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演戲家族音樂劇《一屋寶貝》載譽三度公演


未知死,焉知生!
做鬼點只咁簡單…

榮獲第19屆香港舞台劇獎四大獎項
最佳整體演出
最佳創作音樂
最佳音響設計
十大最受歡迎劇目

演戲家族音樂劇鐵三角 為香港原創音樂劇奠下全新里程碑
改編/導演
彭鎮南 演戲家族藝術總監
作曲/編曲/音樂總監
高世章 金馬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得主
作詞
岑偉宗 金馬獎及CASH金帆音樂獎得主

父親(朝睛)最喜愛收集蝴蝶標本,為了捕捉象徵幸福的大鳳蝶而到遠方的森林去,但卻遲遲不歸。自小失去母親的女兒(小雨)在家中等候得心急如焚,非常寂寞;幸得鄰居(曉子)照料與關懷,日子一日一日的過著…… 失去聯絡多時的父親在雨夜突然回到家中;之後,鬼靈精怪事件接踵而來,朝晴卻不知如何應對!正當他們為小雨憂心忡忡…… 屋中幽靈紛至,在蛻變的時間和空間,在他們迷離而奇妙的故事背後,真正能為小雨帶來幸福生活的未來徐徐展開……

靈幻感人音樂劇《一屋寶貝》載譽三度公演
朱栢謙 飾 朝晴
溫卓妍 飾 小雨
羅敏莊 飾 曉子
特邀演員 劉雅麗 飾 瑪莉亞
魯文傑 何敏儀 彭珮嵐 陳永泉 文瑞興 何浩源 林可嘉 謝瑞琼 施標信 鄧安廸 黃國輝

創作及製作人員
原著 柳美里(日本)
改編 張飛帆
編舞 伍宇烈
佈景設計 盧康寧
服裝設計 鄭文榮
燈光設計 劉銘鏗
音响設計 馬永齡
樂隊領班 孔奕佳
歌唱指導 馮夏賢
舞蹈指導 賴振榮
舞台監督組 關浩明 孔稜斯 莊曉庭
宣傳設計 譚志廣
攝影 阮漢威
節目主任 莫震霖
票務 何嘉儀
監製 姚潤敏

香港演藝學院 歌劇院
21-23 Jan, 2011 (五,六,日) 19:45
27-30 Jan, 2011 (四,五,六,日) 19:45
$ 450, 380, 310, 240, 180

學生專場
27-28 Jan,2011 (四, 五) 14:45
$ 150, 100

訂票方法
請留言索取訂票表格,填妥後,連同
(a) 抬頭「演戲家族有限公司」劃線支票,或
(b) 銀行入數紙影印本 (請自行保留入數紙正本)
寄至 葵涌工業街 10-14 號華發工業大廈後座22樓5室 / 傳真至2364 9120 / 電郵至 af1941@gmail.com
(中國銀行帳戶: 01260100065003 戶口名稱為: ACTORS’ FAMILY)
請註明:《一屋寶貝》訂票
我們將於2011年1月15日前寄上你訂購的門票

節目查詢:6715 4437 Benny

2010年12月12日星期日

Jun Kung "Man On The Moon" / 恭碩良 "月球人"




主唱:恭碩良
作曲:恭碩良
填詞:喬星
編曲:Johnny Yim・恭碩良
監製:恭碩良

發現嗎 就快看不見地球 太悶嗎 被困這偏遠月球
史書中說過 先祖的過錯 天災中上過 滅世的一課

我讀過 地殼有廣闊平原 我夢過 世上有開心樂園
不息的戰鬥 不休的佔有 硝煙中消失 哪個可補救

無聲變化 全球一剎那 如同灰燼給火化
文明的進化 人情的退化 何其悲哀的等價
這裡沒有花 你種過嗎 這裡沒有家 你會開心嗎 我害怕

我望見 垃圾已堆積過盛 再沒有 那鳥語花香美景
身體複製過 基因改變過 星空中奔波 全人類的錯

無聲變化 全球一剎那 如同灰燼給火化
文明的進化 人情的退化 何其悲哀的等價
這裡沒有花 你種過嗎 這裡沒有家 你會開心嗎 

看看望遠鏡想去找舊照片的繁華 不堪風吹雨打
再見末世裡只看到被染污的年華 流連在月球嗎 
沒有家 沒有家

如果記掛 回去好嗎 若離開更怕 回去好嗎
太渴望聽風 太渴望看海 太渴望最終 銀河上歸來
Because it’s my home, it’s my home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生子當如孫仲謀 by 張總

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漢光武帝說:「娶妻當如陰麗華。」標準多高啊!到了蘇東坡只能說:「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到了二十一世紀,「無災無難過半生」,已是最佳結果。

當然曹操有此感嘆時,孫權才二十多歲,文武雙全,既會用人如周瑜、張昭,又能親臨戰陣,和曹操一決雌雄,而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都只是文場高手。但孫堅當年如何培養出孫權,並無記載,怕又是天生異稟。

二十一世紀,又變了另一局面,年輕人一方面對大學教授也看不在眼裏,另一方面又要拚命將十八個月的孩子送入知名幼稚園的先修班,以防起跑線不執輸。這不是矛盾,而是欠缺理性思辨力,盲從跟風而已。

數十年來,學生上課壓力有增無減,但「慎思明辨篤行」的能力卻不見得有增加,上網的能力無限大,而學會了Delete這個按鈕太快,不加思索就可以Delete了。人際關係亦是一個按鈕而已。

鍾普洋在他的大作中提到孔子的教育十三大要素,筆者看來,除了仁義禮智信這些大道理之外,還欠了一個「儉」字和一個「群」字。十八個月就送小孩子入學,為了保證日後入名校,再入大學,而不是為了小孩能合群,那是方向錯誤的。

