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談談我在讀書筆記中摘下的另一句名言:
巴特里克.亨利 -「不自由,毋寧死」
這句名言非常流行,但不是很多人知道它的出處。雖然沒有什麼人會否定它,卻很少人會實踐它:當真正面臨自由與死的抉擇時,多數人恐怕都不會選擇死。
但自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需求,自由是所有人權的基礎,也是良好制度的基礎。法治的目的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因為人的自由的最重要和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以侵犯他人的自由來獲取自己的自由,因而需要法律權利的保護。民主是每一個人的自由意志在政治權利上的體現,所民主制度的基礎也是自由。
這句話來自一七七五年美國獨立戰爭時一位政治家巴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的一篇演說,,當時美洲的殖民者與英國宗主國已經進行了歷時十年的長期談判而無結果。亨利發表演說表示,「難道生命就麼可貴,和平就這麼甜蜜,竟值得以鐐銬和奴役作為代價?全能的上帝啊,制止他們這樣做吧!我不知道別人會如何行事;至於我,不自由,毋寧死!」
最後這句的英文原文為: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 準確的譯法是「給我自由,或給我死亡。」但不知哪位高手譯為「不自由,毋寧死」,使這句話的中文大為流行。
自由真的是比生命更重要嗎?許多人一世為奴,是因為他從沒有嘗到過自由的滋味;如果一旦嚐過自由的滋味,那就寧死也不願意再做奴隸了。因而,有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一首名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標籤
Book Reviews
(10)
Buddhism
(1)
Canton Pop
(13)
Chinese Classics
(6)
Chinese Culture
(13)
Concert
(6)
Copy and Paste
(47)
Dairy
(96)
Delicacies
(1)
Drama
(22)
Global
(2)
Leisure
(75)
Miniatures
(1)
Movie
(7)
Musical
(7)
Newspaper cutting
(45)
Philosophy
(8)
Politics
(26)
Soap Operas
(1)
Stamp
(1)
Theatre
(18)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2012年8月9日星期四
春華秋實杜國威 盼續經典二十年
「你你你為了愛情……今宵不冷靜……」相信大家都不會對這首《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主題曲感到陌生。二十年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舞台劇甫推出就大受歡迎,連帶主題曲也街知巷聞,這個劇本還成為不少內地大學教授的研究課題。
揚名長江北
對於編劇杜國威(杜Sir)而言,有代表作當然開心,但「二十年來大家只記得這個劇,其實我不斷有新的創作」,杜Sir的經典創作其實不少,除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還有《南海十三郎》,兩劇也獲香港電影金像獎,而後者更獲台灣金馬獎,「《南海十三郎》這套戲吸引了很多內地學者研究,我最開心的是知道天津的南開大學、北京的大學、上海,甚至江蘇的大學的教授們,也用這個劇來做論文,跟學生研討,透過學術的推動,我的名字才能令長江以北的人也認識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在金融和經濟方面穩佔一席位,但在藝術文化領域卻鮮有傑出的原創作品,但杜Sir創造了奇迹。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但這兩個劇太紅也有個缺點,它們成為我的包袱,這二十年來,我也創作過其他作品,如《劍雪浮生》和《遍地芳菲》等,但風頭總是給《春天》和《南海》搶去。」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固然是舞台劇經典,但同時也成為杜Sir的創作包袱。二十年後的今天,他決定放下包袱,但如何放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經典延續,春去秋來,所以,他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
