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標籤

顯示包含「Dairy」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Dairy」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春華秋實杜國威 盼續經典二十年

「你你你為了愛情……今宵不冷靜……」相信大家都不會對這首《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主題曲感到陌生。二十年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舞台劇甫推出就大受歡迎,連帶主題曲也街知巷聞,這個劇本還成為不少內地大學教授的研究課題。

揚名長江北

對於編劇杜國威(杜Sir)而言,有代表作當然開心,但「二十年來大家只記得這個劇,其實我不斷有新的創作」,杜Sir的經典創作其實不少,除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還有《南海十三郎》,兩劇也獲香港電影金像獎,而後者更獲台灣金馬獎,「《南海十三郎》這套戲吸引了很多內地學者研究,我最開心的是知道天津的南開大學、北京的大學、上海,甚至江蘇的大學的教授們,也用這個劇來做論文,跟學生研討,透過學術的推動,我的名字才能令長江以北的人也認識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在金融和經濟方面穩佔一席位,但在藝術文化領域卻鮮有傑出的原創作品,但杜Sir創造了奇迹。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但這兩個劇太紅也有個缺點,它們成為我的包袱,這二十年來,我也創作過其他作品,如《劍雪浮生》和《遍地芳菲》等,但風頭總是給《春天》和《南海》搶去。」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固然是舞台劇經典,但同時也成為杜Sir的創作包袱。二十年後的今天,他決定放下包袱,但如何放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經典延續,春去秋來,所以,他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 

杜Sir為《香港話劇團》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一來是慶祝劇團成立三十五周年,二來是希望再造經典。杜Sir用四位女孩子的故事去包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至今天國內和海外仍有華人在演這個劇,之前還推出了電影版和電視劇版,「因為這套劇太受歡迎了,碰巧國內的人也熟悉,我跟《香港話劇團》說不如我寫個續集,反正那四位女主角在二十年後仍漂亮動人,沒有老過,哈哈。」

秋天兄弟情 

「如果你有看《春天》就知蘇玉華飾演的鳳萍,生了個兒子叫Danny,而羅冠蘭飾演的露露,也有個兒子叫Bobby,這次主要寫這對結拜兄弟的故事。」一個引人入勝的劇本,總會加入一些人性衝突,「男人的故事比女人難寫,女人和女人之間只要一句『我比你漂亮』就輕易造成衝突,引申出精采情節,但男人除了女人和錢以外,很難有重大的衝突,所以今次也是寫情。」 

新瓶舊酒抑或舊瓶新酒從來都不重要,只要是有水準的創作,觀眾自然會受落,《我和秋天有個約會》甫上演票房已報捷,連加開的場數也在數日內售罄。但《秋天》能否成為經典,可能要二十年後才能下定論,但看觀眾的反應,要延續經典相信不太難。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故事簡介:
六十年代的故事,重拾當年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及家庭觀念。歷盡艱辛偷渡來港的阿標,為充饑在「然香仙館」偷了一碗飯吃為故事的開始,及後更為了賺一口飯,發奮圖強,因緣際會成了電器師傅,並委任推銷手提收音機以及幾經改良的新產品 -- 電飯煲。唯在反日情緒高漲的年代,遇上群眾抵制,望著那碗香軟米飯,又如何克服困境?

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

雖貧亦樂

轉角 - 陳雲
(2012年04月17日)

與友人在深水埗某粥麵舖解飢。綠色格子的地面,白鐵皮鍛造的圓桌面,筷子筒也是白鐵皮鍛造,牆上餐牌用紅漆手寫,街市數碼字標價,下端的價錢用白紙條遮蓋。多年來,餐單不變,但加價了,只好在價錢的一欄貼上紙條另寫。
我點了魚蛋河粉,十八元,友人點了鯪魚球粗麵,二十三元,價錢便宜,只是門口煮煲仔飯,麵舖要擋隔熱氣攻入,後邊的風扇開大了,令我背脊受寒。食了熱魚蛋之後,就不覺寒了。這時有個男人拖了膠皮箱入店,帶一少婦,一子一女。男人向友人說:「請不必動,我將皮箱靠牆就是。」如此皮箱便挪到友人右側。皮箱磨得老舊,不知是無輪的還是輪不能動,皮箱要用尼龍繩綁在摺疊的鐵車子上。
男人開始與小孩談食。他向一個說:「醫生說你病了,只能食寡淡的,這次有多清淡食多清淡。」又向另一個說:「這裡有煲仔飯,鹹魚肉餅的也有,既開胃又正氣啊。」「爸爸,皮蛋鹹肉粥是甚麼來的?」「皮蛋鹹肉粥也不知道?隔夜煮熟豬肉,用粗鹽醃住,第二朝撕開煮粥,再加切片皮蛋,得閒爸爸煮給你食。」
「爸爸,豬手麵好好食,你試一試吧。」「噢,伴麵的菜也有三種選擇:菜心、芥蘭、生菜。」兒子點了雲吞麵,男人說:「你怎麼這樣沒有創意,次次都叫雲吞麵的?」其妻背對住我,看不到臉容,說話好輕,也不多搭話。
伙計見他們品評店裡的菜,五六分鐘,都品評透了,也不催促他們。結果他們叫了三碗雲吞麵,一碗豬手麵。豬手麵是爸爸的,妻兒食雲吞麵。我和友人都吃完了,我起身,才發現男人早已食完。只是逗兒女談笑,他的豬手全分給妻兒食了,自己食淨麵。對了,剛才隱約見到他將麵碗裡的肉夾來夾去。父是四十來歲,也快五十了,矮胖,有點麻臉,妻卻是白嫩,快三十歲的少婦,兒女長得白淨標致。我見此景象,感動得幾乎流淚。臨走,多看了靠牆的膠皮箱一眼。皮箱好舊,綁在鐵車子上的尼龍彈弓繩也鬆垮了,皮箱歪歪地放在車子的底架上。這麼一家四口,就拉拉扯扯的在深水埗過日子。不曉得男人是做甚麼行檔,穿的只是內衣背心加短袖衫短褲。
我看了壁上的餐單,雲吞麵是最便宜的一種了,十八元。大件夾抵食的豬手麵,也是十八元。這是店裡最便宜的餐,他們是沒得選擇的,但也談了好久,你逗我我逗你,樂了一陣子。
櫃檯收錢的老闆娘,我掏五十元,她從白鐵皮鍛造的、磨得發白的散銀架找回九元。自始至終,最沉默的是老闆娘。她只是靜靜地將南乳豬手麵和柱侯牛腩麵弄得與雲吞麵和魚蛋粉同價,使得貧民有個選擇。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談談情.跳跳橋.笑笑誰



