華民族國魂的瑰寶。在當時一面倒以強權為依歸的不利形勢下,這無寧是一腔無法實 現的「回天孤抱」。老先生們所求者,斷非為一時之效,而是给中國教育史和中國文化史留一點薪火,讓中華民族的後來者,尤其是我們源自桂林街的新亞弟子,在 艱險、困乏的環境中,不忘奮進與多情!

寫於二00九年新亞書院成立六十周年大慶

《轉載自信報網站》

2009年11月28日星期六

北漏杜拉



北漏杜拉,木精塞妹,夜團印越濫,奶劣執行大含禁,盜奶夜獸,忍 團印越濫,煙執入緊行禁,哀訓笨湧薈最反微搵來震底,捨被蓋瀨忍 耐入緊肥忽,拿忍耐入緊肥忽,話可寫禁歌捉賊弄鬧,且律秘乘貢, 大碌竹霸,話可寫被監禁,叻樣艾瀨埋越南

2009年10月7日星期三

謙謙君子可敬 踏實精神足學


敬賀高錕校長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高錕在學術界聲名卓著,但在同事朋友眼中,永遠是低調謙遜的君子。有學者認為,香港需要學習的是高錕、崔琦甘於寂寞,默默從事科研的踏實精神。

高錕在一九八七至九六年擔任中大校長,二○○二年出任中大校長的金耀基,就形容高錕是一個真正的君子,指高錕的成就一早就應該得到諾貝爾獎。金耀基表示,高錕擔任中大校長期間,處處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反而部分學生對他存有誤解。

金耀基:早應得獎

談到當時中大四改三的風風雨雨時,金耀基表示,當時高錕很有創見地構思了學分制來回應變革,所以外界批評「高錕行政能力不佳」是不公允的,其實中大近年有這麼大的成就,高錕功不可沒的。不過他承認,高錕不擅交際,他曾經當面取笑高錕是「通訊科技之父」,卻不善於人際溝通。金耀基憶述當年與高錕共事點滴時表示,當年自己不太願意從事行政工作,高錕屢次動之以情,最後才答應擔任副校長,以至後來出任校長一職。

高錕一九九六年退休離開中文大學時,當年負責歡送高錕伉儷的籌備委員會聯席召集人香樹輝表示,得知這消息後,「開心得流眼淚」,因為這是對高錕成就的肯定,也是給他晚年最好的回報。

香樹輝形容,高錕為人謙虛、樸素。數月前,他才與高錕夫婦及中大校友吃過飯,近年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高錕,當時還是一直保持笑容,可是說話能力已較為弱,並不認得一眾校友;高錕太太那時表示,她現在需要每一個月帶高錕到醫院打針了!

香樹輝:最好的回報

高錕上任中文大學校長後,委任了關信基教授出任大學輔導長。關信基形容,高錕是自由主義派,是對不同意見都會容忍的人,例如有學生趁着畢業禮在場內搶校長咪、在場外派發避孕套以示抗議,為嚴肅的畢業場合帶來尷尬,當年高錕雖然心裏不高興,但是卻容忍學生的行動,未有作出懲罰或者把學生趕出校。

關信基說,學生年少衝動,對於學校、社會權威不放在眼內,因此衝擊校長;但「現在再見當年的學生,不少都會感激他的容忍」。

一九九五年學生會會長、曾因為高錕接任港事顧問而參與示威行動的譚駿賢表示,雖然高錕一意孤行,繼續出任港事顧問向中央提供意見,同學縱使不滿,但也欣賞他的胸襟,「在校園內見到學生也沒有表達不滿,他是明白學生的行動」。

一九八六年出任中大學生會副會長、八七年任會長的蔡子強也指出,在當年學生搶咪事件後,據他所知,校方也曾討論過事件,有人建議應懲罰學生,但高錕堅持採取寬容態度。而且,高錕出任中大校長時,還會自掏腰包,每年捐出兩萬元給擔當學生組織中人、資助衝擊他權威的人,可見高錕是尊重並支持學生參與學生運動。他認為,高錕「任內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蔡子強說,當年首次見高錕,是在遴選中大新校長的場合上見面,由於高錕並不擅長演說,「說話甚至有點口吃。學生都喜歡慷慨激昂的人,所以當時對他的印象麻麻,並不特別欣賞他!」但當高錕出任中大校長以後,發現他跟以往的校長不同,沒有一貫校長的威嚴,而是作風親切,諸如與太太手拖手在校園內的超級市場購物,而且在他任內亦多次表現出他對學生意見的包容,慢慢懂得學會欣賞這位校長。由此可見,說話不叻,並不代表他沒有校長胸襟與風範。

關信基:提升學術水平

總結高錕出任中大校長近十年,關信基認為,高錕對大學最大的貢獻是「提升中大學術水平,推動研究工作」。雖然有意見認為高錕較遲才得到諾貝爾獎項,但關信基認為,高錕個人不會介意得獎與否,因為他是真正醉心研究與發明的。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教授張英相與高錕是二十多年的朋友,他表示,高錕這次獲獎是香港人的光榮,高錕和崔琦都在香港接受教育,但主要研究成果卻都在英、美完成,因此香港在感到光榮之餘,也不應過分自誇。香港人需要學習他們腳踏實地從事科研,而非只是熱衷於炒樓炒股。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

又招刀筆吏

司法書記 (公務員職位)

薪酬:總薪級表第 8 點 (每月港幣 13,985 元) 至
   總薪級表第 26 點 (每月港幣 35,095 元)〈一般附註(a)〉

入職條件:
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取得兩科高級程度科目及格,及香港中學會考另外三科,其中包括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成績達第 3 等級/C 級或以上,或具同等學歷〈註〉。

註:政府在聘任公務員時,過往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 (課程乙) C 級的成績,在行政上會被視為等同 2007 年及其後香港中學會考中國語文科和英國語文科第 3 等級的成績。

職責:
(a) 擔任書記,在終審法院法官/司法常務官、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區域法院法官或聆案官於法庭或內庭聆訊案件時提供所需的服務,(包 括提訊被告、抽選陪審團及錄取裁決等);保存準確紀錄;檢查及編定證物,安排將證物保管;處理及批核由律師擬定的命令草擬;或(b)協助裁判法院的書記長 處理工作;或(c)在土地審裁處、小額錢債審裁處、法庭登記處 (包括書記主任辦事處、遺產承辦處及家事法庭登記處) 擔任司法書記。

聘用條款:
新聘人員將按公務員試用條款受聘,試用期為三年。成功通過試用期者,或可按公務員合約條款聘用,為期三年。在完成這三年合約而表現令人滿意,會獲考慮按當時適用的長期聘用條款受聘〈一般附註(b)〉。

《基本法》知識評核:
為 提高大眾對《基本法》的認知和在社區推廣學習《基本法》的風氣,所有公務員職位的招聘,均會包括《基本法》知識的評核。申請人如獲邀參加遴選面試,會被安 排於面試當日參加基本法筆試。筆試會於面試開始前或結束後舉行。申請人在基本法知識測試的表現,會用作評核其整體表現的其中一個考慮因素。

Enquiries
申請辦法:
申請表格〔G.F.340 (3/2008 修訂版)〕可向民政事務總署各區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或勞工處就業科各區就業中心索取。該表格也可從公務員事務局互聯網站 ( http://www.csb.gov.hk ) 下載。填妥的申請表格連同學歷資格的證書副本、成績單副本及工作証明,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達香港金鐘道 38 號高等法院大樓低層 2 樓 212 室司法機構支援部。請在信封面註明「申請司法書記職位」。申請人亦可透過公務員事務局互聯網站 ( http://www.csb.gov.hk ) 作網上申請。申請人如在網上遞交申請,必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把有關證明文件副本送交上述地址 (請在信封面和文件副本上註明網上申請編號)。未填妥的申請表、逾期遞交、未妥為簽署或沒有夾附要求的文件的申請表概不受理。

查詢地址:
香港金鐘道 38 號,高等法院大樓低層 2 樓 212 室,司法機構支援部。

查詢電話:2825 4358 / 2825 4207

截止申請日期:2009 年 10 月 9 日 (香港時間下午五時正)

一般附註:
(a)有關每月薪酬及頂薪點的資料只供參考,該項資料日後或會有所更改。(b)入職薪酬、聘用條款和服務條件,應以獲聘時之規定為準。

附註 (公務員職位)
(a) 公務員職位是公務員編制內的職位。應徵者如獲聘用,將按公務員聘用條款和服務條件聘用,並成為公務員。(b)除另有指明外,申請人於獲聘時必須已成為香港 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c)入職薪酬、聘用條款及服務條件,應以獲聘時之規定為準。(d)頂薪點的資料只供參考,該項資料日後或會作出更改。(e)附帶 福利包括有薪假期、醫療及牙科診療。在適當情況下,公務員更可獲得房屋資助。(f)政府的政策,是盡可能安排殘疾人士擔任適合的職位。殘疾人士申請職位, 如其符合入職條件,毋須再經篩選,便會獲邀參加面試/筆試。(g)持有本港以外學府/非香港考試及評核局頒授的學歷人士亦可申請,惟其學歷必須經過評審以 確定是否與職位所要求的本地學歷水平相若。有關申請人須郵寄修業成績副本及證書副本到上述查詢地址。(h)在臨近截止申請日期,接受網上申請的伺服器可能 因為需要處理大量申請而非常繁忙。申請人應盡早遞交申請,以確保在限期前成功於網上完成申請程序。(i)本欄內的公務員職位空缺資料,也可於互聯網上的香 港政府一站通內閱覽,網址如下 : http://www.gov.hk

2009年9月4日星期五

一個因二十宗投訴而停播的廣告



按:既然電視無得播就呢到播啦!