杜Sir為《香港話劇團》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一來是慶祝劇團成立三十五周年,二來是希望再造經典。杜Sir用四位女孩子的故事去包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至今天國內和海外仍有華人在演這個劇,之前還推出了電影版和電視劇版,「因為這套劇太受歡迎了,碰巧國內的人也熟悉,我跟《香港話劇團》說不如我寫個續集,反正那四位女主角在二十年後仍漂亮動人,沒有老過,哈哈。」
秋天兄弟情
「如果你有看《春天》就知蘇玉華飾演的鳳萍,生了個兒子叫Danny,而羅冠蘭飾演的露露,也有個兒子叫Bobby,這次主要寫這對結拜兄弟的故事。」一個引人入勝的劇本,總會加入一些人性衝突,「男人的故事比女人難寫,女人和女人之間只要一句『我比你漂亮』就輕易造成衝突,引申出精采情節,但男人除了女人和錢以外,很難有重大的衝突,所以今次也是寫情。」
新瓶舊酒抑或舊瓶新酒從來都不重要,只要是有水準的創作,觀眾自然會受落,《我和秋天有個約會》甫上演票房已報捷,連加開的場數也在數日內售罄。但《秋天》能否成為經典,可能要二十年後才能下定論,但看觀眾的反應,要延續經典相信不太難。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揚名長江北
對於編劇杜國威(杜Sir)而言,有代表作當然開心,但「二十年來大家只記得這個劇,其實我不斷有新的創作」,杜Sir的經典創作其實不少,除了《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還有《南海十三郎》,兩劇也獲香港電影金像獎,而後者更獲台灣金馬獎,「《南海十三郎》這套戲吸引了很多內地學者研究,我最開心的是知道天津的南開大學、北京的大學、上海,甚至江蘇的大學的教授們,也用這個劇來做論文,跟學生研討,透過學術的推動,我的名字才能令長江以北的人也認識到。」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在金融和經濟方面穩佔一席位,但在藝術文化領域卻鮮有傑出的原創作品,但杜Sir創造了奇迹。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但這兩個劇太紅也有個缺點,它們成為我的包袱,這二十年來,我也創作過其他作品,如《劍雪浮生》和《遍地芳菲》等,但風頭總是給《春天》和《南海》搶去。」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固然是舞台劇經典,但同時也成為杜Sir的創作包袱。二十年後的今天,他決定放下包袱,但如何放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經典延續,春去秋來,所以,他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
杜Sir為《香港話劇團》寫了《我和秋天有個約會》,一來是慶祝劇團成立三十五周年,二來是希望再造經典。杜Sir用四位女孩子的故事去包裝《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至今天國內和海外仍有華人在演這個劇,之前還推出了電影版和電視劇版,「因為這套劇太受歡迎了,碰巧國內的人也熟悉,我跟《香港話劇團》說不如我寫個續集,反正那四位女主角在二十年後仍漂亮動人,沒有老過,哈哈。」
秋天兄弟情
「如果你有看《春天》就知蘇玉華飾演的鳳萍,生了個兒子叫Danny,而羅冠蘭飾演的露露,也有個兒子叫Bobby,這次主要寫這對結拜兄弟的故事。」一個引人入勝的劇本,總會加入一些人性衝突,「男人的故事比女人難寫,女人和女人之間只要一句『我比你漂亮』就輕易造成衝突,引申出精采情節,但男人除了女人和錢以外,很難有重大的衝突,所以今次也是寫情。」