悲劇和鬧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悲劇英雄和鬧劇主角,開頭一般有頭有臉,卻因為性格上的缺失,犯了錯誤;結局是前者悲劇收場喪生,後者灰頭土臉出醜人前成為笑柄。觀眾看悲劇大慟一場或看鬧劇大笑一場,是殊途同歸很暢快的情感宣洩。負面可以幸災樂禍「幸虧我沒那麼倒霉」;正面是自我警惕勿犯其錯。至於兩者中間的喜劇呢?因為沒上述兩者那麼極端,觀眾看着劇中人可笑之處而笑他之餘,往往回心一想:多半也在笑着自己(原來笑劇中人是五十步笑百步)!

《談談情.跳跳橋》的原著Luv,半世紀前在紐約百老滙由阿倫阿堅、艾利華拉殊、安積遜擔綱首演,拿到最佳導演(後來《畢業生》的金像獎導演邁克尼古斯)和監製東尼獎,最佳舞台劇和編劇獎的提名卻輸了,叫座而只是半叫好,只因為風格不統一:是紐西蒙式百老滙處境喜劇和夏勞品特式荒謬劇的混種!中英劇團的新演繹,除了是彭秀慧很地道香港話(潮語夾雜英文)的翻譯之外,也似乎為照顧混種的兩半,而由彭秀慧與中英駐團導演盧智燊聯合執導(誰管哪一半就見仁見智了)。更由兩人和朱栢謙合演。效果是觀眾看得很投入、很開心,而且從頭笑到尾之後,也會反思自省人生的意義。 

發人深省人生意義

荒誕的劇情很簡單:失敗者白耀哈(朱栢謙)——白耀燦看到定會打個哈哈——生無可戀要跳橋自殺,搞婚外情的苗日飛(盧智燊)、他的「理大同學」,叫他先談談情:他輕生皆因未嘗試過為人生添意義的「戀愛」;更老友鬼鬼地撮合他和自己老婆姜愛玲(彭秀慧)。兩人果然一見傾心,姜馬上答應離婚;兩對情人各得其所。下半場仍是同一橋上景而秋去春來:苗姜兩人都悔不當初、舊情復熾,合謀推白下橋然後復合。轉變成鬧劇的下半場,欲推人者的苗自己兩次墮橋:多終於「成功」跳橋的白一次,而兩人都大難不死。結局打回原形:苗姜兩口子再度鬧翻而白仍是橋上的失敗者:被群犬包圍困在燈柱上!情節、結局,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戲時引人入勝,看完發人深省人生意義的問題。

引人入勝的首推三位演員的出色演技大鬥法。除了那條橋脫不了紐約的影子之外,香港觀眾對「出爐特首理大校友」非常投入共鳴:例如初出場時很風光的身光頸靚苗、人肉百科全書女強人姜,趾高氣揚自我吹噓,本來與「犀利哥」般流浪漢型的白天淵之別,但卻先後和「衰到貼地」的白互吐苦水「鬥慘情」。香港人一向精通視乎需要「認叻」或(報稅/朋友借錢或追債/老婆追家用時)「認窮」,在看「互揚臭史」看得噁心時,倍覺「自揭瘡疤」可憐復可笑兼可愛!更有飛刀特技表演:一次擲出手中小刀而飛插在十步外石上(其實是掩眼法:手中刀隱沒、石上彈出另一把);第二次更飛刀斷繩使牆上水牌倒懸。而屢次跳橋是下半場主要笑位,也使劇名的疊字合理化。

戀愛意義令人質疑

發我深省因為懷舊:千禧年中英一口氣重演兩部我八十年代給故藝術總監高本納譯的莎劇《元宵》及《仲夏夜之夢》,主題同是嘲諷愛情盲目;當時同是中英「花旦」彭秀慧主演。今日看成熟又成名的她譯、導、演這部戲,繼續對戀愛的意義質疑,倍增感喟。她借姜愛玲口中道出最不浪漫、現實得令人心寒的愛情宣言:「首先雙方要有相近似的社交圈子,有互相尊敬的職業地位,然後才肉體上循序漸進互相吸引、情感精神上互相交流……」比起前述兩莎劇所諷刺的盲目愛情——一部是愛得男女不分;另一部是魔法花汁滴在睡眠中眼皮上之後,一張眼見到第一個是美是醜、是人是畜也一見鍾情——這是太理智算計的另一極端!現代愛情淪落到這地步,難怪感情缺失/離婚率偏高!我是參透情場的老經驗級,看本劇也心中觸動;其他觀眾相信感受尤深!