戚眉戚眼 vs四方木
嚴啟明

香港有言論自由,而且香港人什麼也愛投訴。

o靚模周秀娜拍攝的沙灘比堅尼泳裝廣告,播映了約一個月,廣播事務管理局共收到一百五十五宗家長及市民投訴,不滿廣告意識不良,教壞小孩。

廣管局共收到二十宗投訴吉百利「戚眉」廣告,投訴者認為該廣告擠眉弄眼,令小朋友有樣學樣,完全教壞細路,而廣告商決定8月底起停播。

老實說,吉百利這廣告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一 男孩和一女孩坐在鏡頭前,背景是一塊灰色的布,二人正襟而坐,就像平時坐在影樓拍照一樣。廣告開始,有一位攝影師模樣的男人在兩人前面走過,並以一測光表 放在女孩的面孔旁,此時電話響起,男子去聽電話。男孩把自己的電子表按了一下,播出熟悉的音樂調子。雖然坐得筆直,卻見男孩的眼眉隨着音樂節奏而跳動,先 左、之後右、再左……女孩突然把頭轉向男孩,鏡頭亦由拍攝着兩人,轉到只影着男孩頭部大特寫。男的戚眉動作,更加清晰可見,且與節拍配合得天衣無縫。幾小 節音樂後,他把頭轉向女孩一方。鏡頭隨着他的表情,也轉到女孩面上。

鏡頭隨着音樂,時而停留在男生,時而停留在女生的面上,有時鏡頭拉開至 見到兩人並排而坐。二人除了把臉轉向對方和做戚眉動作以外,基本上再沒有其他的動作。到了中段以後,鏡頭也有了一些變化,那是一時偏向左方,一時偏向右方 拍攝二人;而二人的戚眉動作也加快了,有時是兩人同時間雙眉不停跳動。鏡頭又轉而在他們二人頭頂,然後是在他們腳前;他們也配合鏡頭把頭向上和向下望。

最 後女孩手中拿着一個汽球,當他們二人隨着節拍繼續戚眉時,女孩的雙手緊握着汽球的開口位置,她的雙手循着雙眉和音樂節拍也在顫動,配音把緊壓汽球的滋滋聲 也表達出來,成為音樂調子的一部分。最後是畫面轉變而成一排吉百利朱古力,下面有一行字:「Share the joy,開心預埋你。」

回響廣 仿效者眾

先來解讀一下這個廣告:

一、「戚眉」在西方社會並無任何不良的含義,從 Wikipedia 查看,眼眉更可表達感情(如驚奇或憤怒),是溝通時面部表情的重要構成部分。以戚眉來表達快樂、開心,正是此廣告片希望表達的訊息。

二、 創作者以簡單而且人人皆曉(也懂得模仿)的表情,做成廣告的主要訊息,實屬非常大膽,也充滿創意(創意者,少人用來表達一個意思而你用了,便有創意─至於 好不好,是否相關則另作別論)。此片在熟悉的音樂上配以戚眉動作,相當簡單易記,而且戚眉代表了開心、欣賞,就如吃朱古力時眉毛也揚起來一樣,故此與產品 的相關性也相當強。此廣告的相關性、簡約性和原創性,均可達滿分!

三、廣告又簡、又精、又清,全片只得音樂,兩位小朋友只是坐着跳「眼眉舞」,而且無對白。雖有評為「無厘頭」,但只要看過一兩次,就會記得吉百利是廣告主,可謂相當有效。

四、 全片都只在戚眉,但配合上音樂、鏡頭的運用,最後還加了汽球,以致結束時產品的出現,均令人有「愈看愈想看」的感覺!為什麼?因為每段音樂的「戚眉」表達 法均不同,而且頗有層次─由最初的單眉,到雙眉;從一人,到雙人;由慢板,到快板;還有鏡頭由正面,到左面、右面、上面、下面;最後還加上一個汽球(及它 的音效),令動作範圍很少(只是戚眉、頭部轉動、女孩的手部搓汽球頂),而且不停重複數十次動作的廣告,依然趣味盎然。

五、廣告開始時其實 來了一段短短幾秒鐘的小插曲,那是一位攝影師在男女孩面前測光。那表示什麼?其實是代表男女孩都坐在攝影機鏡頭前正在等候拍攝,當他們等候時覺得無聊,不 期然想起一些大家都開心的東西來─什麼東西令他們在空閒時想起,而且會眉飛色舞呢?原來到最後揭盅,那就是吉百利朱古力!

六、創作者以此作 廣告策略,其背後有一個動機,相信就是要利用廣告做「病毒式傳播」(viral marketing),即讓網民以電郵互相傳閱。在 YouTube 的紀綠,此片已有數百萬的點擊率,而且更有數以百計的「抄襲/模仿影片」於 YouTube 上流傳。換句話說,此片欲得到 viral 的傳播策略相當成功。

七、此片另一個預期中的「潛策略」是:希望「戚眉」成為一種「潮語」、「潮表情」。每當人們想及所愛及表示很喜歡時, 受到廣告片的鼓勵,就會想起「揚一下眉」。而「揚眉(或是戚眉)」這表情由來已久,如能成功借用,那便是揚眉時提醒了自己,也提醒旁邊的朋友要找朱古力來 吃了!這種聯想就有很大的商業價值,亦是此廣告片的深層意義和此廣告 campaign 策略成功的地方!

最後讓我們看看香港的家長為什麼 要投訴?第一,他們以為戚眉戚眼是一種不好的表情(筆者估計他們以為戚眼眉代表輕視別人),可是,根據心理學的分析─正如 Wikipedia 所述,眉毛乃是表達情感和溝通時重要的面部表情構成部分,其實多加鍛煉眉毛的活動,有助小朋友的表達和溝通。第二,家長們恐怕子女有樣學樣,戚眉戚眼恐怕 對長輩不敬。這可能是他們真正要加以投訴的地方,父母們恐怕自己的權威受損,故此欲於此事流行前予以禁絕。第三,不喜歡這個動作,總之就要禁止子女有機會 接觸和學習。

尋突破 青出於藍

筆 者在讚賞吉百利過人的市務策略之餘,同時也為香港二十位投訴人感到惋惜!其實創新的東西往往是由負面(即使戚眉戚眼其實不算負面)方向或是舊酒新瓶而來。 小朋友好模仿,這正是創作動機,多模仿了,就會找到自己的路向(例如習字由臨摹開始,日本人學美國造汽車,終能青出於藍)。今天這些家長對自己看不順眼的 東西就加以扼殺,他們的小朋友看到自己未見過的東西,就會碰也不碰就遠離了,那麼小朋友們何來懂得新東西?父母看不順眼的東西就加以唾棄,那麼小朋友如何 走出父母的知識範疇?那怎樣培養出冒險(也是創業)精神?還有,「睇完廣告都唔知想點」,大人更加不准小朋友模仿,那又何來創造,何來創意?

有位網民說得好,他說:「如果少少嘢都要投訴、要禁絕、要聲討,那麼香港的創意工業早已完蛋了!」

你喜歡戚眉戚眼,還是做「舊」言聽計從、厭惡模仿和創造的四方木?

品牌及市務傳訊顧問.香港市務學會主席.亞洲市務聯盟副會長

www.admango.com/hkej/index.htm刊載本欄過往之文章

資料提供:AdmanGo

yim.kaiming@gmail.com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8月29日星期六

哀莫大於笑死 盧海鵬


監修按語:

一直都認為,笑死人沒命賠的喜劇演員其實都是淚眼煞星,都可以演苦過廿四味的催淚戲,甚至都有一段不足為外人道於是只好轉化為喪笑的刻骨經歷。

眼前,以至過去數十年,就有一個人辦。他,就是「無厘頭之父」盧海鵬。

依然記得他對着鏡頭(即是對着你我他大家)講出一句十分之無厘頭的說話:「朝早食個蘋果,成日唔使去廁所!」當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周星馳還在主持《430穿梭機》扮「黑白殭屍」裡的黑殭屍,順便在問答遊戲環節蝦細路,其中包括我的小外甥。

盧 海鵬的後半生十分之搞笑,卻是緣於他的前半生十二分之折騰。他帶着文化大革命的傷痕偷渡來港,從此不談政治只搞笑,晚晚在《歡樂今宵》以疑似初中生「放 蚊」悶喊「Good──bye──Sir──!」的口吻吟唱「歡樂今宵再會,各位觀眾晚安」。但回歸一場、元氣大傷,傷到足以令回流港人Lo Hoi Pang為了生活,而不得不搞笑地談政治,扮老董,扮孫公,扮毓民,扮煲呔(他說煲呔最難扮,理由是「他是個無甚特色的人」)。

雖然最終還是要在政治炮口泡飯吃,但盧海鵬畢竟是有底線的,那就是有生之年都不會扮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中國的政治太沉重,不能開玩笑。」

看來,盧海鵬不妨在《香港亂噏》這節目裡學古巨基以好假的假聲高唱:「歡樂今宵,虛無飄渺,再沒餘地,繼續纏繞!」

卻其實,一直都好想鵬哥對着鏡頭(即是對着你我他大家)講出一句十分之黑色的笑話:「朝早買份《蘋果》,夜晚入咗派出所!」

笑聲魔術師回來了

年過三十的香港人,都由盧海鵬湊大。

八 十年代獅子山下,「日頭猛做,到依家輕鬆下,食過晚飯,要休息番一陣」的時候,香港人都會扭開電視為看《歡樂今宵》的盧海鵬……不,是洗耳恭聽《蝦仔爹 地》趣劇穿唐裝衫的「矇豬眼」,出場爆肚的無厘頭押韻句:「得閒飲杯茶,唔使日日見住阿嫲!」港九新界木屋廉租屋裏的香港人,同聲在維港兩岸隨盧海鵬的爛 gag喪笑「哈哈哈哈哈」,如此走過多少個炎夏寒冬。

這就是八十年代的香港生活。回味那一句句盧海鵬爛gag,它恍如餐桌上那杯透心涼雪糕,在香港人忙於打拚的流金歲月裏,滋潤我們勞累的心。

直到「八九六四」,一切到此為止。盧海鵬此後再也救不到香港人失落的心,而他這顆曾經叫我們仰望的笑星明星,也選擇落入凡塵,和香港人一起游到加拿大。盧海鵬的光芒,自此離我們愈來愈遠。

