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2011年1月27日星期四

飛奔求生 三窟自保

■兔子以善於奔跑出名,所以跑得快,皆因其無「殺人利器」且體形較小,不得不以快速奔跑逃開巨獸撲殺,久而久之,「訓練有素」,便成為非肉食動物快速的代表(野兔每小時跑五十六至七十二公里,最慢的綿羊十七點五公里,最快的豹一百零四至一百一十二公里),數千年前已有飛兔之名,善跑的馬因而被冠以兔名,如大家熟知呂布的坐騎便稱為赤兔(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淮南子.說林訓》說「人莫不奮於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馬,則逮日歸風。」其意為時人熟悉奔跑最快的動物為兔、犬、馬。兔子是賽跑冠軍,中外皆然,這從歐洲有八腿兔的傳說可見—四條在背四條在腹,四背腿跑累了便翻身使用四腹腿接力再跑。古人沒有「科學知識」,對不解物事充滿想像,八腿兔是其一;我國則有《山海經山經柬釋卷一》的〈南山經〉所列各種怪獸怪禽,按《山海經》自漢代以降,均被視為「地理類書籍」,至清代才列為「小說類」;八腿兔顯然亦是「小說家言」。總而言之,無論古今中外,都有「馳若兔之飛」的形容。希臘的《伊索寓言》那則「龜兔賽跑」,奉勸能幹者不可懶惰,其以兔為主角,正是牠跑得快有代表性之故。

■在十二時辰中,卯屬正東,東方是日、月初升的方位,故稱卯為門,進而說「月中有玉兔,乃卯之屬」。有說「兔十二屬卯位,處望日,月最圓,而出於卯上,卯,兔也,其形於月中,遂有足形。」又因兔口有缺,與月缺相配,月中有兔說更言之鑿鑿,戰國時屈原的《天問》已有此問:「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兔)在腹。」意謂月亮不知有何能耐,竟能起死回生,晦暗了又能復明;月亮為什麼養育着顧菟(蟾蜍和兔)在腹中,這對牠有何益處?月亮「養兔」(月亮因此有玉兔的別稱)當然有目的,而目的在讓牠為西王母娘娘搗藥,不過,此說至唐代已改為「嫦娥(嫦娥為后羿的妻子,偷服西王母娘娘賜乃夫的靈藥而奔月)搗藥」,時兔與嫦娥為伴,但搗藥的是嫦娥,兔只是服侍在側。

西王母娘娘的玄霜仙丹(也稱蛤蟆丸)是長生不老藥,白兔和嫦娥服後都長生不死,終年無休搗藥;由於長壽(長生不死),加上多產,兔遂為農業社會老百姓崇拜。李白的〈擬古十二首,其九〉︰「……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月兔空搗藥,扶桑已成薪……。」寫的是對靈藥虛幻的感歎。按扶桑成薪是說時間飛逝神木已枯朽;《淮南子.天文》指「日拂於扶桑」即太陽從扶桑樹下升起;日本自以為是日出之地,因名扶桑。

不過,別說在人類已能登月的現在,東漢時王充便在《論衡》中指出「月中兔實為月氣」,即月中無兔,在地球上望有朦朧兔形異影,只是月亮所聚氣體之形;宋代的王安石更進一步,認為「月中彷彿有物,乃山河影也」。蘇軾〈鑒空閣詩〉最後兩句為「妄云桂兔蟆(蟆,蟾蜍),俗說皆可屏」。說的當然是關於月中有桂樹白兔及蟾蜍的傳說皆不足信。