必須一讚的是朱栢謙:和兩位導演兼情場劇場都是老手的演對手,而能旗鼓相當(更露一手勝過兩前輩的歌喉),不受衣衫襤褸的形象劣勢拖累,真有你的!

而從譯導女主角聯想到兩部莎劇原合作夥伴的「故人」高本納:本文開頭的悲劇鬧劇論,是當年和他合作《禧春酒店》鬧劇時交流的心得。只有講喜劇那一截是我自家的。我想高本納在天之靈,看到今日中英繼承他遺風,製作出本劇的水準,也堪告慰!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1年12月27日星期二

李焯芬: 禪者喬布斯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悼念月初去世的喬布斯時曾這樣說:「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他敢於相信自己能改變世界,有足夠的智慧去實現自己的想法。」

不少iPhone和iPad的用戶,都可能會感到喬布斯這些劃時代的產品用法簡潔,基本上是按着用者的直覺去設計,又予人一種唯美的感覺。有人認為這和他那「直指心性」的禪宗思想不無關係。

一九七四年,喬布斯二十一歲時,在加州的一家電子遊戲公司Atari當技術員。他向公司請假一個月,去印度參訪了多位心靈導師,回來後成了一位參禪學佛者,並經常到三藩市南灣區Los Altos的一家「禪中心」去習禪,追隨一位日本禪宗的僧侶乙川弘文。喬布斯自此一直有禪修靜慮的習慣,在家中如此,在辦公室亦如此。在他其後的人生歷程中,無論是制定公司的產品策略,還是複雜的企業或人事紛爭,乃至面對頑疾及生死的挑戰,他一直都以禪者明心見性的智慧淡然面對。一九九一年三月十八日,他和勞倫娜.鮑維爾在加州的優勝美地(Yosemite)國家公園舉行了傳統的佛教婚禮,主禮者亦是他的禪師乙川弘文,夫婦倆均為素食者。

喬布斯在演講及談訪錄中,經常引用一些頗有禪意的話。例如,他在二○○五年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禮上,勉勵同學們說:「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這正是禪宗「明心見性」、「直進」、「直心是道場」的真義。世間有不少人為了別人的話而活,別人一句讚美的話,可以令自己高興半天,坐在雲端上不想下來。別人一句批評的話,又往往會令自己煩惱半天。喬布斯建議我們不要為別人而活,亦是這個意思。他在結束演講時,還引用了「求知若飢,虛心若愚」(Stay hungry ; stay foolish)這句禪語。佛教認為「我慢」(或自滿)是人的五種心病(即貪、嗔、癡、慢、疑)之一,能「虛心若愚」才能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突破。

喬布斯在媒體採訪中,也曾提到「佛教中有一句話:初學者的心態,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這就是由「不忘初心」這句禪語演繹過來的一句話,鼓勵我們要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要因困難而輕言放棄。

禪修讓喬布斯有超越常人的生死觀,對於疾病與死亡,他顯得很豁達。患上了胰臟癌的他曾坦然地說:「死亡很可能是生命的最佳創新,它推進生命的變遷;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又說:「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過,總有一天你的理想會成為現實。」這也就是活當下,善用生命的真義。

2011年12月13日星期二

沈祖堯﹕我對畢業同學的臨別贈言

【明報專訊】編按:本文是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2011年12月1日(上周四)於中大頒授學位典禮對畢業同學的臨別贈言。
今天早上我翻閱了畢業禮的典禮程序。當我見到畢業生名冊上你們的名字,我按手其上,低頭為你們每一位禱告。
我祈求你們離校後,都能過着「不負此生」的生活。你們或會問,怎樣才算是「不負此生」的生活呢?
儉樸地生活
首先,我希望你們能儉樸地生活。在過去的三至五年間,大家完成了大學各項課程,以真才實學和專業知識好好的裝備了自己。我肯定大家都能學以致用,前程錦繡。但容我提醒各位一句:快樂與金錢和物質的豐盛並無必然關係。一個温馨的家、簡單的衣著、健康的飲食,就是樂之所在。漫無止境的追求奢華,遠不如儉樸生活那樣能帶給你幸福和快樂。
高尚的生活
其次,我希望你們能過高尚的生活。我們的社會有很多陰暗面:不公、剝削、詐騙等等。我籲請大家為了母校的聲譽,務必要莊敬自強,公平待人,不可欺侮弱勢的人,也不可以做損及他人或自己的事。高尚的生活是對一己的良知無悔,維護公義,事事均以道德為依歸。這樣高尚地過活,你們必有所得。
謙卑的生活
其三,是我希望你們能過謙卑的生活。我們要有服務他人的謙卑心懷,時刻不忘為社會、國家以至全人類出力。一個謙卑的人並不固執己見,而是會虛懷若谷地聆聽他人的言論。偉大的人物也不整天仰望山巔,他亦會蹲下來為他的弟兄濯足。
假如你擁有高尚的情操、過着儉樸的生活、並且存謙卑的心,那麼你的生活必會非常充實。你會是個愛家庭、重朋友,而且關心自己健康的人。你不會着意於社會能給你什麼,但會十分重視你能為社會出什麼力。
我相信一所大學的價值,不能用畢業生的工資來判斷。更不能以他們開的汽車、住的房子來作準,而是應以它的學生在畢業後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為依歸。所以,諸位畢業會成為我校的代表。做個令我們驕傲的「中大人」罷!
各位畢業同學,在我的心目中大家都是我的兒女。當我誦唸你們的名字時,我默禱你們都能不負此生。