近 日,盧海鵬因為在亞視節目《香港亂噏》扮鬼扮馬人氣急升,尤以他扮木村拓哉為代表作。盧海鵬版本的「大肚腩加O嘴木村」拿着Gatsby香體噴霧、打開心 口邊噴邊跳舞,令男女老幼笑破肚皮,網上點擊率已衝破二十萬。年青人覺得他好yeah,中年一族想起兒時看他扮「撻成一塊」與「羅人」、唱「陪着你嘔」的 成長歲月。

盧海鵬回來了!他又再成為香港人的笑聲魔術師,為朝九晚五、沉悶刻板、股票無錢賺、普選無着落的呆滯香港人,變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喜的笑彈。扮藝人、政客,甚至卡通人物,盧海鵬永無托手踭,只有一個例外:

「我扮什麼人都得,但中國領導人,就一定唔扮得!」

中國領導人扮不得

八十年代初,殖民地政府的政治把戲跟平民百姓有萬丈之距,舞台上的盧海鵬,未曾扮演過首相、港督等政治人物。都因為那個年代的香港人,對政治的敏感度遠不及張國榮與梅艷芳。

「戈 巴卓夫是我首個扮的政治人物。」叫「戈巴卓夫」而非「戈爾巴喬夫」,因為他在亞視粉墨登場。盧海鵬記得:「那是九十年代初,我由加拿大回流亞視參演《開心 二人組》節目,林建明就扮江青。」戈巴卓夫頭頂那塊「地圖」,盧海鵬親手用唇筆畫在自己頭上,更用捲舌吐痰口音讀出大堆俄文:「我真的懂得點點俄文,小時 在大陸讀過俄文書。」他二十歲熟讀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那是他人生的「演戲聖經」。

盧海鵬的戈巴卓夫威力,殺入六四後全心發展經濟的祖國懷抱,「那時有個深圳地產商,請我扮戈巴卓夫賣廣告。」當年香港人在羅湖見到的,是盧海鵬,而非今日的朱咪咪。

回流香港後,他在無綫亞視出出入入兜兜轉轉。經歷過六四的香港人,生活之重令他們無暇追逐盧海鵬爛gag之輕,盧海鵬在那個電視台出現,他的光輝身影似乎已屬過去式,唯獨他堅持在公仔箱中,在後過渡期奮力扮嘢為香港人搖旗吶喊。

九七紅旗冉冉升起,香港的政治生態因「港人治港」變得生猛,舞台上的盧海鵬亦隨社會脈搏化身舞台政治人物,當中他扮得形神最似的乃董建華。

盧海鵬說,扮董建華毫無難度,因為董伯伯有太多顯而易見的特徵,單是口頭禪就有大堆:「啊、咁樣呀、我認為呢、我相信呢……」為了突顯老董的「寒背」特徵,盧海鵬會在西裝內的上背位置加揳大衣,為背脊建一座隆隆山峰。

「董建華有個很明顯的小動作──每次說話前,頭部會四十五度向下望,沉思一會再扭頭正視群眾道:「咁樣,我認為呢……」說話慢吞吞,有時要眼泛淚光,「這就是老董。」

盧海鵬的扮嘢秘訣,是找緊一個人的小動作,然後將之誇大,個性愈明顯的人就愈容易扮。「葉劉,歪嘴、少許黐脷筋;孫公,雙目無神、講嘢把聲好似畀人打緊;毓民,碌大眼鬧人、一輪咀有佢講無人講、同人反面咁樣。」

他這個扮嘢宗師,看見後輩扮嘢醜化人物會直斥:「扮司徒華套個光頭似壽星公、爆牙似老鼠牙,不應該這樣醜化華叔。」盧海鵬的扮嘢自信心爆棚,皆因體內有天賦的扮鬼扮馬基因,只要在電視看一次人物的行為舉止,便能立即上身。「所以扮政治人物,也不用晚晚睇新聞。」

最難扮的政客,叫曾蔭權。「他是個無甚特色的人,好難捉,頂多是講嘢時個嘴好尖。」

香港的政客,任扮任笑都無問題,但他知道有條底線。

盧海鵬爆料:「早前有同事扮李家大小超人,之後就收到電話。姓李都不能扮了!你話啦,國家領導人點扮?」他深明亞視積極向北望的遊戲規則,領導人根本扮不了,他亦不會爭取在鏡頭前一嘗當共產黨員的滋味:「這個不是拿來玩的,我唔想無咗本回鄉證。」

「在大陸的舞台,演領導人是很嚴肅的,不是扮嘢,是真正的演戲、演歷史,一點都不搞笑,不像香港。」

在港式扮鬼扮馬文化氛圍下,盧海鵬感慨:「我有時覺得,自己在做茄喱啡。」

文革前的盧家二少爺

盧海鵬也演過嚴肅認真的政治歷史劇目。不過,那是他偷渡來港前的故事了。

盧海鵬和中國共產黨一起成長,生於一九四一年的廣州,父親開針織廠、家有傭人服侍,是二少爺,有一兄一弟。「三兄弟,細細個就去戲棚睇大戲,睇完返屋企學唱又學打。」盧海鵬的演戲細胞,早在童年就全身擴散。

中學,他是校內文藝工作團團長,話劇、唱歌、現代舞、中樂、繪畫全部精通,演戲永遠在他心目中排首位。盧海鵬記得,文革前他在一齣舞台劇飾演黨支部書記,劇情與農民生活縱橫交錯,「演出前,我特地跑到農村體驗生活,跟農民同食同住。」

「我的演戲根基,就是這樣打出來。」

他年紀小小生得一副「老積相」,台上不是演書記領導就是做嚴父。最難忘一次演出是扮演國民黨軍官:「戲服,是朋友借來貨真價實的國民黨軍服,紐扣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圖案。」青蔥歲月磨刀霍霍練演技,盧海鵬至今仍沐浴在回憶中。

赤紅舞台上,盧海鵬是初生之犢,沉醉於個人的演戲夢。但不論他演得多麼努力,如雷掌聲永遠都不會屬於他,榮耀全歸毛主席。「在大陸,我演什麼角色都不重要,只要舉起本《毛語錄》,掌聲自然響起。」

五十年代的盧海鵬有個心願:「中學畢業考不到大學無所謂,最緊要讓我入到北京電影學院。」

結局是:生不逢時、事與願違。十年浩劫降臨,大地由赤紅變成火紅,盧海鵬的演戲夢,被熊熊烈火燒成灰燼。

中國人最衰是我這一代

一九六六年文革揭幕,盧海鵬剛中學畢業,北京電影學院關閉,他這個知識分子於是跑到船廠當學徒,沒酬勞也照捱。結果,學藝一年被人查出「成分不好」──父親是走資商人,自己又穿過國民黨軍服,唯有乖乖執包袱。

他輾轉獲聘任小學代課老師,《毛主席語錄》由演戲道具變成他的教材,在教室喊破喉嚨每月只掙得三十元,頂硬上過日子晃眼過了兩年。一九六八年毛澤東發表「知識青年到農村去」講話,盧海鵬記得:「那晚瞓到半夜,聽到外邊有人打鑼打鼓大喊:『主席有指示,知識青年快出來。』」

他半夜被卡車送到東莞的共產黨大嶺山公社,首半年不用落田,被分派專注辦好黨史展覽會。「我天天拿起畫筆,畫毛像、革命宣傳壁畫,每日只有三毛錢。」紅紅的畫筆畫出血淚辛酸,他狹窄的視線填滿刺眼紅色,卻看不到清朗的藍天白雲。

「中國人最衰的,就是我這一代。」盧海鵬本屬新中國的曙光,他懷有深厚藝術根基與涵養,本是紅旗下的一顆耀目明星。但一場文革令他跌入前途未卜的無底深潭。沒有人比盧海鵬更了解「長在紅旗下」的痛。

盧海鵬從不模仿中國政治人物,因為年少的政治傷疤,終身不能磨滅。「中國的政治太沉重,不能開玩笑。」

無人扮到盧海鵬

盧海鵬在文革的批鬥聲中捱了三年。六九年,他游水偷渡來港,從此逃離血一般的火紅。

他到警署自首獲得居留權,從此在藍旗皇冠下呼吸自由空氣。那個年代的香港遍地機會,盧海鵬很快在工廠謀得飯碗,刻板的生活卻難滿足他,只求演戲夢能在這篇自由樂土落地開花。香港,令盧海鵬體內的戲劇細胞又再膨脹起來。

「不用上班我便去戲院,試過一日看八齣戲。」娛樂味濃、五花八門的粵語片他看得津津有味,但盧海鵬還是覺得,五十年代他在大陸看的戰爭片、歷史片味道更濃。

「《平原游擊隊》裏,大陸演員方化扮日本仔,一皺眉內心戲就出來了;中國電影皇帝趙丹,在《武訓傳》演的平民教育家氣派不凡,可惜《武訓傳》後來被毛澤東大批判。」

盧海鵬的心,還是離不開沉重的中國電影──講紮實演技而非胡鬧笑料的中國電影。

盧海鵬來港時二十七歲,碰巧剛開台的無綫電視辦藝員訓練班大舉招生,但他超齡,不符二十五歲上限。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屆訓練班放寬上限,盧海鵬憑深厚的演戲底子被取錄,同期同學有周潤發、吳孟達、林嶺東,「訓練班教《演員的自我修養》,我不是說一早就讀過?」

訓 練班畢業後,盧海鵬成為《歡樂今宵》的鐵腳藝員,昔日在文工團能歌善舞,要他做現場直播易如反掌。《歡樂今宵》慶祝播映三千次那晚,藝員都要扮鬼扮馬,盧 海鵬扮的是日本劇集《座頭市》中的盲俠(六十年代初由勝新太郎飾演)。「我拿着支竹出場劈呀劈,他們說我扮得似,因為我和勝新太郎一樣肥肥地。」