香港是不必「一孩政策」,但也早是一孩生育的地方,只是有外傭,不知有父母,所以日後變成「父母皆禍害」的網站支持者也是正常的。所以送入筆者以前提及的「太湖大學堂」,學學孔門理論,也是撥亂反正。成為孫仲謀,難矣哉!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陳雲:港財閥請「地獄式捐獻」


前幾年,凡是聽見香港地產財閥想在香港做些什麼善事或搞什麼項目回饋社會之類的,都不期然笑起來,太好笑了。肉食商人猛然回頭,鼓吹素食,教市民認識現代農場肉食之毒,苦勸市民盡量減少食肉;妓院老闆心血來潮,發起全城守貞宣誓大行動,都不及地產財閥要在香港行善來得好笑。我就是怕了笑壞自己,這幾年都忍住手,沒評論這些趣事。

上周,美國富豪有捐身家的行動呼籲,沸沸揚揚,香港也好像有些地產財閥要躍躍欲試,提高格調行善,紓解一下社會的仇富心理,為「地產霸權」之論消消氣。念及此文刊登之日,正是陰曆七月初一,中國風俗認為此日鬼門大開,不妨當是白日見鬼,以靈異角度來評論。

菩薩畏因,凡人畏果

肉商勸人食素,妓院老闆勸人守貞,也會是出於真誠和善心的,你我也許都見過這類思想矛盾、但心地善良的好人。矛盾是有的,但不怎麼大。總有人要食肉,也總有人要嫖妓,肉商或妓院收手也沒用,總有人會賣肉和賣淫的。肉商在行善的時候,可以選購合乎規格的安全肉食,屠宰盡量人道,肉檔準備少份量的包裝,歡迎顧客買少份量,鼓勵人家少肉多菜。

妓院在行善時,可以人道對待娼妓和嫖客,光顧過於頻繁的,勸他發展其他嗜好,照顧家庭,有鬱結或沉溺的,便要勸他看心理醫生。

行善首先要止惡和懺悔。在自己職分之內,不做惡業,停止惡因。做了惡業,就要懺悔,正如上述的肉商和妓院的例子。香港的地產財閥惡貫滿盈,惡業正在增加,行什麼善呢?至於懺悔,市民都未曾看見有地產財閥懺悔自己傷天害理的。振振有詞,嫌自己賺得少的,或投訴政府不賣力配合其賺錢大計的,埋怨政府未曾極力鎮壓保育人士的,就聽得多。

地產財閥之中,很有一些是信佛信道的,我既是修行人,也趁七月一日之機,向惡道眾生說一下法。昔時梁武帝,一生造寺無數,布施供養僧眾,求教於達摩祖師,祖師說他並無功德,以其心不淨也。

即使是善業之人,修功德,也先要心淨,但求濟人度人,不求福報,不求名號,甚至連濟人度人的色相都要脫去。若是惡業之人,先要止惡,後要懺悔,始可以談布施,談功德。

要在「因」上面用功,不是在「果」上面用功。種善因,才有善果。種的惡因多,即使有些少善業,也是於事無補,來世恐怕也要下地獄。今生結了善緣的,在地獄也可隨地藏菩薩修道。

傷殺性靈,甚於殺生

地產財閥之罪惡,可謂滔天。善業之中,放生最大;惡業之中,殺業最大。殺業之中,以傷殺性靈為最大。將人愚弄驅策,使其過勞工作而不給予合理報酬,又以地產炒賣壓榨其所得,也業務壟斷消滅其謀生門路,使其供少數大僱主集團虐待而不懂得抗爭,再收買高官,杜啞傳媒,蒙蔽學校,摧折正氣,使全城之人如行屍走肉,精神流離失所,比鬼魂中陰身,還要無知無覺,是謂傷殺性靈。殺靈之罪,甚於殺生。

殺業之中,殺未生之罪,為次大。所謂未生,是將來的眾生。將人心敗壞,以樓房為私業之念,破壞鄉郊水土,令這一代人無法接觸自然,令下一代人無法享有水土之利,令諸種生物絕命而無法繁衍,是殺未生之罪。第二個殺未生之罪,是妨礙民主發展。

民主是國家發展與國際和平之基礎,地產財閥盤踞立法會功能組別,不主動撤出,甚至不自制權力而向所有決議投棄權票,就是妨礙香港民主。

香港沒有民主,民意無法伸張,民怨無法宣洩,社會創造力和活力無法提升,遇有動盪,必會暴亂死人。即使局面粗安,社會也暮氣沉沉,猶如地獄之城,也是傷殺性靈。再者,香港不能示範民主,大陸之民主轉型也不會順利,間接也令大陸添了暴亂死人之機會。

古之君子有云:「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雖然功能組別由港英設立,回歸之後由中共保留,但財閥不主動放棄或抵制,也是共謀。日後之動亂災難,死傷無數,這筆賬人民不能算,閻羅王也會算的。以上是悔罪。如果讀者之中有財閥或與彼等相關之人讀到,而絲毫不感到罪疚的,我也無所謂,日後地藏菩薩自會親身說法。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所謂止惡,是惡業無法一下終止,但盡力行善,減少惡業。地產財閥富得漏油,大可放權讓利,毋須絲毫盡取。

樓房買賣可以實價實惠,商舖租賃不必苛刻,壓榨租戶,商場更不應與名下生意聯營壟斷,以非業務競爭的方法來趕絕同行。商場不宜過分規管監視,令人失去生趣。凡此惡業,不一一述之,免得諸位生惡心。