新瓶舊酒抑或舊瓶新酒從來都不重要,只要是有水準的創作,觀眾自然會受落,《我和秋天有個約會》甫上演票房已報捷,連加開的場數也在數日內售罄。但《秋天》能否成為經典,可能要二十年後才能下定論,但看觀眾的反應,要延續經典相信不太難。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標籤:
Dairy,
Drama,
Newspaper cutting
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2012年6月4日星期一
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2012年4月17日星期二
雖貧亦樂
轉角 - 陳雲
(2012年04月17日)
與友人在深水埗某粥麵舖解飢。綠色格子的地面,白鐵皮鍛造的圓桌面,筷子筒也是白鐵皮鍛造,牆上餐牌用紅漆手寫,街市數碼字標價,下端的價錢用白紙條遮蓋。多年來,餐單不變,但加價了,只好在價錢的一欄貼上紙條另寫。
我點了魚蛋河粉,十八元,友人點了鯪魚球粗麵,二十三元,價錢便宜,只是門口煮煲仔飯,麵舖要擋隔熱氣攻入,後邊的風扇開大了,令我背脊受寒。食了熱魚蛋之後,就不覺寒了。這時有個男人拖了膠皮箱入店,帶一少婦,一子一女。男人向友人說:「請不必動,我將皮箱靠牆就是。」如此皮箱便挪到友人右側。皮箱磨得老舊,不知是無輪的還是輪不能動,皮箱要用尼龍繩綁在摺疊的鐵車子上。
男人開始與小孩談食。他向一個說:「醫生說你病了,只能食寡淡的,這次有多清淡食多清淡。」又向另一個說:「這裡有煲仔飯,鹹魚肉餅的也有,既開胃又正氣啊。」「爸爸,皮蛋鹹肉粥是甚麼來的?」「皮蛋鹹肉粥也不知道?隔夜煮熟豬肉,用粗鹽醃住,第二朝撕開煮粥,再加切片皮蛋,得閒爸爸煮給你食。」
「爸爸,豬手麵好好食,你試一試吧。」「噢,伴麵的菜也有三種選擇:菜心、芥蘭、生菜。」兒子點了雲吞麵,男人說:「你怎麼這樣沒有創意,次次都叫雲吞麵的?」其妻背對住我,看不到臉容,說話好輕,也不多搭話。
伙計見他們品評店裡的菜,五六分鐘,都品評透了,也不催促他們。結果他們叫了三碗雲吞麵,一碗豬手麵。豬手麵是爸爸的,妻兒食雲吞麵。我和友人都吃完了,我起身,才發現男人早已食完。只是逗兒女談笑,他的豬手全分給妻兒食了,自己食淨麵。對了,剛才隱約見到他將麵碗裡的肉夾來夾去。父是四十來歲,也快五十了,矮胖,有點麻臉,妻卻是白嫩,快三十歲的少婦,兒女長得白淨標致。我見此景象,感動得幾乎流淚。臨走,多看了靠牆的膠皮箱一眼。皮箱好舊,綁在鐵車子上的尼龍彈弓繩也鬆垮了,皮箱歪歪地放在車子的底架上。這麼一家四口,就拉拉扯扯的在深水埗過日子。不曉得男人是做甚麼行檔,穿的只是內衣背心加短袖衫短褲。
我看了壁上的餐單,雲吞麵是最便宜的一種了,十八元。大件夾抵食的豬手麵,也是十八元。這是店裡最便宜的餐,他們是沒得選擇的,但也談了好久,你逗我我逗你,樂了一陣子。
櫃檯收錢的老闆娘,我掏五十元,她從白鐵皮鍛造的、磨得發白的散銀架找回九元。自始至終,最沉默的是老闆娘。她只是靜靜地將南乳豬手麵和柱侯牛腩麵弄得與雲吞麵和魚蛋粉同價,使得貧民有個選擇。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2012年04月17日)
與友人在深水埗某粥麵舖解飢。綠色格子的地面,白鐵皮鍛造的圓桌面,筷子筒也是白鐵皮鍛造,牆上餐牌用紅漆手寫,街市數碼字標價,下端的價錢用白紙條遮蓋。多年來,餐單不變,但加價了,只好在價錢的一欄貼上紙條另寫。
我點了魚蛋河粉,十八元,友人點了鯪魚球粗麵,二十三元,價錢便宜,只是門口煮煲仔飯,麵舖要擋隔熱氣攻入,後邊的風扇開大了,令我背脊受寒。食了熱魚蛋之後,就不覺寒了。這時有個男人拖了膠皮箱入店,帶一少婦,一子一女。男人向友人說:「請不必動,我將皮箱靠牆就是。」如此皮箱便挪到友人右側。皮箱磨得老舊,不知是無輪的還是輪不能動,皮箱要用尼龍繩綁在摺疊的鐵車子上。
男人開始與小孩談食。他向一個說:「醫生說你病了,只能食寡淡的,這次有多清淡食多清淡。」又向另一個說:「這裡有煲仔飯,鹹魚肉餅的也有,既開胃又正氣啊。」「爸爸,皮蛋鹹肉粥是甚麼來的?」「皮蛋鹹肉粥也不知道?隔夜煮熟豬肉,用粗鹽醃住,第二朝撕開煮粥,再加切片皮蛋,得閒爸爸煮給你食。」
「爸爸,豬手麵好好食,你試一試吧。」「噢,伴麵的菜也有三種選擇:菜心、芥蘭、生菜。」兒子點了雲吞麵,男人說:「你怎麼這樣沒有創意,次次都叫雲吞麵的?」其妻背對住我,看不到臉容,說話好輕,也不多搭話。