盧 海鵬自此走上扮嘢路──由昔日扮羅文眨眼、扮欣宜令肥姐笑到瀨尿、扮徐小鳳嘟嘴穿黑白波點裙……到近日扮周秀娜當眾除衫、扮吉百利廣告的小妹妹戚眉戚眼、 扮撒隆適廣告的「相撲大師兄」竹中直人貼膠布時「呀、呀」聲,都令香港人笑破肚皮眼淚直流。三十多年來,盧海鵬劃破歲月足跡,為繁忙緊張、經歷風雨的香 港,製造難得的開懷笑聲。

盧海鵬扮嘢境界爐火純青,他的新舊扮嘢佳作成為網民熱話,行出街有潮人叫聲「鵬哥」,令他沾沾自喜。「以前只有師奶同我打招呼,而家年輕人笑住叫我。」說盧海鵬鹹魚翻生,自信心爆棚的他抗議:「我都未鹹過。」

扮嘢,恍如追逐別人的影子。問盧海鵬,他可覺得自己是逗人發笑的小丑,而非一個真正演員?「扮嘢都是演戲一種,模仿一個人,背後有很多橋妙。」

但盧海鵬說,人生最開心,畢竟是文革前的少年十五二十時。他在紅旗下嘗到演戲的甘香,如在少林寺練出深厚內功。最終登不上紅色舞台,只能怪他是長於紅旗下的一代。

來到香港自由之地,他演什麼、扮什麼都行。終於,他成為香江的歡笑魔術師,贏得百萬港人掌聲,但只有盧海鵬深知,香港大眾文化照耀他的餘暉,及不上其年少光芒。

童年的火紅烙印,盧海鵬此生忘不了。笑匠肩背上那沉重的政治歷史包袱,折射出老一輩香港人的落寞。

六十七歲了,盧海鵬說,他會繼續扮嘢,因為他是個認真的演員。

香港,讓盧海鵬嘗到銀色榮耀。香港大眾文化,讓他隨心所欲地扮演任何人,但卻沒有人可以扮出盧海鵬的百變神髓。這就是盧海鵬的成功。

香港大眾文化,也令盧海鵬成為港人的柔軟貼心笑匠,港人輕浮的笑聲,掩蓋笑匠沉重的演戲夢。

水銀燈下笑聲中,只有盧海鵬看到,他有個捉不到的夢。

小丑獨憔悴

盧海鵬,講嘢好鬼慢。

駁着一根又一根「紅雙囍」,在國產煙圈中說着紅色往事,斯人獨憔悴。

鏡頭前,盧海鵬精力充沛笑死人,鏡頭後,他唏噓、落寞、無神。

他最感慨的是:「我老了,塊面難上妝,扮得好辛苦。」

訪問當晚,盧海鵬扮的是卡通片《叮噹》(老餅一族用詞,年輕一輩只識《多啦A夢》)裏的大雄。點扮?「跳下跳下,把聲卡通D就得。」化妝師用唇筆替他畫個血盤大口,他不滿意,自己拿筆畫完再畫。

大功告成,盧海鵬咧嘴大笑,眼角露出深深的皺紋。頃刻間,我多麼希望叮噹的時光機能夠出現,把陪着我成長的盧海鵬,和我一同送返《歡樂今宵》的矇豬眼爛gag年代——那個六四發生前的黃金八十年代。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8月18日星期二

重新演繹 疾風下的勁草


按:已買2009年9月6日之日場票,紀念中國結束帝制走向共和百年。


如果將辛亥革命作為一個起點,以去年北京奧運會為一個中期結算,我們大概可以勾畫出一個動人的發奮圖強故事:辛亥革命後中國人經過整整一個世紀的動盪和血的洗禮,終於可以在世人面前抬起頭來。可是,生於動盪過後,經濟起飛的年輕人,對滿腔熱血為國拋頭顱感到陌生,日夜埋首於自我追求與愛恨交纏之中。辛亥革命將近一百周年,除了政治原因令辛亥革命在當代中國的重量驟然而降,那一個民族國家優於個人愛惡的時代背景,和當下實在大相逕庭,亦使辛亥革命離我們更遠。

「你們這一代實在不會太了解辛亥革命時代革命黨的愛國情懷。」杜國威對着我這一個八十後的記者搖頭嘆息。真的這麼難嗎?原來,對「革命」一詞的演繹,已經有這麼大的改變:「辛亥革命的『革命』二字是指生命的改革,是人們對改善生命的期盼。」但我們這一代往往想起「文革」,革命總是醜陋、恐怖的,當日的革命情懷就更難與我們產生共鳴。

「中國人是草」

縱然每個時代的歷史背景有着大不同,可是人情總是普世通行的。劇中除了反映史實,亦赤裸裸將人性感情重新描繪,呈現眼前,越過時空,克服代溝。《遍地芳菲》正是讓人重新認識辛亥革命,重新演繹、思考「革命」與「愛國」的一齣話劇。杜國威編撰的劇本以細膩的感情刻畫聞名,二十一年前創作的劇本《遍地芳菲》亦不例外。有批評說杜國威的劇本重情輕實,但當年創作《遍地芳菲》,杜國威特意翻查有關辛亥革命的史料,令此劇在描寫情以外亦顯得扎實,亦成為杜國威的代表作之一。從二十一年前的鍾景輝導演換上現在的陳敢權,二十一年來觀眾對「革命」、「愛國」的演繹亦有所不同,杜國威坦言沒有特別為觀眾遷就得太多,最多只是作人物、劇情的刪減,令故事更緊湊。「原先劇本最尾有林覺民妻陳意映探望林的墳墓的橋段,我將其刪剪掉,因為我只須表達辛亥革命成功便可。」導演陳敢權表示,這齣話劇變得更有時代感,例如在戰爭場面,這次他們營造了打鬥的場面,並申請了槍牌,荷槍實彈演出,是話劇的一大亮點。

提起《遍地芳菲》,不得不提劇本的引言:「中國人是草!慣性卑躬,低賤,任踐踏任摧毀也不哼一聲!中國人是草!繁殖又繁殖,不厭其『繁』,『希望』隨生生不斷蔓延……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泥土的地方就有草!」《遍地芳菲》既為紀念辛亥革命,其實它着墨更多於顯示中華民族的生命力,以及最崇高的愛國情懷—為國家而犧牲。

「當時的年輕人覺得生命就如螻蟻,他們仍然像草一樣強橫,同時他們仍然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愛情,有自己的希望。」這正是革命黨青年的寫照。

攞膽作品 難免沉重

城市化下人的生命珍貴如珠寶,反而愛國情操賤如螻蟻,杜國威認為,他寫了這一個富教育意義的故事,總算盡了中國人的責任。「我覺得每一個人也應為自己的國家略盡綿力,既然香港已經回歸中國,香港人倒應踏踏實實做一些中國人應做的事。我們追求民主、自由,但思想價值觀仍然紛亂,我覺得在這情況下,做好自己,就已經足夠。」

《遍地芳菲》無可避免是一部沉重的作品,因為辛亥革命是一件意義深遠的歷史事件(順帶一提,杜國威當年是卧床執筆,捱病「攞膽」地完成劇本。未知是否加添劇本的離愁別緒)。甚至乎,聶峯於二十一年前《遍地芳菲》公映以後在《信報》發表了一篇批評的文章(〈談《遍地芳菲》的得失〉,1988年11月20日),說《遍地芳菲》大量的寫實史料窒礙杜國威發揮他寫情的筆觸。不過,最後他亦補充說:「多一個中國人寫中國人的故事,我們的民族性格便多添一分稜角。」這亦是聶峯引用杜國威的話語……且看二十一年後這一分稜角會變成什麼樣子。

註 香港話劇團《遍地芳菲》將於9月5至12日於葵青劇院演出。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8月6日星期四

中環 wikipedia 之 面試篇 by Sophie


這個年頭有份工已經好好彩,若果一個唔好彩,被人踢咗出場,千萬不要覺得自己無料到,而是第一時間到相熟的 headhunter 舖頭看看有什麼以前唔多順眼,現在見到是寶的 position。

就算你現在有工在手,也要提高警覺,兼將自己 always keep open。 一有機會,立刻行動,ie send CV,好等自己 no regret。幾時都係嗰句「有得揀,好過沒得揀」。

當你有幸,被人抽中有得 in,千祈不要掉以輕心,以下是集蘇菲各方好友的一些見工貼士,本來是自己的 best keep secret,現在環境不好,就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因近日聽過一個道理:施比受更為有福。

第一步,請叫你位 headhunter 用盡任何方法去打聽 in 你嗰個是男還是女,職位、年資、年齡、性格等最基本的資料。最好能夠訪問 interviewer 以前下屬關於他/她的為人。mean 唔 mean,契唔契弟等。因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若果你將要見嗰位是鬼佬,不論你是男是女,都請 headhunter 將地點改在 coffee shop。因老外在 office 以外,特別是 coffee shop 同 bar 一般都比較 relax。那你就可以問多一點,了解多一點。

衣着方面,雖然大部分都會教你穿 navy blue or black suits,着到十足十一個識字的 waiter 咁,這就太千篇一律,令個 interviewer 印象不夠深刻。個人覺得,如你是女人的話,裏面不妨襯一件 floral print 的 blouse,謹記下身一定是 pencil skirt,堅強硬朗得來添多幾分嫵媚,一定加分。如鬼佬 in 你的話,deep V 又何妨?! 要令佢覺得 cosmopolitan 同 international 呀嗎!但如果是一個女人 in 你的話,不論中外,waiter 式打扮包無閃失。記着,目標為本!

表現方面,若果你以為最叻、最醒的一面會幫你攞到分的話,你就錯哂。因 in 你嗰個係要請下屬,唔係請老闆係佢上面,所以唔需要令人覺得太 flashy。大部分過到關的都是那些優質中庸之輩。

問問題,這個一定要。但要問那些 open-ended 的,等佢講多一點,自己了解多一點。最好能做到打蛇隨棍上,再問深些、濶些,以 show 自己有 substance,有內涵。

最後,記得 send 一個 thank you note。尊重人,尊重自己嘛!

以上所講的純為小貼士,大家可供參考或得啖笑。年薪一球以上者不適用!