財閥如不懺悔,也不止惡,卻要立心要捐獻,也有一項目,適合他們大破慳囊,作其「地獄式捐獻」的,就是在全港十八區興建地藏菩薩寺,或者興建一座宏偉莊嚴的地藏殿也可以。

捐款布施,要對機,既然香港已被地產財閥弄得如人間地獄,捐醫院、辦教育,教創業都不對題,建地藏寺最實際。結下善緣,既是利人,也是利己。

香港人的生活在地產商掌握之內,連鐵路公司都是地產商。地產財閥營生眾多,又愛聯營業務,就剩下棺材店和殯儀館不敢沾手。興建地藏寺,順便經營公益性質的骨灰龕,香港人就由生到死都在地產商手裏,就功德圓滿了。

文化評論人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隔牆有耳:陳雲失信報地盤 - 生果日報網上版


隔牆有耳:陳雲失信報地盤 - 生果日報網上版

香港人好緊張言論自由,港台《頭條新聞》主持動向牽動眾人神經,《信報》取消陳雲專欄,亦引起讀者、網民激烈迴響。陳雲話,上月 10日喺《信報》政論版刊出〈港財閥請「地獄式捐獻」〉一文後兩日,老總就通知佢取消專欄。但《信報》 CEO羅燦話,報紙換作者好正常,叫大家唔好太敏感喎。

陳疑文章觸怒港財閥

陳雲噚日喺《信報》副刊專欄同讀者講拜拜:「筆者感激諸君十一年來之厚愛及包涵。餘下之題材,各依系列,續寫成書出版。」
陳雲同八方講,最初係《信報》老總情商佢喺政論版寫專欄,代替練乙錚嘅空缺。但「刊登〈港財閥請『地獄式捐獻』〉之後兩日,老總告知不必再來稿了,專欄取消。之前的言論也很刺激,到達香港言論自由的極致,但不夠這篇令財閥感覺受辱,於是特別氣頂吧。該篇文章,連高登論壇都不敢在同日上載予人討論的」。
篇文有幾激?「肉食商人猛然回頭,鼓吹素食,教市民認識現代農場肉食之毒,苦勸市民盡量減少食肉;妓院老闆心血來潮,發起全城守貞宣誓大行動,都不及地產財閥要在香港行善來得好笑。」「地產財閥盤踞立法會功能組別,不主動撤出,甚至不自制權力而向所有決議投棄權票,就是妨礙香港民主。」到肉精句未能盡錄。
至於陳雲喺《信報》副刊嘅另一專欄,則係上星期通知佢因改版要取消。「政論專欄終止之後,我也知道避忌,副刊只談飲食男女和靈異鬼怪,這些閑情文章都容不下,倒是令人愕然」。八方亦問起陳雲喺《蘋果》嘅專欄亦告終止一事,陳雲話只係寫咗幾個月,「因時日不長,也無所謂,休息罷了」。仲話會集中精神做學術研究。

網民撐續批判地產商

自《信報》取消陳雲專欄消息傳出後,讀者同網民反應激烈, facebook群組「抗議信報取消陳雲在副刊及評論版的兩個專欄大家來撐陳雲繼續強烈批判地產商!!」至噚晚已有逾 550個成員。《信報》網上論壇更出現超多撐陳雲並鬧《信報》老闆小小超嘅留言。
《信報》老總陳景祥據講唔喺香港,八方亦搵唔到佢回應,但行政總裁羅燦就話,今次改版唔只換陳雲一個作者,大家唔應該上綱上線,仲話《信報》批評地產商向來「不遺餘力」。

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遵守小道理,少講大道理


凡事從平地做起,多務實、少講大道理
郭校長說得好!

我七十年代初從台灣赴美國求學,隨後在美從事教學、研究和高教管理三十多年,其間一直關注台灣和中國內地的發展,對西方與中國社會文化的異同有一些感受。二〇〇八年到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校長以來,置身香港社會,更有了親身的體會,於是以任職香港高等教育界以來的所見所思,與各方友好討論了高等教育界所反映的一些社會和文化現象。

中國沒有世界一流大學

今年五月,多所世界著名大學的校長在南京參加「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其中包括耶魯、牛津、斯坦福等世界級大學的校長。問及中國高校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尚有多大的差距,好些校長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的大學教育比美國至少落後一二十年。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更坦率地指出,中國目前沒有世界一流大學。這種想法與我所體驗到的不謀而合。

據我的觀察,以及在國外生活工作多年的體會,目前大學教育落後的原因之一其實也是中國內地、台灣、香港社會文化的一個特徵:即小道理不遵守,大道理氾濫。社會上許多人誇誇其談,大講高尚的教條,然而不少人對工作和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等具體準則卻置若罔聞,自行其是。有趣的是,社會期待大學擔當「全人教育」的任務;難道不了解到了大學階段,許多青年人的心思已有歸屬,而大學還有重要的專業知識要傳授給學生。

《禮運 大同篇》中有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男有分,女有歸,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裏描述的大同世界、理想社會,還有台灣社會隨處可見的題詞,如「忠、孝、仁、愛」,及香港社會喜提及的「全人教育」等等,都是中華文化中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則是另一番氣象。

大樓甚多 「心件」不足

中國內地到處可看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政令宣傳標語,其中充滿著專橫可怕的詞語;內地和南台灣的街頭,行人與汽車爭搶道路;香港人仕雖有交通的便捷,上下地鐵時仍東擠西扯,令人扼腕嘆息。

有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做事或做人,在講大道理前,為何不先從遵守小道理做起?大學教育方面,我們的硬件、軟件已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無幾,內地高校近年來的校園建設日新月異,令人讚嘆,大樓蓋建得愈來愈豪華。但有一樣很重要的因素:「心件」,卻似乎仍有所不足。我所謂的心件,就是「soul-ware」,指的是心靈方面的要素,也就是我一向推崇並鼓勵的高等教育界的professionalism(專業精神),以及作為知識分子最基本的integrity(操行尊嚴)。

早年讀書時,總覺得美國、歐洲人奉行個人主義,而國人強調民族、國家,所以認為「我們最好。」在西方工作多年後,才體會到中國人其實最「個人主義」,西方人在團隊精神、合作方面反而做得較好。