伙計見他們品評店裡的菜,五六分鐘,都品評透了,也不催促他們。結果他們叫了三碗雲吞麵,一碗豬手麵。豬手麵是爸爸的,妻兒食雲吞麵。我和友人都吃完了,我起身,才發現男人早已食完。只是逗兒女談笑,他的豬手全分給妻兒食了,自己食淨麵。對了,剛才隱約見到他將麵碗裡的肉夾來夾去。父是四十來歲,也快五十了,矮胖,有點麻臉,妻卻是白嫩,快三十歲的少婦,兒女長得白淨標致。我見此景象,感動得幾乎流淚。臨走,多看了靠牆的膠皮箱一眼。皮箱好舊,綁在鐵車子上的尼龍彈弓繩也鬆垮了,皮箱歪歪地放在車子的底架上。這麼一家四口,就拉拉扯扯的在深水埗過日子。不曉得男人是做甚麼行檔,穿的只是內衣背心加短袖衫短褲。
我看了壁上的餐單,雲吞麵是最便宜的一種了,十八元。大件夾抵食的豬手麵,也是十八元。這是店裡最便宜的餐,他們是沒得選擇的,但也談了好久,你逗我我逗你,樂了一陣子。
櫃檯收錢的老闆娘,我掏五十元,她從白鐵皮鍛造的、磨得發白的散銀架找回九元。自始至終,最沉默的是老闆娘。她只是靜靜地將南乳豬手麵和柱侯牛腩麵弄得與雲吞麵和魚蛋粉同價,使得貧民有個選擇。
文化評論人,德國哥廷根大學民俗學博士,《中文解毒》系列作者。
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談談情.跳跳橋.笑笑誰


悲劇和鬧劇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悲劇英雄和鬧劇主角,開頭一般有頭有臉,卻因為性格上的缺失,犯了錯誤;結局是前者悲劇收場喪生,後者灰頭土臉出醜人前成為笑柄。觀眾看悲劇大慟一場或看鬧劇大笑一場,是殊途同歸很暢快的情感宣洩。負面可以幸災樂禍「幸虧我沒那麼倒霉」;正面是自我警惕勿犯其錯。至於兩者中間的喜劇呢?因為沒上述兩者那麼極端,觀眾看着劇中人可笑之處而笑他之餘,往往回心一想:多半也在笑着自己(原來笑劇中人是五十步笑百步)!
《談談情.跳跳橋》的原著Luv,半世紀前在紐約百老滙由阿倫阿堅、艾利華拉殊、安積遜擔綱首演,拿到最佳導演(後來《畢業生》的金像獎導演邁克尼古斯)和監製東尼獎,最佳舞台劇和編劇獎的提名卻輸了,叫座而只是半叫好,只因為風格不統一:是紐西蒙式百老滙處境喜劇和夏勞品特式荒謬劇的混種!中英劇團的新演繹,除了是彭秀慧很地道香港話(潮語夾雜英文)的翻譯之外,也似乎為照顧混種的兩半,而由彭秀慧與中英駐團導演盧智燊聯合執導(誰管哪一半就見仁見智了)。更由兩人和朱栢謙合演。效果是觀眾看得很投入、很開心,而且從頭笑到尾之後,也會反思自省人生的意義。
發人深省人生意義
荒誕的劇情很簡單:失敗者白耀哈(朱栢謙)——白耀燦看到定會打個哈哈——生無可戀要跳橋自殺,搞婚外情的苗日飛(盧智燊)、他的「理大同學」,叫他先談談情:他輕生皆因未嘗試過為人生添意義的「戀愛」;更老友鬼鬼地撮合他和自己老婆姜愛玲(彭秀慧)。兩人果然一見傾心,姜馬上答應離婚;兩對情人各得其所。下半場仍是同一橋上景而秋去春來:苗姜兩人都悔不當初、舊情復熾,合謀推白下橋然後復合。轉變成鬧劇的下半場,欲推人者的苗自己兩次墮橋:多終於「成功」跳橋的白一次,而兩人都大難不死。結局打回原形:苗姜兩口子再度鬧翻而白仍是橋上的失敗者:被群犬包圍困在燈柱上!情節、結局,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戲時引人入勝,看完發人深省人生意義的問題。
引人入勝的首推三位演員的出色演技大鬥法。除了那條橋脫不了紐約的影子之外,香港觀眾對「出爐特首理大校友」非常投入共鳴:例如初出場時很風光的身光頸靚苗、人肉百科全書女強人姜,趾高氣揚自我吹噓,本來與「犀利哥」般流浪漢型的白天淵之別,但卻先後和「衰到貼地」的白互吐苦水「鬥慘情」。香港人一向精通視乎需要「認叻」或(報稅/朋友借錢或追債/老婆追家用時)「認窮」,在看「互揚臭史」看得噁心時,倍覺「自揭瘡疤」可憐復可笑兼可愛!更有飛刀特技表演:一次擲出手中小刀而飛插在十步外石上(其實是掩眼法:手中刀隱沒、石上彈出另一把);第二次更飛刀斷繩使牆上水牌倒懸。而屢次跳橋是下半場主要笑位,也使劇名的疊字合理化。
戀愛意義令人質疑
發我深省因為懷舊:千禧年中英一口氣重演兩部我八十年代給故藝術總監高本納譯的莎劇《元宵》及《仲夏夜之夢》,主題同是嘲諷愛情盲目;當時同是中英「花旦」彭秀慧主演。今日看成熟又成名的她譯、導、演這部戲,繼續對戀愛的意義質疑,倍增感喟。她借姜愛玲口中道出最不浪漫、現實得令人心寒的愛情宣言:「首先雙方要有相近似的社交圈子,有互相尊敬的職業地位,然後才肉體上循序漸進互相吸引、情感精神上互相交流……」比起前述兩莎劇所諷刺的盲目愛情——一部是愛得男女不分;另一部是魔法花汁滴在睡眠中眼皮上之後,一張眼見到第一個是美是醜、是人是畜也一見鍾情——這是太理智算計的另一極端!現代愛情淪落到這地步,難怪感情缺失/離婚率偏高!我是參透情場的老經驗級,看本劇也心中觸動;其他觀眾相信感受尤深!