而年薪一球以上的,容後再談。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8月3日星期一

重組聖荷西謀殺案


按:已買2008年8月28日晚上八時票

陽光明媚的美國聖荷西,移民夫婦阿 Ling 與阿 Tang 過着循規蹈矩的典型美好生活,沒料到 Ling 的兒時好友 Sammy 的到訪,竟如美麗死神的叩門,把潛藏的家庭危機誘發成不可收拾的殺人事件……。

《聖荷西謀殺案》是香港藝術節委約節目罕有的重演,由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獎三屆得主莊梅岩編劇,導演李鎮洲,演員劉雅麗、鄧偉傑、彭秀慧、葉進、梁小衛、張鯽米。

時間:8月27至31日、9月2至6日,晚8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戲劇院

2009年7月31日星期五

戲院版圖重整 「影藝」復業


影業刺針 譚止雲

在香港經營戲院所面對的困難,除了香港地價高昂而令擁有戲院的業主,因市場不景氣而改建或停辦戲院業務,同時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從美國引入的多屏幕戲院,過往可容納幾千位的大戲院逐步淘汰,好些大戲院都因應市場環境的轉變,改建成多屏幕戲院,令戲院在管理放映片目方面,有彈性的安排,如一些具叫座力的電影會在一家多屏幕戲院內佔據一個以上的屏幕放映,戲院便會因應某部電影的票房來決定放映屏幕和映期的多寡,善用戲院的屏幕空間和資源,這亦是多屏幕戲院當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大戲院的沒落,加上港產片失去過往的優勢,觀眾流失嚴重,荷里活和日韓電影的不斷進攻,令原本只放映港產片的戲院轉為放映其他地區的電影,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港產片的產量亦自九十年代下旬開始逐年減產,到了近年只有五十部左右,不足以供應予港產片院線,只有少數傳統戲院繼續以放映港產片為主力,戲院設備和質素相對放映外語片的多屏幕戲院出現嚴重落差,使港產片的地位在觀眾心目中成為次一等的選擇。

在商場開設成主流

近年好些大型的多屏幕戲院都建在大型商場內,發展商為了增加商場的人流,都歡迎商場內開設戲院,這趨勢至近年已經成為主流。現時行內所謂的龍頭戲院大部分都在大型商場內,隨着大型商場的發展,戲院的地區分布亦出現變化,由原本的鬧市地區銅鑼灣、尖沙咀、佐敦、旺角等地,轉向接近大型住宅區或非鬧市地區,如又一城、沙田新城市廣場、太古城、官塘apm、九龍灣Megabox,以及西九的圓方等,過往戲院集中地的銅鑼灣只剩下UA時代和總統戲院,而尖沙咀也只剩下海運和港威兩家戲院,其中佐敦的情況最為嚴重,當年的普慶、安樂、新寶、大華等都相繼結業,部分曾經改為多屏幕戲院也一樣經營不下去,最後佐敦地區的戲院就只剩下圓方的The Grand和油麻地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旺角也只剩下旺角百老匯、金聲和豪華三家戲院,都是安樂(百老匯)和新寶(金聲、豪華)擁有物業的戲院,其中豪華更是新寶公司的大本營。

「今宵惜別 有緣再會」

最近影藝戲院轉往九龍灣淘大商場復業,原是百老匯戲院,共有三個屏幕,相對灣仔時期的影藝多了一個屏幕,首三部放映的電影,其中兩部《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和《竊聽風雲》都是主流大路電影,只有《愛你愛到殺死你》這部歐洲片較有影藝風格的另類電影,看來復業的影藝已「定下」這條如百老匯電影中心般,只留下一至兩個屏幕放映另類電影,但能否跟舊影藝般容許好些另類電影有較長的映期,如當年的《搶錢家族》和《82黑玫瑰對黑玫瑰》,這要視乎戲院管理者的取態和市場的變化。還記得大前年舊影藝結業時,負責人張貼一張告示,寫上「今宵惜別、有緣再會」,令一眾影迷期待新的影藝再臨之日,可見影藝戲院的負責人對電影文化有着一股不一樣的質素和理想,是香港少數從事戲院行業的「另類」老闆。

推動電影文化藝術和愛國電影

影藝戲院是屬於銀都機構旗下,這家帶有愛國色彩的公司,由當年的長城、鳳凰、新華三家電影公司合組而成,加上專門發行內地電影的南方電影,影藝戲院肩負着推動電影文化藝術和愛國電影兩面旗幟。可是,自內地電影進入市場化改革開始,發行內地電影已非南方的獨家專利,當年陳凱歌、張藝謀等名導的電影都是交予南方發行,隨後內地片廠解體,南方只有發行主旋律和八一片廠出品的電影;同時內地電影一直以來都得不到香港觀眾的歡迎,只吸引到一群老愛國觀眾支持。此外,當年影藝設有發行部門,負責選購好些外語片的發行權,包括好些歐美藝術片和另類電影,可是面對安樂、當年的泛亞和Golden Scene等發行公司的競爭,影藝最後只好選擇跟這些公司合作發行,但當年影藝自行發行的一系列電影,的確為影藝打下另類藝術影院的基礎,「金漆招牌」到今天仍然有着「光環」,假若新影藝在選片發行上,能夠重拾當年「神勇」,而非受制於其他發行公司的片源,絕對是影迷之福。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7月28日星期二

09書展的收穫


09書展已曲終人散。今年書展我有去,而且是請了半天假去。下午四時入場,七時多才離開。今年的收穫豐富,可謂大破慳囊(見圖)。

我有兩本書想向大家介紹,其一是陳雲的《難忘香港食與色》;另一本是葉一南的《要省 不如不吃》。


More about 難忘香港食與色More about 要省 不如不吃

2009年7月23日星期四

唯美經典 by 林叵


這些片子我只認識《艾曼妞》(Emmanuelle)和《O孃》(The Story of O),但無緣看過。我最深印象反而是《查泰來夫人的情人》、《一樹梨花壓海棠》和《暴君卡里古拉》。的確,相比現在的日本AV,這些西片是有劇情得多。

近日在網上發現大衞咸美頓(David Hamilton)的 Box Set影碟,集三部這位當年稱為唯美主義的軟性色情片導演的名作,包括《少女情懷總是詩》(Bilitis)、《少女情懷為君開》(Laura)和 Summer in St. Tropez。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下旬、八十年代初,歐洲色情片曾經大行其道,當年還未實行電影三級制,這批電影只以「兒童不宜」作為指導,禁止未成年人士進場,可是電影海報和戲院大堂劇照,只把女性「三點」和男性的重要部位畫上或貼上,香港受到其時歐美性解放的浪潮影響,這批軟性色情片乘勢推出,可謂「春光明媚」,是為三十五歲以上人士的集體回憶。

當時,最具震撼的色情片以《艾曼妞》(Emmanuelle)、《O孃》(The Story of O)和《蜜桃成熟時》(The Fruit Is Ripe),成為當時一輩青少年的話題電影,而大衞咸美頓的唯美主義作品,是為軟性色情片的極致,大量的溶鏡效果,女性胴體的美感展示,那種追求唯美、樂而不淫的境界,到了今天已經不會復再。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日本色情片和 AV「襲港」,完全攻陷這片「淨土」,追求官能刺激和無限意淫已成為色情片的唯一致勝之道,當然尺度趨着電檢的放寬和社會接受能力不斷演變,今天我們回看大衞咸美頓的電影,已是一種集體回憶的思念多於一切,影片的慢節奏和千篇一律的劇情和性愛場面,已無法滿足時下觀眾的需要。

重看這三部電影,雖然未至於有恍若隔世的感覺,但也有着無限唏噓,當年着迷的「春色」原來如斯的「純真」,在性教育還未普及的當年,這批色情片已成為一眾青少年的「啟蒙」。其實大衞咸美頓的電影作品只有寥寥數部,這位英國攝影師跑到其時相對開放的法國拍片,留下六部電影作品,最後一部是拍於1984年的《輕輕第一次》(First Desires)。《少女情懷總是詩》絕對是其最佳作品。記得有次跟一班發行的朋友談起當年為這批色情片改名,是一位老行尊拿着幾本中國詩集來取名,不禁令人想起其時在報章副刊的艷照打油詩,是為一個時代的特色,今日報章雜誌已經不再花心思在這些帶有「無限春光」的詩意當中,起題已經到了露骨到不能再露的境地。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7月15日星期三

蕭若元怒插無線



《蘋果》:廣播事務管理局就無線及亞視兩個免費電視台牌照的中期檢討,昨日舉行第二場公聽會,兩間電視台的高層都有出席,多個不滿電視台新聞自我審查的團體也到場抗議,不斷舉牌及高聲叫喊口號示威,其中無線電視總經理陳志雲成為眾矢之的,場面幾乎失控。公聽會昨晚7時舉行,逾300名市民出席,其中社民連、107動力等多名成員,以及數名獨立示威者在場內不斷舉起「無新聞,事事旦旦」等抗議標語,又高聲叫口號。

2009年7月2日星期四

一堂典型的中學文學課

昨日七‧一,我並沒有去遊行,卻跑到百老匯電影中心,看了一齣獨立電影,叫《明媚時光》。

導演翁子光把本片拍得很寫實,電影的鏡頭及形態有點像《天水圍的日與夜》片中尤其是把現代香港中學生的男生生活拍得很傳神。這也令我回憶起我的中學時代,與友人B、C、D和E的那段青蔥歲月。

首次看這齣電影,看畢後覺得情節太豐富,找不到重心。但看完了以上的一段《臧sir的一課》後,終於明白到導演的用心,現摘錄如下,不知我有否猜對?