2011年11月18日星期五

我的快樂時代

作曲/編曲/監製:林健華(Black Box) 填詞:林夕 讓我有個美滿旅程 讓我記著有多高興 讓我有勇氣去喊停 沒有結局也可即興 難堪的不想 只想痛快事情 時間尚早 別張開眼睛 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 寧願讓樂極忘形的我 離時代遠遠 沒人間煙火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讓我對這世界好奇 讓我信自己的真理 讓我有個永遠假期 讓我渴睡也可嬉戲 從今天開始 相識當作別離 時間就似活多一世紀 長路漫漫是如何走過 寧願讓樂極忘形的我 離時代遠遠 沒人間煙火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願我可 無論日夜是如何經過 寧願在極樂當中的我 沉迷或放棄亦無可不可 毫無代價唱最幸福的歌 願我可 唯求在某次盡情歡樂過 時間夠了 時針偏偏出了錯

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1,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
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2、《建國大綱》
3、《三民主義》4,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5,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
張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矚。

中華民國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 孫文

1 四十年:孫中山先生自中、法之役(一八八五)戰敗後,始決心推翻滿清,創立
民國;一直到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逝世,致力於國民革命共四十年。

2 建國方略:民國八年,孫先生在上海發表《建國方略》,分心理建設(知難行易
說)、物質建設(實業計劃)、社會建設(民權初步)三部分,是孫先生精心籌思的
建國計劃。

3 建國大綱:民國十三年,孫先生擬就《建國大綱》二十五條,分建國程序為軍政
、訓政、憲政三個時期,為實施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的基礎。

4 三民主義:孫先生之三民主義揭櫫於「民報發刊詞」(一九○五)中,民國成立役,埋首著述,已有所成,然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變,手稿焚毀殆盡;民國十三年,
孫先生於廣東大學逐日口講其中真諦,計有「民族主義」六講、「民權主義」六講及
「民生主義」四講(未完成),此即孫先生逝世後印行之《三民主義》全書。

5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民國十三年孫先生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
會,一月二十三日,發布宣言,確立政黨、政綱等。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True friendship comes when silence between two people is comfortable



凡事都有兩面,facebook在將全世界連繫起來的同時,也把社會推向更自戀、更虛情假意和更多癮君子的方向發展。


一手開創新自戀時代

現在也許已經無法想像,但在一個facebook出現之前的世界,如果你將你的喜好、日常生活的細節,突發的奇想,如數家珍、巨細無遺地與人「分享」;又將所拍的照片,不管是午餐的時候在「大牌檔」吃的一碗牛腩麵;還是在「卡拉OK」唱歌時的狂態,通通拿出來給人看,有邊個會頂得住?普通朋友必定對你敬而遠之,好朋友亦無奈與你疏遠。「自戀狂」的標籤,更會如影隨形般對你不離不棄。


但今時唔同往日,估值高達千億美元的facebook,大搖大擺,毫無愧色地合法化和常態化自我中心與自戀,將這種劣根性變成美德。於是,每一個facebook的註冊用戶都變成理直氣壯的自戀狂。facebook不是自戀世代的產物,它一手開創了新自戀時代。


無facebook就無生活?

整天看着自己的肚臍百看不厭的人,又可以有幾多個真正的朋友?所謂「facebook friends」根本就是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詞。友誼未必要達到兩脇插刀、肝膽相照的境界,但做朋友,至少要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真正的友誼,更加是一種靈魂的溝通與心神的默契。西諺所說的「只有真正的朋友,才可以悠然自得地相對無語」(True friendship comes when silence between two people is comfortable),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可是,你可以想像兩個由facebook連繫起來的朋友在facebook上相對無語嗎?你只要反應慢一點,沒有及時對新相識公諸同好的照片讚不絕口,分分鐘會畀佢「unfriend」,從朋友名單上被除去。


對現代人來說,facebook已變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愈來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癮君子」的新品種——facebook junkies。這類癮君子對facebook這本無字天書的病態性倚賴,往往不下於酒徒對酒,或者賭徒對賭的泥足深陷。沒有facebook,他們沒有社交,甚至沒有生活。酒徒戒酒,賭徒戒賭,天經地義,社會也會伸出援手;但要戒facebook,卻不知從何做起。究竟有無戒facebook的美沙酮可以吞落肚?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花癲世界花家姐

大婆台電視劇《花花世界花家姐》今晚大結局,占飛拍爛手掌,皆因這篤眼篤鼻的低智劇終於來個了斷!過去一個月此劇不斷折磨觀眾、挑釁占飛忍耐力的終極底線,已經到了火山爆發的臨界點。不只因為佘詩曼演技浮誇扮智障,而是TVB當觀眾通通是智障!「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的偽善童話達不到監製訂下「輕鬆又煽情」的製作懸念,反而一時念道德經,一時誦降魔咒,為觀眾帶來的,是一幕又一幕「生命中不能承受的戲」。


TVB劇集技窮到了不可救藥的階段,以為翻抄十年前郭晉安在《憨夫成龍》及《阿旺新傳》中飾演的阿旺就可以釜底抽薪?占飛看是苦抵抽筋!但最令占飛吃不消的是,這個現代版公主王子故事,一點不童話,只是低手的偽笑話,被眾人推舉為近年最難頂電視劇,或許全套劇最有童真(或者幼稚),是一廂情願的監製關永忠。