美國的大學雖然不講「全人教育」,卻在無形中給予學生全人教育的示範;美國社會不灌輸「愛國主義」,美國人卻甚具愛國的情操。因此,中國大學、中國社會的「心件」如要改進,就應該擺脫空洞的教條;先從遵守小道理做起,避免亂講大道理。
重視金融 忽略科工
當社會追求民主時,有些人往往忽略了人道章法、操行持守(integrity);沒有爭得民主,已先失掉文明。大學校園是社會的縮影,雖有可供遵循的規章制度,甚至有許多詳細、繁瑣複雜的政策,但是抗爭、黑函、情緒發洩反而不時發生;為了處理這些不滿的情緒,結果又推出更繁瑣複雜的規章,致使制度愈來愈龐大、複雜。就這一方面來說,真是比西方更重「法治」,而西方在決策方面反而更重「人治」,也更有效率。

這些現象表明了,不遵守小道理,大道理難以行得通。若把街頭政治帶入校園,則學術獨立遭到侵蝕,實不可取。倒不如凡事憑依據、講道理,少談論空洞、人云亦云的概念。

除此之外,我在香港還觀察到另外一種現象,即香港學生升學選擇專業時,大多以金融、商科為首選,而科技和工程往往被視為最後的選擇,科工教育在社會上也似乎不太受重視,如此現象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極為罕見。

因為歷史和地緣的影響,目前香港的經濟以服務業、金融業為主要支柱,但我們仍須重視科技和工程科目教育,因為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快速發展的年代。當今全球愈來愈一體化,作為文化主流的科技,香港與中國內地乃至外部世界各地區的聯繫日益緊密,從事科工專業者的前景只會愈來愈廣闊。何況科工的發達還能增強社會中產階層的實力,減少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

我們的高等教育以國際化著名。所謂國際化,就是在各方面追求達到國際先進標準,除了注重英語能力,在其他領域的國際化進程中,全體教育工作者在守規則、對社會負責(accountability)、遵守法制上,可再進一步加強。不可否認,兩岸四地與西方甚至日本相比,目前仍有距離;在教研合一、學術獨立及政教分離的準則上也仍有改進的空間。

凡事要從平地做起

但今後的趨勢遠比當前的距離重要。多年前流傳過前總理周恩來陪同毛澤東會見首位訪華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一則軼聞。據說尼克森當時問,中國人為何總是彎着腰走路,而美國人走路都是挺直腰的。周恩來答道:「走上坡的人必須彎着腰;只有走下坡的才不得不挺直腰。」以此暗喻中美兩國一升一降的發展勢頭。

三十多年過去了,按總體國民生產總值計算,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有信心,只要努力不懈,凡事從平地做起,多務實、少講大道理,我們可以真正成為高等教育中高品質、高品味的世界先進。
本文為郭位教授在一個公開研討會上的演講摘要;郭位教授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0年6月7日星期一

世盃開波喇!

南非世界杯中文主題曲《旗開得勝》

MV主唱:張靚穎 張學友 K'naan《旗開得勝》 (2010 世界杯足球賽中文主題曲)

曲:Knaan 詞:李焯雄 張學友:

痛快自在 熱血澎湃 別問由來 星可以摘

Knaan: See the champions Take the fleld now Unify us Make us feel proud

張學友: 頭昂起來 暢爽開懷 天涯不過 你我胸懷

Knaan: Celebration it surrounds us Every nation all around us

張靚穎: 青春是一首歌 迎著光讓我們一起唱 看世界就在我們腳下 把夢踢到天際無限大

張學友、張靚穎: 一起唱 汗讓夢茁壯 你讓我成長 旗像風翅膀 你給我力量

合唱: Flag So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張學友: 汗讓夢茁壯 你讓我長成 旗像風翅膀 你給我力量

合唱: Flag So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張學友: 痛快自在 熱血澎湃 別問由來 星可以摘

Knaan: See the champions Take the fleld now Unify us Make us feel proud

張學友: 頭昂起來 暢爽開懷 天涯不過 你我胸懷 你是兄弟 來自四海 心連起來 為你喝彩

Knaan: Staying forever young Singing songs underneath the sun

張靚穎: 看世界就在我們腳下 把夢踢到天際無限大

張學友、張靚穎: 一起唱 汗讓夢茁壯 你讓我成長 旗像風翅膀 你給我力量

合唱: Flag So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張學友、張靚穎: 汗讓夢茁壯 你讓我長成 旗像風翅膀 你給我力量

合唱: Flag So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張學友、張靚穎: 一起唱 汗讓夢茁壯 你讓我成長 旗像風翅膀 你給我力量

合唱: Flag So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張學友、張靚穎: 汗讓夢茁壯 你讓我長成 旗像風翅膀 你給我力量

合唱: Flag So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Now wave your flag

張學友、張靚穎: 旗開得勝 我們一起唱 世界沸騰 我們一起唱

2010年5月26日星期三

再論曾余大辯論



不過,沒有重大議題,政黨很難在光譜上移動,就算移動了,選民也不一定能察覺、相信。公民黨就其專業形象而言,本可更往中間挪移,又因為其基本盤比民主黨小,移動的時候支持者流失不多,機會成本比民主黨低;可是,中間地帶沒有新票源。

由於當權派過度保守,一些本是溫和民主派的選民按捺不住,開始激化;另一方面,大量年輕人以典型激進風格進場,光譜右端的選民密度急增(見圖二,光譜右端以雙線表示較高選民密度);結果不只引得社民連本身進一步激進化,連躍躍欲動的公民黨,在黨內較激進意見佔了上風之後,也一道往右大幅挪移。