必須一讚的是朱栢謙:和兩位導演兼情場劇場都是老手的演對手,而能旗鼓相當(更露一手勝過兩前輩的歌喉),不受衣衫襤褸的形象劣勢拖累,真有你的!
而從譯導女主角聯想到兩部莎劇原合作夥伴的「故人」高本納:本文開頭的悲劇鬧劇論,是當年和他合作《禧春酒店》鬧劇時交流的心得。只有講喜劇那一截是我自家的。我想高本納在天之靈,看到今日中英繼承他遺風,製作出本劇的水準,也堪告慰!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刻骨銘心的相思,無法割捨的情愛,卻因著「生離死別」更加難捨難分,甚至難以置信愛妻的永別。殘敗的暮春景象,增添了作者心中的哀愁。至於對妻子的思念,是至死才能完結的,而失去所愛的煎熬悲泣,就如同蠟炬成灰方能罷休一般。現實的殘酷,使得李商隱多麼不願意面對,甚至設想愛妻只是和以往一樣,獨居異地罷了,更希望藉由青鳥殷勤的探望,來傳達他對妻子的關懷和生死相許的情誼!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刻骨銘心的相思,無法割捨的情愛,卻因著「生離死別」更加難捨難分,甚至難以置信愛妻的永別。殘敗的暮春景象,增添了作者心中的哀愁。至於對妻子的思念,是至死才能完結的,而失去所愛的煎熬悲泣,就如同蠟炬成灰方能罷休一般。現實的殘酷,使得李商隱多麼不願意面對,甚至設想愛妻只是和以往一樣,獨居異地罷了,更希望藉由青鳥殷勤的探望,來傳達他對妻子的關懷和生死相許的情誼!
2012年1月23日星期一
讀通《易經》 凡事長勝 鍾月萍:順應自然律 一生無閉翳
西諺有云: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誠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美國總統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砍櫻桃樹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詳,正正是彰顯這道德操守的典範。然而,《長勝風水 易經的突破》作者鍾月萍博士卻對我說:「喂,你知否《易經》話:『忠忠直直,終須乞食』,信焉?」她向我拋下一個詭異的微笑,緩緩補充了一句:「是『中孚』卦裏說的。」吓?要顛倒信念?教壞細路喎﹗博士,咪玩我啦﹗此話怎解?
