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11年1月29日星期六

新舊戰友憶華叔 莫樹錦 : 遇上張三丰


一個是民主領袖,在民主運動中角色舉足輕重,追隨者難以盡數;另一個是肺癌權威,閒時夥美女主持飲食節目、在雜誌寫專欄,既是醫生又是名人,外間簡稱他為「靚仔醫生」。兩個看似互不相干的人物,卻因為一場病患,搭成一個「人生交叉點」。

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去年初證實患上第四期肺癌,隨即轉介給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診治,這對醫生病人組合,去年雙雙獲得「香港癌症基金會」邀請,擔任講座嘉賓,以他們的號召力去鼓勵病人勇敢抗癌。

癌症醫學講座的嚴肅沉默,遭直率幽默的司徒華一下「爆肚」打破:「我都有一個問題想問你的……我只係有一個感覺,你幾有型,我想知你每日點整個頭?」要知道名人同場,總是擦出火花。

華叔眼中的「型男」醫生,對華叔印象又是怎樣?莫樹錦以俠骨丹風四字形容,首次約見,「少少像太極張三丰,很有氣魄」!他們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十分饞嘴。華叔愛吃鰻魚飯、臘腸,但家人嚴禁,憂慮食物「太毒」,會影響病情。或許是因為莫樹錦感受到華叔的渴求,也幫忙說項:「科學上沒有什麼不可以吃的……鰻魚飯、臘腸卷,這些他的家人一聽就皺眉頭,但他一聽就流口水,我當然企在他那邊!」

首次見面,談病情、治療方案,普通人恐怕是恐懼憂患,過去面對不少風浪的華叔卻是泰然面對,「他(華叔)只說了一句:『我相信你,就照你意思去做啦!』這句對行醫的人來說,很重要」。華叔的感染力不止在民主路途,更在其他風浪上,「個病來到,也咬緊牙關面對,永不言敗」,他甚至形容癌症是「祝福」,指要好好打這場仗,因為有很多事情要做。連醫生也不禁佩服這位病人來,「有這股勇氣生存的人,是值得敬佩的」。人的相互交流,有時不必語言。

華叔將一生貢獻予爭取民主,連重病、接受療程也把這個掛在心頭。他最擔心是能否出席去年的六四晚會,「原來一早知道要去六四,看看化療療程的日程,要令身體復元,以至能夠去到六四……one of the first thing in mind,我們傾談到六四一定要掂!六四時個身體狀況是能夠去到六四!」

去年底,民主派收到一個重大喜訊,就是《○八憲章》起草人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香港方面,初時只有兩人獲邀,其一是華叔。後來很快地,支聯會已決定由時任副主席的李卓人代為出席。

原來華叔已重病,更不用談乘長途飛機,莫樹錦憶述,「其實他無問過,但也知道不需要問啦,正在聞氧氣,也知道不能上飛機」。華叔未有進一步詢問自己能否出席,但在病房內,不忘告訴他人自己有份獲邀。

相信劉曉波獲獎是上天安排的禮物,讓華叔帶着喜樂離開!

莫樹錦簡介

今年50歲、擔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的莫樹錦,在1984年加拿大阿爾伯納省大學醫科畢業,1989年在多倫多瑪嘉烈醫院考取腫瘤內科院士資格。1996年回港,從事「內科腫瘤學」的科研工作,專攻肺癌,被視為業界中的權威醫生。

方蘇:不要把他神化

不經不覺間,方蘇認識了司徒華原來差不多近四十年了,當年還是大學生、小伙子的他,轉眼已是塵滿臉、鬚如霜,人已到了60歲之齡;而當年只是40歲的司徒華,如今亦魂歸黃土!

曾是《七十年代》編輯、現在是畫家的方蘇,1973年認識司徒華。當年,社會發生了文憑教師事件,那年他還是中文大學學生會的外務副會長,既是「好事之徒」,定必「八卦」那年的社會大事,於是跟運動搞手司徒華相見。「我們叫他做司徒!」

「那時華叔很瘦,他是標準的『煙剷』,煙接煙駁住食,佢自己都說『無不良嗜好,只是每日兩包駱駝!』」方蘇還說,那時對於這一位前輩,只覺得他作風霸道。可是,他認為這是那一代人的處事作風,「司徒」至少會讓他發表意見,「他當然覺得自己是對的,人人也是如此,否則不能說服自己幹下去」。

方蘇隨後三十多年的日子,不時有機會與司徒華碰面、合作。他畢業後從事給教師看的刊物出版工作,教協那時也出版了同類刊物,大家算是同行。

到後來,方蘇參加了天地圖書的工作,初時是管行政的事,最後卻陰差陽錯,跟着李怡參與了從天地分拆出來的《七十年代》雜誌。他與司徒華再在交滙點上相遇!

「1978、79年,《七十年代》登了文章,冒犯了北京某些權貴。」結果雜誌被迫與天地圖書分家,需要另外集資把雜誌延續下去。

「那時,教協有一班人同意雜誌的方向,同意注資入雜誌讓雜誌繼續出版。」方蘇說,那時他是管數的,知道教協在司徒華的呼籲下,共籌得數十萬元給《七十年代》,當時來說是一筆大數目!

「我們無主動找他,是他主動找我們!」

「司徒能夠成為一個人物,當然有他獨特之處。」他建立了八萬名會員的教協、成立了支聯會,過去二十年堅持平反六四,那是其功;但也有一些做法卻未必為方蘇所認同,就像去年的政改方案。但人畢竟只是凡人一個,有長有短,最重要還是以「平常心對待,不要把他神化」!

在方蘇心目中,司徒華是「司徒」,不是華叔,一切恍如他筆下,坐在維園年宵攤檔為市民寫揮春的一位長者,不是高高在上,而是相知相識多年的故友。「有一年,支聯會朋友叫他立即拿壺茶來給他!我立即拿着茶壺往維園去!」方蘇笑着說起往事,過往一切彷彿又到眼前來!

方蘇簡介

方蘇1951年生於廣州,1981年至1998年期間出任時事刊物《九十年代》執行編輯,並曾任記協執委。1998年《九十年代》結束後,重拾畫筆,全職投身畫畫。

採訪、撰文:何素文、江麗芬

攝影:黃俊耀

版面設定:楊慶祥

編輯:李海潮

【轉載自信報政在生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