公社兩黨雖然在政治光譜上接近了,但兩者階級和專業背景不同,爭取支持者之際,不是零和博弈,兼且二者丁財俱薄,此時合作無害而有利。按理論推測,如果兩黨不作此激進化挪移,一定會有其他更激進政團進場補位,令兩黨失去發展機會。但是,這種大挪移必是在有重大議題出現之時方可落實的,而且不能只是個「口水議題」,而必須是有置諸死地而後生的動作那種,經歷過了,激進選民才會真正相信你挪移了,而且是不可逆轉地挪移了(曾蔭權邀請余若薇辯論,客觀上有測試公民黨激進化是否不可逆轉的作用,激進選民也會瞪大眼看)。

有什麼動作比辭掉立法會議席再爭取補選更能打動這些激進選民,並與之捆綁一起、以後難分難解呢?因此,社民連高招之處便是提出五區公投!公民黨聰明之處便是接招上陣!此動作完成後,民主派政黨在政治光譜上的新布局便也完成了。相對於選民激進化的新形勢,新的布局更合適,更能代表泛民主派當中的各種民意。

在挪移過程中,民主黨是不能動的,因為它的基本支持者多,挪移的機會成本大;但這樣一來,在過程中,民主黨便少不免要忍辱負重,不惜和公社兩黨就公投議題鬧政治矛盾。

事實上,民主黨不參與公投,對公社兩黨反而有利,不然,大家都激進化了,彼此之間又出現零和競爭,並非好事,不利於泛民主派拉開戰線,把彼此定位布局合理化。從這個觀點看,三個民主黨派客觀上其實配合得很好,它們之間半年來的恩恩怨怨應該不難化解。

對民主黨而言,事件讓它的定位更清晰,中方於是放膽與它談判。如此,泛民主派的兩翼更能自由出擊而不互相干擾,靈活性便增加。再往後看,由於一部分本來是溫和民主派的選民激進化了,流向公社兩黨,故民主黨為補流失,還應該往光譜中間方向微調,威脅自由黨的腹地。這情況出現之後,三個民主黨派的實力都會逐漸增強。對泛民人士而言,這便是五區公投的更大收益。

二之二
《信報》特約評論員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練乙錚 :公投逼出大辯論 三黨布局更合理


五區公投剛過,政制博弈加速進入高潮。一些人看了投票數字,認為公社兩黨果然自討沒趣,勞民傷財成為眾矢之的,故當曾蔭權迅速宣布邀請公民黨余若薇辯論政改方案之後,大惑不解,當權派之中甚至有人懷疑他是否心懷不軌,暗地裏要替明顯受了重傷的民主激進派輸血。實情是,曾這回不蠢,反而是那些陰謀論者無腦,忘了「五十萬」之數乃近年香港大政治之大忌,董建華不幸因之下台;有此殷鑒,曾特首於公投翌日讀了投票數字,得知五子得票剛好五十萬多一點點,哪能不大驚失色?能夠號召這些人規規矩矩出來投這次事先知道「必輸」的悶票,當然可以在政改關鍵時刻再把這些人請出來轟轟烈烈地上街,那曾蔭權就完了。

余若薇一等斯文夠身份

所以,曾必須急謀對策,結果,他想出了搞公開辯論這個主意;但是,要麼不辯論,要辯論便得找公社兩黨中人作對手,給激進派一點面子示好,若是到了危急之際,也許可以多一個彎轉。既然如此,余若薇便是首選,因為她一等斯文、夠身份,兼且萬一曾特首在激辯中輸了,還可以推說好男不與女纏,紳士風度一番下台也好看些。大家想想,曾是不是很聰明?
曾蔭權要向公社兩黨示好的方法很多,為什麼偏偏選擇辯論呢?原因顯然有好幾個,頭一個當然是看見前不久台灣馬英九搞「雙英會」十分叫好,在香港照辦煮碗不會錯,既討好激進派,其他民主派不會反感,中間人士也會認為曾夠開明;保皇派不高興沒關係,反正此輩現在並非關鍵。況且,「雙英會」有歷史意義,不排除曾也在考慮身後之名;做中國人的政治領袖,縱不能民主,若然稱得上開明,也很不錯。退一步想,當年競選之際曾經誇下海口,現在主動提出公開在七百萬市民面前與對手辯論,起碼算是「玩了鋪勁」(哪怕當時的語氣像是要推進民主,而現在要做的是拒絕改革要求,以圖拖慢政改)。

除了這些現實原因之外,筆者認為還有一個較深層的個人原因,那就是曾蔭權的「華仁仔」因素。華仁書院辦學嚴謹,但風氣自由,若有學生言行出位出格,只要不是大逆不道,學校也聽之由之;課外活動林林總總,最吸引高材生的,就是它的辯論隊。本來,學校廣設辯論隊,是議會民主國家才有,香港是英國殖民地,遺風之下,一些學校也搞辯論活動;極權國家當然不來這套,領袖說話「一句頂一萬句」,哪容你青年學生或學會駁嘴?中國內地的一些優質學校,也是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有辯論隊的。

華仁很重視此活動,每有辯論,校方都有神甫前來觀戰,之後更會在其他神甫老師之間評頭品足,表現出色的學生獲另眼相看。影響所及,據說華仁的畢業生都有個「款」,就是能言善辯, 你看李大狀、梁大狀、涂律師乃至說話不慍不火有條不紊的孫公、出名三寸不爛之舌的林D9,極富攻擊性的邵善波等,便都是華仁佳品。

恐怕無信念立場

明乎此,曾特首提出搞大辯論,絕非偶然。筆者絕不擔心他的臨場表現,只怕他還是像做學生時那樣辯論,讓他當反方便當反方,話說得刁鑽利落,心中卻無自己信念立場,「做好份工」而已,有別於精誠篤信的馬英九。