花癲世界花家姐

身為「視后」,叫座力不等於不須勤力。倪匡老兄的媾女金句:「又靚又蠢的女人最吸引!」但又靚又蠢的花家姐一點也吸引不到占飛!藝人玩轉型,扮賤、扮醜、扮傻都可以博到出位,莫文蔚、湯盈盈、America Ferrera都是成功例子,但佘詩曼就是太珍惜羽毛,太不願放下身段,太愛她的靚樣,所以成了失敗例子。她瞪眼皺眉、扁嘴搖頭,刻意放慢說話速度、拉高聲線以製造出孩子歪音,連蘑菇頭都抄足阿旺的椰殼頭,根本就是A貨阿旺。但佘詩曼一味否認,強調自己有親身到特殊學校了解智障人士。太靚太精靈太假令角色缺乏說服力,加上企鵝狀走路和誇張的表情,連口頭禪「嘩,真係唔簡單喎!」都矯揉造作到完全不似小孩,反似小丑,吃力不討好。


占飛認為全劇最好戲的,反而是花家姐的死黨,同是飾演智障人士的哈蛟蛟(由周家怡飾演),演技自然不造作,惟美中不足的又是TVB死性不改的「畫蛇添足」,哈蛟蛟每次出場都着到好似七彩蝦條姐姐般嘔心,編劇以五顏六色的衣着來標籤智障者的「童真」,是「畫公仔畫出腸」慌死觀眾看不懂的低手技法。


鍾淑慧、鄭則士、洪金寶、辛潘、德斯汀荷夫曼、里安納度狄卡比奧都曾演飾過賺人熱淚的智障人士,甚至陳豪在《溏心風暴》演「得得哋」也大受好評。這不是刻意地將智障人士的特徵放大就成事,形似而非神似,模仿只會變成是侮辱。


變質世界無童話?

占飛都撫心自問過,既然同是演智障人士,何故男版阿旺當年紅遍全城,拍現代版仲可以攞埋視帝,但女版的花麗珠卻被罵到一文不值?是不變不行還是觀眾變咗?可能是世界真係變咗,像威廉王子與草民凱蒂成婚,全球關注這人間童話,也有人只關心離婚後凱蒂能分到幾多身家、每生一個又可得多少打賞,變質的童話,還是童話嗎?再說,一味整餅氹「老婆仔」開心的那位阿旺,惹人憐愛,但今時今日價值觀改變,觀眾想看「老竇豬」的下場多過想看「Pig Pig豬」。


一味Chok樣的林峯也令占飛作嘔,那是幫林峯洗脫壞情人的黑底嗎?縱然外界指林峯飾演的二世祖演技有進步,但角色並不合情理。已經是什麼年代了?一個游手好閒、不務正業、愛作弄別人的有錢仔,竟然為了舊女友車禍面臨癱瘓,為補償而娶佢照顧佢一生一世?放棄的是智障灰姑娘。OMG!不做賤人就要做聖人,真令占飛想大把大把摑醒他!


《TVB週刊》事先張揚了結局:「最後奕奕與花家姐有情人終成眷屬,排除了智商的差距,他們共患難而且愛得單純,相信觀眾也能感受這份純真的愛。」深度已經不說了,劇情愚蠢不在話下,情節還偽善得令人作嘔,《花花世界花家姐》為觀眾提供的,像是為堵塞劇集空擋而衍生的產物,挑起人的無名火有餘,但引起觀眾日日追看的心癮卻欠奉,難怪收視欠佳,廣管局還收到投訴!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1年4月4日星期一

Invictus



Out of the night that covers me,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n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 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2011年3月20日星期日

日本漫畫家每天Smile為民眾祈願


日本漫畫家、漫畫《男兒當入樽》、《浪客行》作者井上雄彥,每天在Twitter發布題為Smile的笑臉速寫,為受海嘯所苦的日本民眾祈願。(網址:http://twitter.com/inouetake)


2011年1月29日星期六

新舊戰友憶華叔 莫樹錦 : 遇上張三丰


一個是民主領袖,在民主運動中角色舉足輕重,追隨者難以盡數;另一個是肺癌權威,閒時夥美女主持飲食節目、在雜誌寫專欄,既是醫生又是名人,外間簡稱他為「靚仔醫生」。兩個看似互不相干的人物,卻因為一場病患,搭成一個「人生交叉點」。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去年初證實患上第四期肺癌,隨即轉介給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診治,這對醫生病人組合,去年雙雙獲得「香港癌症基金會」邀請,擔任講座嘉賓,以他們的號召力去鼓勵病人勇敢抗癌。

癌症醫學講座的嚴肅沉默,遭直率幽默的司徒華一下「爆肚」打破:「我都有一個問題想問你的……我只係有一個感覺,你幾有型,我想知你每日點整個頭?」要知道名人同場,總是擦出火花。

華叔眼中的「型男」醫生,對華叔印象又是怎樣?莫樹錦以俠骨丹風四字形容,首次約見,「少少像太極張三丰,很有氣魄」!他們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十分饞嘴。華叔愛吃鰻魚飯、臘腸,但家人嚴禁,憂慮食物「太毒」,會影響病情。或許是因為莫樹錦感受到華叔的渴求,也幫忙說項:「科學上沒有什麼不可以吃的……鰻魚飯、臘腸卷,這些他的家人一聽就皺眉頭,但他一聽就流口水,我當然企在他那邊!」