臧sir: 其實我最擔心嘅,就係各位同學好似大部分嘅香港人咁樣,鍾意跟大隊。有呢個情況嘅果,就係人漸漸會失去獨立嘅思考能力,而個因,絕大部分係因為孤獨。
學生: 咁點先可以唔孤獨呀?
臧sir: 無可能囉,人本來就係孤獨o架,就算係一個已經結咗婚嘅人,又或者你係一個已經有一個完整家庭嘅人,你都會係孤獨。問題係,點解我哋要怕孤獨呢?
學生: 咁世界上有無人係唔孤獨o架?
臧sir: 無。連佛都係孤獨。

很喜歡這一堂文學課,這堂課真的跟我中學時的文學課很相似。直至現在我仍然喜歡文學,就是喜歡這一種在課堂上知性的切磋。

2009年6月26日星期五

The Best Moon Walker



MJ生平

米高積遜的唱片銷量累積超過7.5億張,共奪得13項格林美獎。最後一次巡迴演唱會是1996-1997年的HIStory Tour,2001年推出的《Invincible》專輯,是其音樂生涯的告別作。

米高積遜1958年8月29日生於印第安納州一個音樂世家,家中排第7,11歲出道。

1994年他與貓王Elvis Presley之女Lisa Marie Presley結緍,婚姻維持了兩年。之後與護士Deborah Jeanne Rowe結婚,育有一子Michael Jr和一女Paris,第三子Prince Michael II來自代孕母親。

2009年6月21日星期日

香港亂嗡



記得今年3月的關島之旅,酒店中的電視只有一個華語電視頻道,這便是中天電視台,還記得大部分時間都是播放著一個影射台灣政壇的節目-全民最大黨。節目中的藝員造型幾可亂真,令人印象深刻。

自從亞視變身成旺旺台後,全民最大黨亦有了她的香港版本-
香港亂嗡。雖然是入口貨,不過她的出現在沉悶的電視節目當中也驟現生機,亦令我重新留意aTV的節目,我真的很久沒有看亞視的節目了!

又,我始終是支持盧海鵬的,畢竟他是我心目中的喜劇之神。

2009年6月9日星期二

中環維基系列.稱呼篇 by Sophie

  1. 蛋散 泛指公司內所有的低級職員,或是講者對他瞧不起的同僚、同事的(背後)稱呼。
  2. 路人甲 比蛋散再低一層次的職員,而他的容貌及英文名字通常都是普通再普通,他們多被老闆和同事稱呼為「喂」、「 阿邊個」等。
  3. 老闆 對一個端莊、認真的上司的稱呼。
  4. 老細 對二三流上司的稱呼,也可指請吃下午茶的同事。
  5. 波士 一般對老外上司的稱呼,年輕女秘書也廣泛地以此稱呼心儀的年輕男上司。
  6. 老油條/老屎忽 指在公司服務十年有五以上,教新同事永遠只講三成,或在現崗位坐足五年都沒有升職的同事。
  7. 契弟 男同事對另一令他反感的男同事的稱呼。
  8. 八婆/死八婆 女同事對另一令她反感的女同事的稱呼
    (註:契弟和八婆系列可以說是同一意思,這稱呼跟 French 一樣, 有性別之分)。
  9. 擦鞋仔 一些自命清高的同事對那些肯對老闆講幾句恭維說話的同事的(背後)稱呼。此名稱也廣泛地用於不被喜歡的同事身上。
  10. 賤人 比對契弟高一個 level 的討厭。
  11. 事頭婆/老闆娘 對和男上司在 office 內有曖昧關係的女同事的(背後)稱呼。
  12. Buddy 大部分的意思為只屬同僚,其實大家唔係咁熟,不過在大老闆面前,大家識做,大家都係搵飯食啫!
  13. Folk 無特別意思,只係唔想叫某某個名,這稱呼大多用於 email 上。
  14. 紅人 指在公司內行緊運的同事,但這又不代表他必然表現出色,就只是走運罷了。
  15. 阿姐/阿哥 對在 office 或自己部門內有些少江湖地位的同事的稱呼,並不論其職位高低。
  16. 阿叔 稱呼那些不做不錯,多做多錯,年過五十五,等退休的男同事或男高層。
  17. 粉腸 通常以「嗰條」計,和契弟意思差不多。因太俗,女士多不適用,而以男中層採用居多,特別在他們 happy hour 時。
  18. 廢柴 那些自視過高的同事對他瞧不起的同事的稱呼。
《轉載自信報‧一言堂》

2009年6月4日星期四

包袱 by 陳雲



我痛,故我在。淚流披面,通徹心脾。八九民運和六四屠殺,是大部分香港人目睹及見證之事。忠良被朝廷遺棄以至殘殺,王朝時代斑斑可見,然則殘殺之後,幸存者仍受迫害,不得昭雪,國史無所記載,學子一無所知,如此暴政,古之所前無。

思想改造乃現代暴政

現代暴政比起王朝暴政,更為深刻。秦朝宰相趙高有指鹿為馬之事,載《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持鹿獻於秦二世,說是「馬」。二世笑道:「丞相你搞什麼鬼?指着鹿說是馬。」便問群臣,有順從趙高說是馬的,也有說是鹿的。趙高之意,在於震懾群臣,服從謊言,不得異議,然則包括趙高在內,並無混淆事實,彼此都知道鹿是鹿、馬是馬,趙高也自知說的是謊言,他不是真的要群臣相信鹿是馬,而是要曲意逢迎,承認所見的鹿是馬。趙高要的,是當下測試群臣,目睹群臣敢怒而不敢言的快感。他是要群臣各自在心裏保留己見的,他並無事前游說,也不事後灌輸,不服者遭受的是殺戮而不是教育改造。若大家都受了洗腦,信服鹿是馬,趙高反而不悅,他要的,只是在某時某刻,逞英雄、施淫威而已。他並非要群臣真心信服一套解釋事理的政治見解——意識形態。現代暴政要求的,遠比趙高要高。現代暴政要的是自欺欺人,要改造人民思想,彼此信假為真,以便維持階級剝削,不論是香港政府宣傳的「自由經濟」,抑或是大陸共黨灌輸的「和諧穩定」,都是依靠思想改造的暴政。港英做得巧,中共和港共做得拙。
由於六四是影響香港人心靈的大事,北京的中共、香港的土共乃至一些政治投機的和事佬,不時都勸香港人放下六四的「包袱」。包袱一詞,被中共和土共用得久了,有了貶義,是精神負累、思想障礙之意,要完成思想改造,成為與共黨同路的新人物,必須卸去自己的舊包袱,輕身上陣。

昔時,要動身遠行,必須要預備包袱,打點行裝,行得倦了,到了客店,打開包袱,裏面是衣物、水囊、乾糧、碗筷、蠟燭、火鐮、針線、錢財、書信、賬本之類。假如六四是包袱,裏面裝的就是良知、智慧與勇敢,是支持香港人共同遠行的精神資糧。包袱好得很,怎會是壞東西?

詞義的鬥爭

包袱,古語叫「行裝」,唐人岑參〈送懷州吳別駕詩〉云:「春流飲去馬,暮雨溼行裝。」包袱是清朝興起的北方詞。袱是用來包裹、覆蓋衣物的方形布塊。用布包起衣服等物,以備出行,謂之包袱。此詞見於《紅樓夢》,如第四十二回言:「這包袱裏是兩疋紬子,年下做件衣裳穿。」引申之義,內裝紙錢等物,在佛前或墳前焚化的紙包,也叫「包袱」,香港人則叫「衣紙包」、「金銀包」之類。《紅樓夢》第五十八回謂:「外頭去叫小廝們打了包袱,寫上名姓去燒。」包袱在相聲再引申,是包裹笑料、故作曲折之意,經過細密組織、鋪墊,最後爆發,引來哄堂大笑,也叫包袱。這是共產中國之前的包袱之義。

共產中國繼承了現代政府的法西斯政術,要敵對者用懺悔(confession)的方法,向指導幹部述說自己的所作所思,反覆筆錄及誦讀,自行批判舊有的信仰及價值觀,以便輸入新的意識形態。這是源自西洋基督教的「告解」術;共黨之所以排斥宗教,就因為自身用了不少宗教之術。

中共除了軍警、黨組織及特務系統之外,還靠語言統治。坦白交代、自我批評、放下思想包袱、竹筒倒豆子、統一思想、深挖思想根源、觸及靈魂深處……,此乃共產中國的思想改造術語。即使當年的所謂自由人士,如費孝通,也寫下今日讀來觸目驚心的「包袱論」:「因為思想是可以改造的,主觀上是可以努力的。如果能不斷的自我批評,把這些思想從包袱裏抖出來,見見太陽,暴露暴露,就有可能把它消除了。如果緊緊的藏在包袱裏,那就危險了。這樣是個定期的炸彈,不掘出來是要毀滅自己,也要害人的……確立為人民服務的觀點才是丟掉一切阻礙進步的包袱的唯一道路。」(〈進步的包袱〉,《進步日報》,1950年6月24日)這是用作政治奴役的心理分析術(psychoanalysis)。古代皇帝只要行刑,不苛求敵人認罪,有時甚至容許敵人在伏法之前,當眾呼冤。中共在殺人之前,要迫使敵人認罪,認的除了刑律罪名之外,還要招認政治罪、思想罪和心理罪,並且向群眾和親族屢屢述說其罪行。中共要的,不只是身體臣服,而是思想臣服、靈魂臣服。因此,動用宣傳機器,行其洗腦之術,乃中共統治之要旨。向香港輸出共產中文,用共產術語荼毒香港人,也是治港之要旨。

語文解毒

回歸之後,土共不斷灌輸「鎮壓有益」論、「六四包袱」論。中共鎮壓民運有益,換來二十年繁榮之說,犯了簡單的邏輯謬誤:乙事在甲事之後,並不意味乙事由甲事而致,邏輯學稱此謬誤為「後此」謬誤,拉丁文為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after this, therefore because of this),英文翻譯為 false cause、coincidental correlation或 correlation not causation,乃邏輯推理之入門知識。血腥鎮壓之後,經歷幾年跌蕩,大陸重回繁榮,是因為頗多巧合因素:當時世界信貸膨脹,歐美消費旺盛,國際熱錢四處流動,中共管制民權,堅守以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推動經濟的既定國策,便利了全球化的投資與剝削,以極高的效率驅策工農服侍國內外的奴隸主,持續以超低廉的價格向世界傾銷貨物,營造高增長、低通脹的詭異格局,中國經濟增長的氣勢即使被六四鎮壓打斷,也很快恢復過來。這是即使鎮壓也無礙繁榮(in spite of suppression)而不是因鎮壓而繁榮(because of suppression) 的簡單道理。然而,鎮壓六四而掩蓋民眾的訴求,使大陸政治改革中斷,新聞監督及言論自由無從做起,令官商勾結、貪污腐化更為熾烈,放縱企業侵犯民權、土地和污染環境,也令社會正氣失落,道德沉淪。鎮壓遺害之深,可謂禍國殃民,萬劫不復。