「要講誠信嘛,得先看對象是否誠信之人,若對象為小人,講誠信則『大凶』,這是《易經》的話;好了,我再問你:『若對象是君子,你又是否時時誠信,事事誠信?』」博士又要考我,區區以人生閱歷度之,直言:「有時得看情況而定。」她如雷貫耳喊一聲:「無錯。『中孚』卦的第六爻就是說這個道理,我打個比喻來說,公雞是鳥類最守信、最勤力的,日日依時啼叫,卻得不到什麼reward,反而是眾鳥類中唯一飛不起的,為什麼?因牠戇居,沒有體察個別或時間的需要,任意擾人清夢,不懂時務,咪受到討厭和排斥囉,做人若真如此,這不是『忠忠直直,終須乞食』麼?」我心裏嘀咕,卻沒有宣諸於口:鴕鳥不是鳥麼,牠還不是也不懂飛,不過牠不像公雞般勤力,整天把頭埋在沙堆中,也是活該的。正是聽古不駁古,我當然也學懂識時務,免得又被博士找碴。
陰陽交歡 最高境界
鍾月萍要說的道理,當然不是一般三歲稚童所能領悟,要揣摩《易經》的大智慧,必須有一定的人生經驗。眼前這位地理博士,就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遭遇上人生低潮,要尋找人生答案,因緣際會找到《易經》這部寶書中。「那時我已移居美國,碰巧我弟弟來探我,他正看着萬年曆,我甚感興趣,買了一本來研究,我才發現原來當中所說的五行,是主宰我們命運的重要元素。」鍾月萍畢業於中文大學,與榮休港大教授陳耀南份屬同屆之餘,亦曾同於英華男校任教。「中國有兩大寶,一為《萬年曆》,一為《易經》,能夠讀通,捉到箇中用神,就能悟出成功之道,你的人生就舒服多了。」
鍾月萍認為,要讀通《易經》,先要懂命理,這樣你才知道人類生命活出的現實方為最真實的道理。她以清通的思想,感應宇宙之道,從而化出自己一套心領神會的感悟,將《易經》與命理綜合來講,寫成了《長勝風水》這本新著,當中以淺顯的文字,將六十四卦的主題一一縷述,明確指出卦象的用途和含意,讓讀者可以按圖索驥,因應不同問題找出解決的靈感。
「《易經》講陰陽相生,做人亦然,若只靠一己之力,實難成大事,必須採納對方的力補自己的長短,才能有所發揮。」鍾月萍指出,陰陽之中,尤以陰力大於陽力,故以柔濟剛是真有道理的。「當陰陽各自相等時,能夠達到陰陽交歡就是最高境界,這也是做人做事的成功之道。為什麼柔能濟剛?因為陽力大,我是陰,只要在陽中取得些少,便能達至陰陽交歡;也因為陽力大,從一個陰取得的力並不能達至交歡的境界,必須從眾陰中取力,但在這個一夫一妻的社會,去哪裏找到幾個陰呢?所以,男性難得滿足,常感不快樂,不能達至平衡也。」若真的未能達到陰陽交歡的境界,豈非永無成功之日?鍾月萍笑笑說,「那也未必,這時就要使用『一陰領眾陽』或『一陽領眾陰』了。你知道老子說的『不爭』是什麼意思嗎?」噢﹗博士又考我了,不過,未待我開口,她便揚一揚眉說道:「若果『不爭』,我們便無法生存,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爭』就是令天下人無法跟你爭,於是你要突出自己、增值自己。突出的方法就是上述提及的三個條件:一、陰陽交歡,大家不爭;二及三即『一陰領眾陽』或『一陽領眾陰』,要人人聽你的,要lead住他人,令天下莫能與之爭,就能贏出。《易經》透露的訊息,絕對是積極的。」
想求佳偶 要看咸卦
鍾月萍笑言,她在1963年任教英華男校,那時全校只得她一名女教師,初入職時也有點怕,幸好教了一段日子,也甚得學生愛戴。有天,一位男同事捧了一疊海外留學的資料給她,並對她說:「我取得獎學金進修,下一個就是你了。」鍾月萍糊裏糊塗,自己根本無想過放洋,加上家境難許可,見他捧來大疊資料,也儘管一試吧﹗誰知居然得到垂青,取得獎學金。「其實我並非特別出色,當時這麼好運也沒有為意,後來研究《易經》時才猛然省起:這不就是『一陰領眾陽』的格局麼?就是因為全校只有我一名女教師,氣聚於我,令我成功快樂呀﹗」她把尾音拉長,帶出了一種愉悅舒暢的感覺,然後貶貶眼俏皮地說:「有些女士話找不到配偶,你做護士,工作環境多女性,梗係難搵啦﹗如果你去工程師學會做秘書,就等於『一陰領眾陽』,包你水到渠成。就以瑞士為例,被四大強鄰(德、法、奧、意)圍住並伺機想吞掉她,用上述理論來說,瑞士弱小屬陰,毗鄰四國強大屬陽,格局變成一陰對四陽,瑞士經常取他國的陽力以達至陰陽交歡,整整下成為中立國,經濟又發達,無人敢蝦佢,這就是『一陰領眾陽』的以柔制剛了。」