首次見面,談病情、治療方案,普通人恐怕是恐懼憂患,過去面對不少風浪的華叔卻是泰然面對,「他(華叔)只說了一句:『我相信你,就照你意思去做啦!』這句對行醫的人來說,很重要」。華叔的感染力不止在民主路途,更在其他風浪上,「個病來到,也咬緊牙關面對,永不言敗」,他甚至形容癌症是「祝福」,指要好好打這場仗,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做。連醫生也不禁佩服這位病人來,「有這股勇氣生存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人的相互交流,有時不必語言。

華叔將一生貢獻予爭取民主,連重病、接受療程也把這個掛在心頭。他最擔心是能否出席去年的六四晚會,「原來一早知道要去六四,看看化療療程的日程,要令身體復元,以至能夠去到六四……one of the first thing in mind,我們傾談到六四一定要掂!六四時個身體狀況是能夠去到六四!」

去年底,民主派收到一個重大喜訊,就是《○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香港方面,初時只有兩人獲邀,其一是華叔。後來很快地,支聯會已決定由時任副主席的李卓人代為出席。

原來華叔已重病,更不用談乘長途飛機,莫樹錦憶述,「其實他無問過,但也知道不需要問啦,正在聞氧氣,也知道不能上飛機」。華叔未有進一步詢問自己能否出席,但在病房內,不忘告訴他人自己有份獲邀。

相信劉曉波獲獎是上天安排的禮物,讓華叔帶着喜樂離開!

莫樹錦簡介

今年50歲、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的莫樹錦,在1984年加拿大阿爾伯納省大學醫科畢業,1989年在多倫多瑪嘉烈醫院考取腫瘤內科院士資格。1996年回港,從事「內科腫瘤學」的科研工作,專攻肺癌,被視為業界中的權威醫生。

方蘇:不要把他神化

不經不覺間,方蘇認識了司徒華原來差不多近四十年了,當年還是大學生、小伙子的他,轉眼已是塵滿臉、鬚如霜,人已到了60歲之齡;而當年只是40歲的司徒華,如今亦魂歸黃土!

曾是《七十年代》編輯、現在是畫家的方蘇,1973年認識司徒華。當年,社會發生了文憑教師事件,那年他還是中文大學學生會的外務副會長,既是「好事之徒」,定必「八卦」那年的社會大事,於是跟運動搞手司徒華相見。「我們叫他做司徒!」

「那時華叔很瘦,他是標準的『煙剷』,煙接煙駁住食,佢自己都說『無不良嗜好,只是每日兩包駱駝!』」方蘇還說,那時對於這一位前輩,只覺得他作風霸道。可是,他認為這是那一代人的處事作風,「司徒」至少會讓他發表意見,「他當然覺得自己是對的,人人也是如此,否則不能說服自己幹下去」。

方蘇隨後三十多年的日子,不時有機會與司徒華碰面、合作。他畢業後從事給教師看的刊物出版工作,教協那時也出版了同類刊物,大家算是同行。

到後來,方蘇參加了天地圖書的工作,初時是管行政的事,最後卻陰差陽錯,跟着李怡參與了從天地分拆出來的《七十年代》雜誌。他與司徒華再在交滙點上相遇!

「1978、79年,《七十年代》登了文章,冒犯了北京某些權貴。」結果雜誌被迫與天地圖書分家,需要另外集資把雜誌延續下去。

「那時,教協有一班人同意雜誌的方向,同意注資入雜誌讓雜誌繼續出版。」方蘇說,那時他是管數的,知道教協在司徒華的呼籲下,共籌得數十萬元給《七十年代》,當時來說是一筆大數目!

「我們無主動找他,是他主動找我們!」

「司徒能夠成為一個人物,當然有他獨特之處。」他建立了八萬名會員的教協、成立了支聯會,過去二十年堅持平反六四,那是其功;但也有一些做法卻未必為方蘇所認同,就像去年的政改方案。但人畢竟只是凡人一個,有長有短,最重要還是以「平常心對待,不要把他神化」!

在方蘇心目中,司徒華是「司徒」,不是華叔,一切恍如他筆下,坐在維園年宵攤檔為市民寫揮春的一位長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相知相識多年的故友。「有一年,支聯會朋友叫他立即拿壺茶來給他!我立即拿着茶壺往維園去!」方蘇笑着說起往事,過往一切彷彿又到眼前來!

方蘇簡介

方蘇1951年生於廣州,1981年至1998年期間出任時事刊物《九十年代》執行編輯,並曾任記協執委。1998年《九十年代》結束後,重拾畫筆,全職投身畫畫。

採訪、撰文:何素文、江麗芬

攝影:黃俊耀

版面設定:楊慶祥

編輯:李海潮

【轉載自信報政在生活】

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

吐子兔子 望月成孕



一如往年,二月號的《信報月刊》發表一組由多位名家撰寫有關農曆新年的文章;今年辛卯屬兔,道號玄鶴子朱鶴亭老先生寫〈辛卯兔年運程與養生〉、朱有道的〈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李健麟的〈資產價格上升快如脫兔—奇門預測兔年投資前景〉及蔣匡文的〈二○一一年預測〉,均為讀者不應錯過的佳作。值得一提的是,蔣氏引述《地母經》論流年,得出今年「農產品收成是無問題,只是人為炒作把農作物價格推高」;此解讀可能對錯各半,「百物出現通脹」的一個源頭正是由於澇旱二災接踵而至令農產品收成「有」問題!這種大趨勢投資者不可掉以輕心。