鎮壓有益論之謬誤,不難揭穿。六四包袱論,則潛移默化,連民主派也中招。董建華面對六四質疑,便苦勸香港人,要放下「六四包袱」。三年前,公民黨主席關信基在公民黨成立之時,意氣風發,放言「港人應放下六四包袱」。雖是善意投機,卻是貽笑天下。

我們不單要駁斥六四是香港的政治包袱之謬論,更要漠視中共賦予「包袱」一詞的貶義。包袱是好東西,藏的是遠行必需品。包袱是資糧,不是負累。正因為六四是包袱,正義的香港人要不斷檢查包袱,補充損耗,更新內容,薪火相傳,拒絕忘記,以壯大隊伍,裝備國人共同的精神遠行。

駱駝精神

尼采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以駱駝、獅子與嬰兒比喻人生的自由歷程。甘於背起歷史的包袱,承擔責任,作社會付託自己之事,是為駱駝。拆開包袱,破解歷史,作自己要作之事,重獲自主,是為獅子。自我創造,復歸於無,是為嬰兒。
拋棄包袱,言之尚早;背負包袱,乃自由的第一步。尼采尊稱駱駝為「沙漠之王」:「一切最艱巨的東西都要由堅忍負重的精神承擔起來:猶如駱駝,負重奔向沙漠。」六四屠殺之後,中共政壇蕭索,政治改革猶如一片荒漠,連帶香港的民主進程也是荊棘滿途,更需駱駝的堅韌精神來開拓。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歲月無聲



千杯酒已喝下去 都不醉
何況秋風秋雨
幾多不對說在你口裡
但也不感觸一句

淚眼已吹乾 無力再回望

●山不再崎嶇 但背影伴你疲累相對
沙不怕風吹 在某天定會凝聚
若我可再留下來●

迫不得已唱下去的歌裡
還有多少心碎
可否不要往後再倒退
讓我不唏噓一句

*白髮已滄桑 無夢再期望*

重唱●*●●

2009年6月2日星期二

抗戰二十年 MV


歌手:Beyond 作曲:黃家駒 填詞:黃偉文 編曲:Beyond

家強:當天空手空臂我們就上街
   沒甚麼聲勢浩大
   但被不安養大 不足養大
   哪裡怕表態

Paul:當中一起經過了時代瓦解
   十大執位再十大
   路上風急雨大 一起嚇大
   聽慣了警誡

世榮:應該珍惜的 即使犧牲了
   激起的火花 仍然照耀

合:Woo…你我霎眼抗戰二十年
  世界怎變 我答應你那一點不會變

家強:幾響槍火敲破了沉默領土
   剩下燒焦了味道
   現在少點憤怒 多些厚道
   偶爾也很燥

Paul:不管這種爭拗有型或老土
   未做好的繼續做
   活著必須革命 心高氣傲
   哪裡去不到

世榮:他雖走得早 他青春不老
   灰色的軌跡 磨成血路

*合:Woo…你我霎眼抗戰二十年
   世界怎變 永遠企你這一邊
   Woo…哪怕再去抗戰二十年
   去到多遠 我也銘記我起點
   (不會變)*

Repeat *

2009年5月30日星期六

一個很好的VI IV 比喻


節錄自信報林沛理文字力量2009年5月18日:

「六四」至今二十年,香港的創傷壓力心理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仍然未癒。「六四」並非純然訴諸理性討論和分析的政治事件,而是一齣在「殘酷劇場」上演的家庭悲劇,它的主題是父權的濫用與父親的罪 孽。如果說香港人與中國的關係是一種父子關係,而香港人就是那個從小離了父親的孩子;那「六四」對香港人來說,就是場不折不扣的「家變」:窮兇極惡的父親 拿着菜刀,去斬殺那些從小就跟父親一起生活的香港人的兄弟姊妹。年輕一代的香港人透過電視,親眼看見中共政權(父權體制)可以施加於中國普通老百姓(家 人)身上最徹底的迫害。他們安全而理想的「假設性世界」(assumptive world)在那一刻徹底粉碎了。

作為香港人,見到父親斬家人,怎可能忘記?

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陳雲:朕即香港?


即使封建王朝,皇帝是國家化身,可以「朕即國家」,但也須守持「君無戲言」之理,否則得罪天下,口誅筆伐。曾蔭權小人得位,沐猴而冠,乃「望之不似人君」之徒,只是政府近日與醫官合謀,製造虛妄權威,散播人類豬流感的恐懼,成功禁錮旅客,表演一場「抗疫大龍鳳」之後,信心大增,竟然宣稱自己可以「代表整體市民意見」,說他「明白香港對六四的感受和看法,多年以來,國家有很多發展,亦為香港帶來繁榮,相信港人對中國的發展,有客觀評價。時間過了,香港對國家不單在經濟,以及其他發展都有驕人成就」云云。

曾蔭權高官厚祿而庸碌無能,此乃北京之權力擺布,一般市民可以諒解,但拜託特首自重,不要裹劫全港市民,向中共輸誠。假若特首只是一名戲子,在國際論壇上說「中國人是要管的」,市民口誅筆伐,順便鞭撻一下委任戲子為香港旅遊大使的旅遊當局即可,然而特首在名位上是香港官長,切不可戲言,否則群情洶湧,後果堪虞。首先,即使是民主選舉出來的元首,也只是可以代表市民行使政治權力,市民在選舉之際也相信可以信任此人的人格、知識與才幹。然而,在大是大非的歷史問題上,元首也必須恪信歷史判斷及人類良知,而不可認為自己在權位上是代表選民而可以信口雌黃,任意妄為。有時即使人民受到潮流或利益所蒙蔽而欺善怕惡,元首也應秉承真理良知而教誨之,此所謂政治家。

鎮壓六四,經濟一度蒙難

今之香港特首,並非民選,所謂數百人之選舉團,亦非民選,曾蔭權可謂毫無民主授權。曾氏應該自知,他徒有權威而無權位,應戒慎恐懼,服務市民,切不可胡言亂語,自以為是。況且,六四屠殺之後,中共內外交困,經濟倒退,黨政廢弛,鄧小平要南巡示威,又要向國際輸送利益,始能略為扭轉敗局。即使純以經濟而言,鎮壓「六四」對中共也是一大打擊,中共的「鎮壓有理」之說,鎮壓換來經濟繁榮之論,根本違背事實,不值一哂。然而謊話流傳,曾蔭權及其周邊的數百名「香港市民」便有如維景酒店被無辜禁錮之人,在災難之後山呼萬歲,感激皇恩浩蕩、禁錮有理焉。

如曾蔭權真的宣稱明白歷史判斷及有良知,大可毋須道歉,與李鵬等人一道,支持鎮壓六四到底,切莫虎頭蛇尾,匆匆道歉。猶如封鎖維景酒店之後,日後但凡遇到H1N1甲型流感患者,即可牽連九族,禁錮收監七日,切莫因為人多而臨陣手軟。若然特首退縮道歉,則此人不是代表民意,而是調戲民意,上下其手,只要正義議員及正義市民一時怠惰,不作抗議,便可霸王上弓,公然強姦了。正是:登徒浪子博大霧,調戲市民唔使本。

香港人無愧於中央利益

可憐特首一群智囊,在退席商議之後,竟然重複「狗噏」與「鬥噏」之技,以辭令不達來開脫,說自己口齒不靈,口中所講不能代表內心所想云云。試問一位經常心口分離的「語言精神病」患者,何以領導香港?撇開政道不論,略知政術之政客,即使一時失言,起碼都應如此事後補救:「剛才與議員對駁,心情激動,難以完整說明事情。中國開放改革,香港有所貢獻,從中亦得益不少。六四是其中的陣痛,事後即使經濟可以復興,香港從中得益,但市民也要繼續探討。身為特區政府之首,必須守持不可干預內地政治的限制,我是出於本身的權位而發言,希望市民明白和諒解。至於說『代表市民』的言論,只可以說,感受到市民所思所想,香港在祖國持續發展之中得益,但也要保持歷史真相的探討而已。」在曖昧之中完結,各不得罪。六四之議,曾蔭權根本無利可圖,但求脫身可已。如此政術都不懂得,枉費他一生為官!

香港的政治權術,正是在中國現代化之中付出貢獻,有所收益,更在於保持政治制度民主發展及堅守歷史政治道德,令大陸人民心服口服,即使香港獲得中央輸送利益,香港人也是一直付出無比的道德勇氣來承擔的。有劉山青,有司徒華,有無數硬骨頭的香港人在,大陸的錢,「買義」而已,香港人多多都受得起。中央的利益輸送,香港人收之有理,受之無愧。這就是我寫政論二十年來宣揚的香港生存之道:以政治特權換取經濟特權。捨此,香港即無死所!誰人違背此香港生存之道,誰人就是倒香港人的米來換取私利。人民公敵當前,倒米瘟神在朝,香港人要看得清楚。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5月2日星期六

《佛誕吉祥》



蓮花開處 皇子出世(佛祖出世)
人間發願渡眾生 功德不見底
梵音飄處 佛光生輝
慈悲化盡俗世火 苦海得舟濟
未懼掛礙未了空  自在覺悟能度世
何愁紅塵是鏡花 釋迦釋出真諦
合什放下滅眾苦  滴滴法露能淨世

原來佛緣在寸心 不驚不恐不畏

2009年4月22日星期三

村姑之聲 by Lydia



I dreamed a dream in time gone by
When hope was high
And
life worth living
I dreamed that love would never die
I dreamed that God
would be forgiving.