不過,文鬥好過武鬥,辯論勝於賴皮,對曾特首此舉,筆者十分讚賞。另一方面,公社兩黨兵行險着,單一議題得票五十萬而達到政治運動臨界點,不是小勝那麼簡單,爭取得與特首公開在世人面前辯論政改,便是戰利品, 筆者知道了也很高興。然而,兩黨在五區公投事上的成就,不止於逼出一個辯論;在相當一部分選民心態激進化的情況下,公投之舉成功改變、改善了整個民主陣營的布局,其過程、結果與影響都和書本理論說的一樣。筆者今天就此稍作介紹。

競爭條件底下,政黨在政治光譜上如何分布的理論,始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賀鐵令 (Harold Hotelling) 的分析,後來的皮瑞斯葛特(Edward Prescott) 更把模型動態化。
二氏的經典分析本是關於商品市場裏的產品異化和寡頭競爭,但其模型應用到分析政黨在政治光譜上如何定位、怎樣挪移,卻一樣合適。為簡單起見,假定政治光譜只有一維,標示政治改革上的立場從反動到中間到激進。這個一維假設,在香港刻下相當恰當。我們可以畫出圖一。

這是五區公投運動之前相當一段日子裏的狀況。我們還可以簡單假設,那時的選民平均分布在光譜之上。注意,當時的民主黨和公民黨的個人風格、專業背景和政治立場都很接近,選民難以分辨,兩黨之間關係相對和諧,但其實競爭是零和的,競選的時候要協調配票,有時配錯,並不理想,宜把兩者之間的距離拉開,讓選民能區分清楚而自動選擇支持。

二之一

《信報》特約評論員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0年5月19日星期三

「我要有權選特首」

唐英年在演講期間,一名女教師吳美蘭發言,批評特首曾蔭權及一眾高官帶頭不投票,是反面教材,為學生樹立壞榜樣。她又高舉紙牌標語「我要有權選特首」,在場學生報以掌聲支持。

2010年3月16日星期二

來夜方長



作詞:林夕 作曲:黃丹儀 主唱:蘇永康+陳潔儀

(女)是眼睛沒法可承載 是昨天沒法敢期待
  模糊地描劃著將來 明白這幻覺便叫戀愛
(男) 就似生命裡的潮漲 令那海岸緩緩擴張
  才讓我與妳悄悄遇上 能用愛去印證世事無常

(男)猶如流星更改方向 (女)讓你再戀上
(男) 猶如奇蹟終於趕上 (女)終於也趕上
(男)有如地闊天長 (女)Ah...
(女)我怎相信來夜方長 (男)Hm...
(女)緩緩流水更改方向 (男)讓妳我戀上

(女) 茫茫人海終於趕上 (男)終於也趕上
(女)眼前遇見的
(合)沒法想 但這柔情 令海和天遇上

(女)像眼睛下了一場雨 用兩手沒法可留住
  流著淚來尋覓歡愉 難道你像某場流星雨
(男)是那些愉快的時間 令妳鎖在我眉宇間
  無論這個世界再耀眼 難及妳轉身一閃的璀璨

2010年3月2日星期二

袪魅與超越

More about 袪魅與超越

最近發現了此書,作者為王紹光教授。王教授現乃中大政政系的系主任,我在學時也跟王教授上過比較政治學及民主化兩門課,當時對於王教授的印象也不太深刻。不過,閱讀此書不久,發覺作者的筆觸頗具批判性,直指歐美式的民主是普世價值輸出,其實歐美式的民主(代議政制)是否真的普世合用呢?這議題的確值得商榷。除了民主之外,作者對於自由平等公義和公民社會等西方政治學的核心價值,也有深刻的討論,值得一看。

內容簡介

作者用批判的眼光,審視了政治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民主、自由、平等、公民社會,對它們的歷史與現狀做出了正本清源的梳理。

作者告訴我們,看清民主實質,首先需要「袪魅」——「民主的本源是抽籤制而非競爭式選舉」、有「選舉」不代表有「民主」,民主、自由必須建立在強有力的國 家基礎之上;然後要「超越」——美國民主的本質是金錢政治,中國完全可以用「人民當家做主」,超越「選主」式民主,實現真正的民主。

2010年2月14日星期日

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舊文轉貼: 何期淚灑江南雨 又為斯民哭健兒

按:信報少了 練乙錚,真係一大損失!

1997年6月4日 信報財經新聞 社評

匈牙利作家阿瑟.柯斯特勒(A. Koestle)在他那本以三十年代斯太林大清黨作背景的鉅著《正午無光》(Darkness At Noon)裏,寫主角茹巴碩夫在行刑之前和隔壁囚友的對話,發人深省。「如果讓你從頭開始,你會選擇什麼?」對話不是用聲音進行的;囚犯們只能在連接各室 的水管上敲擊密碼傳遞訊息。茹巴碩夫這位老布爾什維克默然良久,然後用他那副夾鼻眼鏡輕敲水管回答:「鑽研天文。」過了冥河,再喝前面那忘川之水,不再回 頭。

文革結束後,中共決定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但因政治體制不配套,激增的社會財富和機會,在封建意識和一黨專政的權力腐蝕作用下,使整個中國變成一個貪 污、官倒的汪洋大海。黨政機構因為集中了體制中的絶大部分權力,自然成為人民不滿的焦點。這種憤懣之情,因為沒有有效的宣洩渠道和正常的表達機制,終於轉 化為八九年的民眾運動,在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國的黨政心臟地帶-爆發。中共領導層當中,有的為了穩住局面,有的為了避免自己的貪污醜行曝光,聯手決定鎮 壓。軍方的坦克實彈清場後,在天安門周遭進行野蠻屠殺,死亡人數至今無法準確估算。之後八年裏,中國領導人不僅自己對如此重大事件隻字不提,還要求人民噤 聲,違者或是繫獄,或是流放;國內外成千上萬熱血青年,淪為「與西方國家一鼻孔出氣的反華分子」。影響所及,香港政治一分為二,兩岸關係疏遠,一國兩制受 衝擊、質疑,中英爭拗嚴重化,中美關係惡化......代價極大,對政府對人民來說,都是沉重之極的包袱。

中國人民、絶大多數中共黨員,包括眾多曾經痛心疾首、後來在內部紀律壓力和外國人刁難之下被迫改變立場指鹿為馬為中共辯護的,只要還有一點良心,心底裏都 知都八九民運是什麼一回事。可是,中國這個歷史大國裡的領導人,以往常要人民憶苦思甜往後看,如今卻要人民向前看向錢看,喝孟婆茶,忘記一切,怎麼可以 呢?現今中國,一講經濟,一就想起錢,二就想起官;錢和官加在一起就想起貪污、官倒、八九、六四。經濟到底是這個世界裏頭的東西,不同天文,如何是好?