■二千多年來,在未有西方公元紀年之前,我國沿用的農曆紀年均用干支,大家熟知的有甲午戰爭(一八九四年)、戊戌變法(一八九八年)、庚子賠款(一九○○年)及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等……,今年二○一一年是辛卯年;至於說辛卯屬兔,是根據東漢大學者王充的《論衡》有關十二生肖的排列而來,這十二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中沒有貓、象等,源自一則「四十後」皆知的「古老傳說」。話說軒轅黃帝為人定生肖,召集多種動物競賽,勝出的便可名列十二生肖。比賽中貓因老鼠作梗參選,象被老鼠鑽進鼻孔拔足狂奔;而牛跑得最快,卻被騎牛的老鼠於終點時一躍「衝線」終得第一……。這些傳說,所本多半是毫無科學根據且邏輯亦不周延的「民間故事」編成,現代人當然不可能相信,但膽小的鼠輩何以排於十二生肖之首?鼠騎牛背說不由你不信。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名,電腦世代的小孩已因心有旁騖而不屑一顧,但下面這首很易上口的兒歌,只要雙親耐心誘導,三歲孩童很快便會琅琅上口:「十二生肖真趣,小小老鼠排第一,大牛後面是老虎,兔子跳呀龍飛舞,長蛇爬呀馬羊追,猴子瘦啊公雞肥,小狗小狗汪汪叫,小豬小豬快快跑。」除了母雞較公雞肥只是入十二生肖的是公雞,因此不得不以之代母雞有點勉強外,其餘都是相當恰當的形容。背誦這首兒歌,加上默記十二地支,對我國這種有悠長歷史的民俗文化,便有基本的理解,那確是在國際化環境下香港社會不致被「全面西化」的好辦法。

■卯年出生者生肖屬兔。「生」當然指生年,「肖」則指「像」(生肖因此亦稱「屬相」),「肖兔」便是像兔的意思;至於為何某年出生「肖」某種動物,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其來源可說莫衷一是至今仍未有定論,比如《詩釋.小雅.吉日》有「吉日庚年,即差我馬」之句,說的是庚年吉日是騎馬狩獵的好日子,「午」與「馬」遂對上了,……。總方面看,先民對大自然一無所知,對與我們起居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有可以幫助我們耕作運輸以至供食用的馬、羊、牛、雞,犬等,還有危及我們性命安全的虎、蛇,對這些動物先民既有依賴感又有恐懼感,這種原始感覺產生了對動物的崇拜,因此用為紀年紀月,十分自然。

以動物為紀年的所謂「生肖文化」,我國之外,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希臘、埃及和印度都有,希臘的十二生肖為牡牛、山羊、獅子、驢、蟹、蛇、犬、鼠、鰐、紅鶴、猿及鷹,埃及的與之相似,只是鼠變成「貓」,而印度則以「虎」代「獅」,而「雞」則代以「金翅鳥」;至於我國的少數民族如蒙古、維吾爾、黎(海南)、傣(西雙版納)及彝等,均有基本上與漢族的相同只是略有增刪的十二生肖,有以魚或穿山甲代雞,以狐狸代狗或以象代豬,各民族俱以他們熟知的動物作十二生肖。

■兔是總稱,據林同在一九九九年二月號《信報月刊》發表那篇副題為〈兔年談兔及其有關事物〉所說,常見的兔有海兔、雪兔、短耳兔、灰尾兔、歐兔、鼠兔及蹄兔等多種;動物學家的「分類」更多達六十餘種,以消閑為目的的讀者,對此似乎不必費神,我們只要分rabbit和hart兩大類便可。前者有野生有家兔(飼養,既有肉兔亦有寵物兔),後者專指野兔。此二物的分別,外形不易辨認但確有差異,比如後者體形通常較大,後腿及耳朵較長;兩者的最大不同在前者出生時無毛、未開眼(小兔稱bunny)而後者渾身是毛且開眼(小兔稱leveret)。這兩種兔野生時的生活習慣相近,牠們群居的兔窩總稱Warrent(養兔場亦用此字),其大小視兔隻所居的地洞亦稱兔窟(brurar)多寡而定,各位沒有讀過亦應聽過的《愛麗絲漫遊仙境》,主角愛麗絲便是跟蹤一隻懷有袋表的白兔而跌落burrow進入「仙境」,這是此書最初譯為《兔窟傳奇》的由來;burrow(窟)亦作動詞用,如「狡兔三窟」的標準(不一定最佳)譯法為A rabbit burrows itself in three hideouts—兔子為自己掘了三個窟。

■兔傳說之多,不可勝數,而大都是神之又神玄之又玄高深莫測,古人也許當真,今人當然應一笑置之。這些傳說中,以兔子的得名最神奇。據宋代話本《武王伐紂平話》中〈姬昌吐子成兔〉,說商朝紂王捉了周朝姬昌,囚之於羑里,同時殺死姬昌之子伯邑考,並把屍體剁成肉醬,派大臣費孟把之送至牢房,給姬昌吃;姬昌明知肉醬是兒肉剁成,亦「甘之如飴」!費孟回報,紂王認為姬昌連兒子的肉都能下嚥,不是「賢人」,成不了氣候,遂釋放之。姬昌出城十多里,見無來人,大慟,在後來稱為吐子冢的地方嘔吐,吐出的肉醬成一前所未見的動物,後人便稱之為與吐子同音的兔子。這種說法今人即使是文盲亦不會相信,有識見的古人亦一早提出質疑,但此說流傳數千年,吐子成兔子說已深入百姓腦海。事實上,此說既突顯了商紂是殘暴不仁的暴君形象,又彰顯後來成功「復國」的周文王(姬昌)的忍辱、機警和親情,其成為一代「賢君」,豈是偶然。