Then I was young and unafraid
And dreams
were made and used
And wasted
There was no ransom to be paid
No song
unsung
No wine untasted.

But the tigers come at night
With
their voices soft as thunder
As they tear your hope apart
As they turn
your dream to shame.

And still
I dream he'll come to me
That
we will live the years together
But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not be
And
there are storms
We cannot weather...

I had a dream my life
would be
So different form this hell I'm living
so different now from what
it seemed
Now life has killed
The dream I dreamed.


英國「天才表演比賽」最紅的一位表演者,Susan Boyle,其貌不揚,蓬鬆的頭髮、肥胖的身材,穿上一條鬆身裙。當她行到台中,裁判語帶嘲諷,眼光充滿着疑惑,「以你這副尊容,有何本事?」鏡頭一轉到觀眾席上,一位化濃妝的少女以極度不屑的樣子扮鬼臉。

裁判問她來自哪裏,傻兮兮的蘇珊說:「我來自一大群的小村莊。

這位自小愛唱歌的姑娘,一開口已叫大家目瞪口呆,她唱舞台劇《孤星淚》的 I dreamed a dream—我在夢中,歌詞反映了她的人生。自小因為外形古怪而受盡同學的歧視眼光,後來受到母親的鼓勵,利用她的好嗓子去唱歌,在歌詠班唱詩,建立自己的信心。

歌詞反映了她自身的狀況,觀眾登時受到感動,由高度疑惑轉到高度讚賞,這位來自蘇格蘭的姑娘,小姑獨處四十七年,擁有一隻叫Pebble的小貓,前年因為照顧母親而放棄了工作,母親臨終時鼓勵她參加比賽。

她一如上一屆的Paul Potts唱Nessun Dorma,一開聲便懾人心靈。

他們如出一轍都有平庸的外表,澎湃雄亮的聲音,一浪又一浪的湧出來,令人感動。

裁判說:「今晚我們也犯了同一個錯誤,我們常以貌取人,一如所有觀眾的想法也一樣,都是站在同一立場來反對你,懷疑你。」

這個比賽又製造了另外一個奇迹,天才就是從平凡中求,就是我和你這一群外表平平凡凡的。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09年4月8日星期三

《看更》


《看更》由魯文傑瞓身編導演, 湯盈盈首次走上劇院


演出日期: 16/4 - 19/4 8pm 及 18/4 3pm

演出地點: 香港大會堂劇院票價︰$190, $160


廖啟智:有心、有力、有理想,買飛、撐場、齊鼓掌!誠意推介魯文傑《看更》。 

鄧偉傑:香港舞台劇界頂級喜劇演員,魯文傑肯定是三甲之內。《看更》更是把他對生活及生命的細緻,感性及幽默地呈現了出來。

唐 寧:鬼才演員魯文傑又編又導又演,故事幽默有意思!衷心佩服他對舞台創作演出的熱誠。

鍾麗淇:首演精彩,重演期待!支持《看更》!

看更阿當立誓要「打好呢份工」,但是性格懦弱、脾氣古怪、兼且頭頭踫着黑,經常轉工,所以雜碎經驗多:演藝界、醫學界、專欄作家、金融界、甚至考古發掘都有份;他夢想成為一個成功人士,至少成為名廈看更!面對各色人等,新朋友、舊同學、豔女、師奶……每日呆坐十二小時,這個港產中男一夫當關,時不時使出渾身解數,確是奇妙事不斷有!


《看更》由糊塗戲班主辦,魯戲製作,魯文傑並邀得老友「李笑好」湯盈盈由公仔箱首次走上劇院,繼續「豁出去」,為觀眾帶來無盡驚喜!


演員:魯文傑、湯盈盈、劉浩翔、蘇育輝、林惠恩、陳文剛、郭穎東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合久必婚!

合久必婚?[合唱版] (李克勤、陳苑淇合唱)


曲:伍樂城 詞:林夕 編:伍樂城


(男)我大概未算學懂保護別人
才無名無份以致我們拖拉至今
令你未放心全程做我一世情人
彷彿還未夠相襯


* (女)大家忙 多麼漂亮理由
(男)愛不夠 只不過是借口
(女)憑我愛你 (男)這麼久
(合)亦沒信心走出教堂 沒理由 *

# (男)為何未夠好 (女)你對過誰好
(男)請聽我預告 (女)怎麼知道

(男)就算跟你未遊盡花都
(男)可給你的都會做到
(女)並未求甚麼 唯一志願想你安好 #
(男)誰能及我好 (女)你有你原因
(男)我也想知道 (女)怎麼知道
(男)就算這相貌從未討好
(女)總可當跟椅墊共老
(男)任地厚天高
(合)回家也都想得到擁抱
(合)除非這感情你不希罕太易得到
(女)我願意 向前行
最絕望亦不相信
未結婚 便要分
每一步都離結局更近

Repeat * #
(男)為何未結婚 (女)你有你原因
(男)我也想知道 (女)怎麼知道
(男)就算這相貌從未討好
(女)總可當跟椅墊共老
(男)任地厚天高
(合)回家也都想得到擁抱
(合)除非這感情你不希罕太易得到
(男)明日若然你要我抱一抱
(男)明日若無法沒遇見更好
(合)我答應最早來到

2009年2月12日星期四

死佬日記





百老匯最長壽棟篤笑,歐錦棠一人單挑,向一眾女士們宣戰!首演及重演觀眾反應熱烈,笑聲勁爆,不斷要求再演!今年二月死佬終於回歸!情人節唔駛搵節目,一於同你另一半齊齊黎撐場,一齊笑餐飽啦!

演出日期及時間:2009年2月11,12,14,15 (8:15pm)2009年2月14日(5:15pm)
票  價:$120, $150, $180 [2月14日(情人節) $135, $165, $195]
地  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編劇:Rob Becker
翻譯:陳鈞潤
導演:李慧心
監製:高志森


節目查詢電話 2793 1123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大威率領美洲隊香港精英賽奪標

溫布頓大滿貫冠軍得主雲露莎威廉絲上周在維園接二連三擊敗俄羅斯的猛將,幫助美洲隊贏得一年一度的香港精英網球賽。大威曾數度來港參加比賽,去年她同樣在決賽中擊敗舒拉寶娃稱后,在頒獎禮上,她笑稱這是遠赴澳洲大滿貫之前的最佳準備。

今年香港精英賽除了大威以外,還邀請了世界排名第一的贊高域、奧運銅牌得主施禾娜利娃,及中國的鄭潔等選手。曾經兩度來港參賽的舒拉寶娃,賽前因肩膀傷勢未癒,最後取消了行程,相信令不少擁躉失望。

舒 娃自奧運前夕傷出,至今仍在休養,早前還放棄了美網大滿貫和年終賽。兩天前她更宣布因為復原的時間比預期為長,決定放棄衛冕澳洲公開賽。據說她的肩膀雖然 已經康復得七七八八,但因為剛剛開始操練,狀態仍難達比賽水平,所以毅然決定退賽。澳網還未開鑼,已失去軒寧和舒娃等選手參加,希望賽事不會比去年遜色。

贊高域感冒失準

說 回上周在港的賽事,大威的表現可說是一枝獨秀。訪問中她透露在年底的比賽當中,她領悟到本身的一些缺點,現在改善過來後,有信心在比賽中發揮得更好和更有 效率。其實去年大威表現不俗,繼贏得溫布頓之後,更在奧運女雙網球中夥拍妹妹細威,為美國奪得一面金牌。之後在年底的蘇黎世公開賽及WTA的年終賽中均贏 得冠軍。

在賽事的首天,大威代表美洲隊迎戰歐洲隊隊長贊高域,去年大威曾兩度敗於一姐手下,但在上周比賽卻一面倒,輕鬆地控制大局,結果以 6:2及6:2直落取勝。賽後贊高域表示因為患感冒,所以表現失準,亦決定退出餘下的香港賽事。第二天大威同樣以兩盤直落擊敗俄羅斯代表卓雲迪絲。

年 謹二十一歲的卓雲迪絲這次是第二年訪港,兩年前她曾贏得俄羅斯公開賽,亦晉身十大排名,不過去年成績平平,除了在團體賽中助俄羅斯贏得聯邦盃外,未能獲得 任何獎項。另一邊廂,俄羅斯的施禾娜利娃亦以三盤擊敗來自阿根廷的首席球手迪高。施禾娜利娃去年表現出色,首次晉身世界排名第七,在WTA年終賽首次參加 便能打入決賽,最後輸給大威而獲亞軍。

大勝施禾娜利娃

施禾娜利娃與大威在最後一天單打碰頭,賽前美洲隊的迪高擊敗卓雲迪絲,總成績美洲隊以2:1暫時領先。

雖然大威跟施禾娜利娃的世界排名只相差一位,但就當天比賽的表現,大威的表現可說領先對手一大截。

首先是發球速度方面,大威發球的時速約在180至190公里,而對手一般只在160左右,強勁的發球佔了極大的優勢。而在接球方面,大威大部分時間會站在底線之內,以第一時間迎球反擊,同樣在比賽中穩佔先機。結果大威順利以6:2及6:2贏波,更為美洲隊帶來勝利。

另一邊廂,早前鄭潔與印度的一姐米爾莎雙雙被俄羅斯擊敗,結果在最後一天,歐洲組與亞洲組進行銀組的決賽爭標。因為歐洲缺乏一姐坐鎮,鄭潔迎戰葡萄牙的新秀拉切德布爾特,結果以兩盤6:1,6:1輕鬆擊敗對手,助亞洲隊取得銀組的冠軍。

雖然去年大威在澳網表現出色,無奈在八強中仍被伊雲諾域淘汰。今年大威的狀態及表現比去年更佳,似乎應該能在澳網更進一步,有機會首次舉起澳洲的大滿貫盃。

文 梁定康(tennisbb.blogspot.com)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