我們絕對不應過分歌頌民眾運動。運動或有可歌可泣處,卻不應令我們忘記它只是反映社會的病態。六十年代的美國人權運動反映種族歧視;七十年代的香港反貪污 運動反映當時殖民政府腐朽。重要的是政府能夠從運動中解讀正確訊息,對症下藥。美國通過了《公民權利法》、《投票權利法》,香港通過了《防止賄賂條例》、 成立了廉政公署,都顯示這些政府從民眾運動中學到了東西,知所改正,不再胡來。其次,政府要懂得在事後把運動的地位升格,將之納入正史,成為建制的一部分 而歌頌之。美國和香港政府都是那麼做了。我們的中國政府又如何?八年來,輿論監督削弱了。「嚴打」聲音大,貪污官倒的技術卻日新月異。買幾輛水炮車,一些 橡皮子彈,以便日後鎮壓同類民眾運動時少死一些人,算是吸收經驗教訓了吧?殺死信差,信亦不看﹗過去的八年,在政治上端的是愚不可及。

我們呼籲北京黨政領導平反八九民運,實現民族和解。平反的各種客觀條件已經具備。當時主張鎮壓最力的陳希同已經作為全國最大貪污犯抓起來了,拍板鎮壓的鄧 小平死了,在台前主其事的李鵬快退休了。經濟方面,八年來發展可算順利,市場秩序穩定,深化改革的政策有社會支持,故平反所可能引起的震盪,中國黨政領導 層完全承受得起。況且中國人民忠厚寬大,從來不要求報復;反右、文革那麼多寃案,一旦平反,大家還不是一笑泯恩仇?

我們不知多麼希望摔掉六四包袱,也不知多麼希望中國領導人也摔掉六四包袱。中國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不容此事情拖沓下去了。第一步應做的事是多方面的對話。 不少民運分子承認當年的對抗過久過激;中國領導人也應對當時的鎮壓行動作出深切反省,承認錯誤。只有在對話的基礎上才可進一步發展出大家都可接受的穩定的 政治體制模式。

我們不能忘記。沒有人可以忘記;也不應忘記。鑽研天文、向前看、向錢看都可以,但中國人有良知,行屍走肉,總不會當太久的。

終審法院 前世今生



政府將終審法院列為保育中環的對象,到今天個人仍是感到有點茫然。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互相制約,這一向是我這個七十後港人的核心價值—記得當年念書時教科書也是這樣教我的—我想至少這一句不能算是殖民教育的荼毒吧。然後差不多二十年過去了,回歸十多年,京官提出了三權合作論……當港人引以為傲的「三權互相制衡」備受「三權互相配合」的侵擾,在這年頭,提出「保育終審法院」,不禁令人聯想到「另一重」意義。

雖然筆者深信捍衞價值比保育建築重要,可是今天要說的畢竟是建築本身。為避免那些令人擔憂的聯想,我們還是說得精確點好了:政府要保育的是一幢建築,位於政府山上,「終審法院」是該建築現時的功能,而建築物本身,一般被稱為「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

然而這仍不是其最原始的名字。這大樓原建於1842至43年,起初名為「莊士敦樓」。莊士敦是誰?

1841 年1月26日,英國軍人義律上校(Charles Elliot)派兵佔領香港,一般認為自那天起,雖然未有港督,但香港已成為當時英國的屬土。留意義律只是派兵,並非率兵,義律的英軍登陸香港島後,名義上雖由義律出任香港的行政官,但他本人多留在澳門辦公。再者,義律畢竟是軍人,不能專注於香港事務,於是他任命一位代理行政官,這位代理人的名字,正是莊士敦(Alexander Robert Johnston)。

只有在義律不在香港的期間,莊士敦才代理其職權。所以這位莊士敦的任期並不連續:分別是1841及1842年的6至12月。那兩年是香港的一道歷史夾縫:香港已由英國人管理,但仍不是英國殖民地。在這短暫的日子,莊士敦成了香港實務上的話事人,可說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個行政官員(administrator)【註】。

原名莊士敦樓

現在各位大概猜到「莊士敦樓」的由來了,原初這大樓是為莊士敦而蓋的官邸,只是樓未建成,莊士敦的「大老闆」義律,卻已被「大大老闆」維多利亞女王召回,即事頭婆明言香港不再由義律管了。至於為何義律失去女王的信任甚至被召回,那可是另一個故事了……這兒就暫且按下不表。

英國政府派來接替義律的人,正是砵甸乍。砵甸乍於1841年抵港時還不是港督,起初砵甸乍因忙於跟滿清政府談判,仍需要不時離港,所以需要一個代理人。本來砵甸乍沿用「上手」留下的莊士敦作為代理,可惜砵甸乍不太讚賞莊士敦的表現。然後到了1843年,砵甸乍回來香港長駐,正式成為第一任香港總督。這時正值莊士敦樓已落成,砵甸乍遂直接搬到裏面住,莊士敦樓就此成為總督的臨時府第。

失勢的莊士敦自然「無得留低」,只是這位可憐的先生,雖然,有幢以他命名的官邸,自己卻很可能連一晚也沒有在裏面睡過!