兔子得名的另一版本見於王充《論衡.奇怪篇》:「兔吮毫而懷子,及其子生,從口而出……。」這段話的意思是雌兔舔吮雄兔兔毛而懷孕,是所謂「感而不交」(此說後於瑪麗亞的「無性生殖」不足一百年,但王充所記為「古人」的說法,這等於說早在耶穌出生之前,我國民間已有此說);而宋代官至尚書左丞的陸佃(號陶山)在《陶山集》說「兔,吐也;明月之精,視月而生……五月吐子而生。」指的是雌兔望月(中的雄兔)便成孕,至五月小兔便從口而出。這類說法當然完全無稽,但古人因乏生理常識,復驚異於兔的高度繁殖力,因而有諸多穿鑿附會之說,實不足為奇。罵人話「兔崽子」亦「典」出於此,晉朝張華的《博物志》說「古人以兔望月而孕」,遂斷定雌兔性淫,「兔崽子」成為罵淫亂者的專用詞;至清代則專指「男寵」。崽與仔同,「崽者子也」,崽子即小兒,從字面看,「兔崽子」即小兔子。

■有關「兔望月而孕」的說法,到了明代仍非常流行,張瀚的《松崗夢語》說「兔視月孕,以月有顧菟,其目甚了,今人卜兔多寡,以八月之望。是夜深山茂林,百十為群,延首林月,月明時則一歲兔多,晦則少。是禀顧菟之氣而孕也。」不用吮毫,僅望月便成孕!這較「無性生殖」更進一步。

「顧菟」究竟指什麼?自古至今,聖賢大儒,各有解釋,迄無定論,惟菟與兔同,則大家早有共識。朱熹認為顧為顧望,以顧為瞻望之義,並非兔名;但毛令奇在《天問補注》則說「顧兔為月中兔名」,而也有人指「顧,眷戀之意」,因此顧有撫育之義;《詩經》說「顧菟在腹」,正是月亮撫育兔子之謂。上舉「顧菟」是兔,但近代學者聞一多在《古典新義。天問釋天》則認為「顧菟是蟾蜍」,他當然作了一番考證和解釋(見三聯《聞一多全集》),但離題太遠,不去引述了。

兔年說兔.四之一
【轉載自信報林行止專欄】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演戲家族音樂劇《一屋寶貝》載譽三度公演


未知死,焉知生!
做鬼點只咁簡單…

榮獲第19屆香港舞台劇獎四大獎項
最佳整體演出
最佳創作音樂
最佳音響設計
十大最受歡迎劇目

演戲家族音樂劇鐵三角 為香港原創音樂劇奠下全新里程碑
改編/導演
彭鎮南 演戲家族藝術總監
作曲/編曲/音樂總監
高世章 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得主
作詞
岑偉宗 金馬獎及CASH金帆音樂獎得主

父親(朝睛)最喜愛收集蝴蝶標本,為了捕捉象徵幸福的大鳳蝶而到遠方的森林去,但卻遲遲不歸。自小失去母親的女兒(小雨)在家中等候得心急如焚,非常寂寞;幸得鄰居(曉子)照料與關懷,日子一日一日的過著…… 失去聯絡多時的父親在雨夜突然回到家中;之後,鬼靈精怪事件接踵而來,朝晴卻不知如何應對!正當他們為小雨憂心忡忡…… 屋中幽靈紛至,在蛻變的時間和空間,在他們迷離而奇妙的故事背後,真正能為小雨帶來幸福生活的未來徐徐展開……

靈幻感人音樂劇《一屋寶貝》載譽三度公演
朱栢謙 飾 朝晴
溫卓妍 飾 小雨
羅敏莊 飾 曉子
特邀演員 劉雅麗 飾 瑪莉亞
魯文傑 何敏儀 彭珮嵐 陳永泉 文瑞興 何浩源 林可嘉 謝瑞琼 施標信 鄧安廸 黃國輝

創作及製作人員
原著 柳美里(日本)
改編 張飛帆
編舞 伍宇烈
佈景設計 盧康寧
服裝設計 鄭文榮
燈光設計 劉銘鏗
音响設計 馬永齡
樂隊領班 孔奕佳
歌唱指導 馮夏賢
舞蹈指導 賴振榮
舞台監督組 關浩明 孔稜斯 莊曉庭
宣傳設計 譚志廣
攝影 阮漢威
節目主任 莫震霖
票務 何嘉儀
監製 姚潤敏

香港演藝學院 歌劇院
21-23 Jan, 2011 (五,六,日) 19:45
27-30 Jan, 2011 (四,五,六,日) 19:45
$ 450, 380, 310, 240, 180

學生專場
27-28 Jan,2011 (四, 五) 14:45
$ 150, 100

訂票方法
請留言索取訂票表格,填妥後,連同
(a) 抬頭「演戲家族有限公司」劃線支票,或
(b) 銀行入數紙影印本 (請自行保留入數紙正本)
寄至 葵涌工業街 10-14 號華發工業大廈後座22樓5室 / 傳真至2364 9120 / 電郵至 af1941@gmail.com
(中國銀行帳戶: 01260100065003 戶口名稱為: ACTORS’ FAMILY)
請註明:《一屋寶貝》訂票
我們將於2011年1月15日前寄上你訂購的門票

節目查詢:6715 4437 B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