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10年8月16日星期一

遵守小道理,少講大道理


凡事從平地做起,多務實、少講大道理
郭校長說得好!

我七十年代初從台灣赴美國求學,隨後在美從事教學、研究和高教管理三十多年,其間一直關注台灣和中國內地的發展,對西方與中國社會文化的異同有一些感受。二〇〇八年到香港城市大學擔任校長以來,置身香港社會,更有了親身的體會,於是以任職香港高等教育界以來的所見所思,與各方友好討論了高等教育界所反映的一些社會和文化現象。

中國沒有世界一流大學

今年五月,多所世界著名大學的校長在南京參加「第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其中包括耶魯、牛津、斯坦福等世界級大學的校長。問及中國高校距離世界一流大學尚有多大的差距,好些校長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的大學教育比美國至少落後一二十年。北京大學前校長許智宏更坦率地指出,中國目前沒有世界一流大學。這種想法與我所體驗到的不謀而合。

據我的觀察,以及在國外生活工作多年的體會,目前大學教育落後的原因之一其實也是中國內地、台灣、香港社會文化的一個特徵:即小道理不遵守,大道理氾濫。社會上許多人誇誇其談,大講高尚的教條,然而不少人對工作和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規章制度等具體準則卻置若罔聞,自行其是。有趣的是,社會期待大學擔當「全人教育」的任務;難道不了解到了大學階段,許多青年人的心思已有歸屬,而大學還有重要的專業知識要傳授給學生。

《禮運 大同篇》中有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男有分,女有歸,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裏描述的大同世界、理想社會,還有台灣社會隨處可見的題詞,如「忠、孝、仁、愛」,及香港社會喜提及的「全人教育」等等,都是中華文化中的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則是另一番氣象。

大樓甚多 「心件」不足

中國內地到處可看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政令宣傳標語,其中充滿著專橫可怕的詞語;內地和南台灣的街頭,行人與汽車爭搶道路;香港人仕雖有交通的便捷,上下地鐵時仍東擠西扯,令人扼腕嘆息。

有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做事或做人,在講大道理前,為何不先從遵守小道理做起?大學教育方面,我們的硬件、軟件已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無幾,內地高校近年來的校園建設日新月異,令人讚嘆,大樓蓋建得愈來愈豪華。但有一樣很重要的因素:「心件」,卻似乎仍有所不足。我所謂的心件,就是「soul-ware」,指的是心靈方面的要素,也就是我一向推崇並鼓勵的高等教育界的professionalism(專業精神),以及作為知識分子最基本的integrity(操行尊嚴)。

早年讀書時,總覺得美國、歐洲人奉行個人主義,而國人強調民族、國家,所以認為「我們最好。」在西方工作多年後,才體會到中國人其實最「個人主義」,西方人在團隊精神、合作方面反而做得較好。

美國的大學雖然不講「全人教育」,卻在無形中給予學生全人教育的示範;美國社會不灌輸「愛國主義」,美國人卻甚具愛國的情操。因此,中國大學、中國社會的「心件」如要改進,就應該擺脫空洞的教條;先從遵守小道理做起,避免亂講大道理。
重視金融 忽略科工
當社會追求民主時,有些人往往忽略了人道章法、操行持守(integrity);沒有爭得民主,已先失掉文明。大學校園是社會的縮影,雖有可供遵循的規章制度,甚至有許多詳細、繁瑣複雜的政策,但是抗爭、黑函、情緒發洩反而不時發生;為了處理這些不滿的情緒,結果又推出更繁瑣複雜的規章,致使制度愈來愈龐大、複雜。就這一方面來說,真是比西方更重「法治」,而西方在決策方面反而更重「人治」,也更有效率。

這些現象表明了,不遵守小道理,大道理難以行得通。若把街頭政治帶入校園,則學術獨立遭到侵蝕,實不可取。倒不如凡事憑依據、講道理,少談論空洞、人云亦云的概念。

除此之外,我在香港還觀察到另外一種現象,即香港學生升學選擇專業時,大多以金融、商科為首選,而科技和工程往往被視為最後的選擇,科工教育在社會上也似乎不太受重視,如此現象在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極為罕見。

因為歷史和地緣的影響,目前香港的經濟以服務業、金融業為主要支柱,但我們仍須重視科技和工程科目教育,因為二十一世紀是高科技快速發展的年代。當今全球愈來愈一體化,作為文化主流的科技,香港與中國內地乃至外部世界各地區的聯繫日益緊密,從事科工專業者的前景只會愈來愈廣闊。何況科工的發達還能增強社會中產階層的實力,減少貧富懸殊的社會問題。

我們的高等教育以國際化著名。所謂國際化,就是在各方面追求達到國際先進標準,除了注重英語能力,在其他領域的國際化進程中,全體教育工作者在守規則、對社會負責(accountability)、遵守法制上,可再進一步加強。不可否認,兩岸四地與西方甚至日本相比,目前仍有距離;在教研合一、學術獨立及政教分離的準則上也仍有改進的空間。

凡事要從平地做起

但今後的趨勢遠比當前的距離重要。多年前流傳過前總理周恩來陪同毛澤東會見首位訪華的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一則軼聞。據說尼克森當時問,中國人為何總是彎着腰走路,而美國人走路都是挺直腰的。周恩來答道:「走上坡的人必須彎着腰;只有走下坡的才不得不挺直腰。」以此暗喻中美兩國一升一降的發展勢頭。

三十多年過去了,按總體國民生產總值計算,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有信心,只要努力不懈,凡事從平地做起,多務實、少講大道理,我們可以真正成為高等教育中高品質、高品味的世界先進。
本文為郭位教授在一個公開研討會上的演講摘要;郭位教授為香港城市大學校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