莊士敦樓建成時樓高兩層,及後擴建為三層,其時已設有地庫和兩個炮樓。

曾充當滙豐飯堂

第二任港督戴維斯亦一度住在莊士敦樓。直至1846年,戴維斯搬離莊士敦樓;後來港督府建成,莊士敦樓亦不用再當港督的「臨時屋」。其後大樓經歷多番易手,當過滙豐銀行飯堂及俄羅斯領事館。1879年,滙豐銀行董事庇利羅士成了大樓主人;到了1882年,大樓更名為「比更士菲樓」(Beaconsfield House),為的是紀念當時逝世不久的英國前首相狄士雷利(Benjamin Disraeli)—他是拱北爵士(Lord Beaconsfield)。因此,華人在那時起稱莊士敦樓為「拱北樓」—請留意,滙豐銀行總行大廈後面亦曾經有另一幢建築物稱為「拱北行」(Beaconsfield House);雖然英語名稱一樣,但此Beaconsfield House不同彼Beaconsfield House。

說回政府山上的「拱北樓」吧, 1915年,法國巴黎的外方傳教會(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購入拱北樓作為行政總部—傳說售價為38萬元。傳教會接管大樓後,作了大規模的重建,最明顯的改變,是在大樓的西北隅加建了一座圓頂小教堂。大樓外牆一塊小石碑上,刻有這項改建工程的竣工日期:1917年3月17日。另外,在大樓背後多了一安放聖像的壁龕,亦保留至今。

香港日治時期即「三年零八個月」期間(1941-1945),日軍曾經佔用大樓為日本憲兵總部。1945年8月,香港重光,當時香港輔政司詹遜(Franklin Charles Gimson)曾於大樓成立臨時政府總部。

1953 年,香港政府購回大樓,最初為香港教育署總部,1965年改為維多利亞城地方法院,其後,於1980年再成為香港最高法院所在地。1983年,大樓再改為香港政府新聞處辦公室,1989年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7月1日起,該大樓用作香港終審法院,直到現在。

大樓現時樓高三層,屬於新古典建築物,以花崗岩和紅磚蓋成。二樓和三樓有露天遊廊,現已封閉。至於大樓內部,則仍保留質佳工細的木樓梯、穹形屋頂、地下大堂的柱樑,以及天井等。大樓的斜坡,由花崗岩牆鞏固着,建於十九世紀,但部分石牆現已由一道更鞏固的新護土牆代替。

預計終審法院將於2014年左右搬遷,這座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將於數年後空出作活化再用。

滿載法官回憶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將於今年8月退休,早前於1月11日,李國能主持任內最後一次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演辭中他這樣說過(譯文):

「日後,我定會懷念這座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這個地方畢竟見證了法院的成長,還載有我在任內經歷挑戰的回憶。然而,我們都總是要邁步向前。」

李國能對「三權互相制衡」的堅持,我們不會忘記。建築也好,價值也好,想保留的話,總不能單靠一個人,而是要所有珍惜它們的人去捍衞。前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也好,終審法院也好,在往後的日子,都要靠我們保護。 

註 A Biographical Sketch-book of Early Hong Kong, G. B. Endacott,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5

文 林思華

《轉載自信報副刊》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烏龜背蝎子過河的教訓—天性使然

香港顯然缺乏為理想從政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因為「天地人」都唯北京是瞻。

中國如今正在國際間崛起,全民冒着洋人的銀彈前進,「銀紙」多得不得了,是所謂二G之一,頗有能與老美平分天下的架勢;這種氣焰令她天不怕地不怕,當然更不怕香港不就範!

在距今二十多年前的一九八四年一月十三日(當時「八十後」還在牙牙學語),筆者寫了一篇短評,題為〈烏龜背蝎子過河的教訓〉(收台北《賦歸風雨》),如今翻看似乎不失時效,茲錄其中的「一則寓言」供大家玩味—

「蝎子要過河,苦於不通水性,在岸邊逡巡;忽然見到烏龜在水濱休息,遂上前對烏龜說情,希望烏龜能背牠到對岸去。
「烏龜一見蝎子,早已魂飛魄散,遑論要背牠渡河,當下自然婉轉推辭;蝎子不僅其毒無比,而且聰明透頂,烏龜的反應早在其預料中,因此不慌不忙地請烏龜不必害怕,因為如果蝎子螫烏龜一下,後者固然會葬身河底,前者不擅泳,亦會同歸於盡。蝎子耐心地分析這種利害形勢後,對烏龜真摰地說:『龜兄,你想我會做這種害人害己的蠢事嗎?』烏龜一想,對啊,蝎子為了本身利益,一定會破例不下毒手的。於是決定做一次『善事』。
「烏龜背蝎子過河,最初相安無事,和平共處;可是,不一會,烏龜尾部突然感到一陣劇痛,接着暈頭轉向,知道被蝎子螫了一下,已中劇毒,生命危在旦夕,但牠不明白蝎子為何不顧本身安危,因為牠們正處河心急流,龜死蝎亡,對誰都沒有好處,於是牠要從蝎子口中知道真相,不然死不瞑目,哪知毒蝎的回答出人意外,牠說:『龜兄龜兄,難道我不知螫你一下我們就會一同葬身河底嗎?可是,這是我們蝎子的習慣,要改亦改不來啊!』……。」

中共有權不會不用,這是黨性使然,因此,即使可能危害本身利益亦不惜用之;如今情況更為嚴重,因為她自以為羽翼已豐入水會游出水會飛,不但敢與美國硬碰,已成囊中物的香港,當然更可予取予攜,港人意願也者算老幾!在香港為理想以行動搞政治,風險比過往任何時機都要高,從政者能不警惕?


《節錄自信報財經新聞‧林行止專欄》
More about 賦歸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