鍾月萍認為,《易經》每卦有六爻,當中就透露了天道、自然律的訊息,而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其用處,譬如要懂得如何做機構主管,就得看「比卦」;要洞明夫婦之道,就看「恒卦」;想求得佳偶,則看「咸卦」;處於險境不知如何出險,可以看「蹇卦」。「看過卦象給你的啟示,你會有很多insight,可以啟發你解難的靈感。學懂六十四卦的規律,便能跟天地共進退、存亡,人生何來辛苦;相反,若行錯路或拗頸逆行,必然徒勞無功,進步慢、發達遲。」
立志養氣 成功之道
自八十年代開始鑽研《易經》,鍾月萍亦出版了不少相關書籍,但俱為英文著作,有一年,她為宣傳新著The Truth of Ups and Downs應邀到北京出席講座,席中有位青年瞪着眼對她說:「你有中國人的臉,可是你寫的好書都給外國人看,而不是給同胞看的。」這番話,給鍾月萍很大刺激,自覺慚愧,彷彿有點賣國賣民的感覺,而這本《長勝風水》便是在這背景下寫成。除了著書,鍾月萍在美加、歐洲等地,甚至環球郵輪上,都經常主講玄學講座,吸引了很多不同國籍的專業人士參與學習,把中華智慧的種子散播到世界各地。
世界人口七十億,每日每分每秒都有人誕生,同一刻出生的人,命運是否一樣?算準時辰剖腹產子,命格是否就高人一等?博士搖搖頭說,胎兒在母體中便開始積累天地的宇宙氣,出生的年月時辰就透露了箇中訊息,擇好吉日吉時開刀分娩是有違自然趨勢的。孩子的宇宙氣就透露了他日後適合從事的方向,譬如其宇宙氣適合從火,就不要強迫他念水利工程,只會適得其反。要推算宇宙氣不難,按八字分析便可,難就難在從中捉用神。」她認為,氣是否應驗,人的成就差別很大。「像毛澤東,跟他同日同時出生的人,無限咁多,何解只係活出一個毛澤東?這是因為每個人付出的努力不同,活出的生命便不一樣了。」鍾月萍表示,氣要旺、要清,才能得力於自然律,即天道;然而,氣乃天賦生成,不可強求,氣旺氣弱得看造化而定。那又如何能夠做到呢?「兩個字:立志。所謂『志氣、志氣』,有『志』就能養『氣』,當你有了『志』,做人便有目標,方向便清晰,以『志』養『氣』,便能積蓄得相關的能量,『氣聚』便『旺』,成功的機會自然更大。」故此,想成名、成功,用什麼方法才能活出潛能?鍾月萍說,有三個步驟:一、要了解自己的命;二、若氣弱便要立志,用志養氣;三、用什麼方法立志養氣?學自然律。這就是整套成功的系統。
不過,若然天生氣弱難養,智力遠遜常人,又當如何解救?
「若父母早察覺得到,便應自小給他有規律的訓練,譬如每星期教他一條做人的規律,若受欺負如何處理?遇到困難又怎樣?就用《易經》的自然律跟他講解,日積月累,他滿腦子都是自然律,當他遇到困難時,就像本能一樣使出來,用這些自然律思考解決方法,也能過到好的人生。」
男女激情關五行事?
男歡女愛,離離合合,跟五行有關?
鍾月萍表示,異性相吸,除了部分客觀條件外,最主要乃來自彼此的五行互補,換言之,男女的激情大部分起於五行互補的運作,然而,人體五行的組合,本身亦有一定周期,這便是世俗所謂的「運」。「譬如一對夫婦,男的喜金,其五行金氣足,卻含很多水致元氣受損;女的含太多金,要很多水去洩金的話,兩人可謂一拍即合,達到平衡境界,不由自主地纏在一起,這就是其激情之來源。但五、六年後,倘男的交上土運,把水搗塞,不能供應妻子需要,吸引力相對減少;若妻子同時交上火運,因為火剋金故,除了引致本身金弱,還可能傷害對方的金,如此激情不再,甚至漸漸互相討厭。」
那麼,倘按周期而行,西方所說「七年之癢」也不無根據?博士點點頭說:「可以這樣說,若要白頭到老,則不能單純靠激情,屆時得以仁恕之道相處,看《易經》的『恒卦』就有啟示。」
撰文:葉翠華
【轉載自信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