■我國古今文學作品中寫兔的不少,王迅《兔寄明月》(社科文獻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的〈中國文學作品中的兔〉說之甚詳,http://www.gg-art.com/中華博物網則記錄了不少兔成語,亦可參攷。在這眾多「兔文獻」中,筆者認為《淮南子.說林訓》有兩則與商業社會有關的寓言,比較有現實意義。其一為「逐鹿者不顧兔,決千金之貨者不爭銖両之價」,意思是說獵鹿人追逐獵物時不會顧及同時出現的兔子,這便如做大生意的人不會計較小價錢。這種比喻令筆者想起《水滸傳》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徑劫單身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寫黑旋風李逵接老娘去與他共住:「……趁午更曉星殘月動身趕路,約行了數十里,天色漸漸微明,去那露草之中,趕出一隻白兔兒來,望前路去了。李逵趕了一走,笑道,那畜生倒引了我一條路。」如果李逵有「逐鹿者不顧兔」之想,便不會趕小兔耽擱時光誤了正事。其一為「兔走歸窟,狐死首丘」,意謂兔子滿山跑,最後還要回窟……,這和人有落葉歸根的想法如出一轍。

■兔成語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守株待兔」、「狡兔死良狗烹」及「撲朔迷離」了。前者見《韓非子.五蠧》:「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犂的木柄)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人)所笑。」此說因明馮夢龍的「暢銷傳奇」《喻世明言》第十八卷〈楊八老越國奇逢〉加以引用而家傳戶曉:「妾聞治家以勤儉為本,守株待兔,豈是良圖。」;中者出自太史公之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說「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記.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三)》則說「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吳越春秋.夫差內傳》:「狡兔以(已)死,良犬就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顯然脫胎自司馬遷之言)。這些說法,均對「狡兔」並無憐惜之心,對「良狗」則寄予同情,相對現實生活中兔是弱者,這種說法令不少人為兔子抱不平。而表象與兔無關的「撲朔迷離」,出自《樂府詩集.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為雄兔的腳亂動,雌兔眼睛半閉,但奔跑起來就分不清雄雌。

至於「兔死狐悲」,典出《宋史.李全傳》:「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獨存?」而「民間傳奇」說兔與狐發誓同生死共患難,聯手以對付大敵獵人,及後獵人射殺兔子,狐狸「抱屍」痛泣。這是表彰「物傷共類」的悲痛,亦是表彰「義氣」的傳說,卻與現實大異其趣,以獵人不會錯過帶走死兔而狐狸不會放過一頓「盛宴」!

還有,不能不提的是成語「狡兔三窟」,典出《戰國策.齊第四》:「馮諼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今居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孟嘗君予車五十乘,金五百斤,西遊於梁……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馮諼為孟嘗君營造三個可安身之處,等於得到三重保險。顯而易見,「狡兔三窟」是一種防守策略,今人仍用,不過,以「狡猾」形容弱小無力的動物如兔子,並不恰當,以兔子「多挖深洞」,不過在走避食肉獸的撲食,因此說其「狡猾」何如說牠「機靈」。

■兔性溫馴,警覺性高,一見異動一聞異聲便逃之夭夭,反應神速,遂有「兔起鶻(隼、獵鷹)落」及「守如處子,動若脫兔」等成語,guarded as a virgin, swift as a hare肯定譯自後句,此句脫胎出自《孫子.地篇》︰「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孫子認為「兵貴勝,不貴久」,主張用兵要速進速退、速戰速決,兔子具有這種特性,這正是無利爪無利齒的兔子在弱肉強食世界中能「世代繁衍」的根本原因。出於對兔子的喜愛及對其一年數胎不斷繁殖的崇敬,卯年出生的人,便被定性為溫文爾雅、善良純潔、活潑可人,在「無後為大」的農業社會,多產的兔子更被視為「多子多孫」的膜拜對象。

美國《花花公子》俱樂部的女侍應作兔子打扮,稱「兔女郎」(Bunny Girl),雖然此名之得是從伊利諾州一家叫做「小兔之家」(Bunny's Tavern)的招牌女郎而來,以《花花公子》創辦人赫富納為伊大學生,經常光顧此小客棧並獲得靈感,而有「兔女郎」侍應之創舉。由於意頭佳且穿得少,「實惠經濟」,「兔女郎」大受顧客—主要是男顧客—歡迎以至成為美國式消費文化的一部分。

兔年說兔.四之二

【轉載自信報林行止專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