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購1月3日日場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 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 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 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波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Enquiries |
香港有言論自由,而且香港人什麼也愛投訴。
o靚模周秀娜拍攝的沙灘比堅尼泳裝廣告,播映了約一個月,廣播事務管理局共收到一百五十五宗家長及市民投訴,不滿廣告意識不良,教壞小孩。
廣管局共收到二十宗投訴吉百利「戚眉」廣告,投訴者認為該廣告擠眉弄眼,令小朋友有樣學樣,完全教壞細路,而廣告商決定8月底起停播。
老實說,吉百利這廣告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東西!
一 男孩和一女孩坐在鏡頭前,背景是一塊灰色的布,二人正襟而坐,就像平時坐在影樓拍照一樣。廣告開始,有一位攝影師模樣的男人在兩人前面走過,並以一測光表 放在女孩的面孔旁,此時電話響起,男子去聽電話。男孩把自己的電子表按了一下,播出熟悉的音樂調子。雖然坐得筆直,卻見男孩的眼眉隨着音樂節奏而跳動,先 左、之後右、再左……女孩突然把頭轉向男孩,鏡頭亦由拍攝着兩人,轉到只影着男孩頭部大特寫。男的戚眉動作,更加清晰可見,且與節拍配合得天衣無縫。幾小 節音樂後,他把頭轉向女孩一方。鏡頭隨着他的表情,也轉到女孩面上。
鏡頭隨着音樂,時而停留在男生,時而停留在女生的面上,有時鏡頭拉開至 見到兩人並排而坐。二人除了把臉轉向對方和做戚眉動作以外,基本上再沒有其他的動作。到了中段以後,鏡頭也有了一些變化,那是一時偏向左方,一時偏向右方 拍攝二人;而二人的戚眉動作也加快了,有時是兩人同時間雙眉不停跳動。鏡頭又轉而在他們二人頭頂,然後是在他們腳前;他們也配合鏡頭把頭向上和向下望。
最 後女孩手中拿着一個汽球,當他們二人隨着節拍繼續戚眉時,女孩的雙手緊握着汽球的開口位置,她的雙手循着雙眉和音樂節拍也在顫動,配音把緊壓汽球的滋滋聲 也表達出來,成為音樂調子的一部分。最後是畫面轉變而成一排吉百利朱古力,下面有一行字:「Share the joy,開心預埋你。」
先來解讀一下這個廣告:
一、「戚眉」在西方社會並無任何不良的含義,從 Wikipedia 查看,眼眉更可表達感情(如驚奇或憤怒),是溝通時面部表情的重要構成部分。以戚眉來表達快樂、開心,正是此廣告片希望表達的訊息。
二、 創作者以簡單而且人人皆曉(也懂得模仿)的表情,做成廣告的主要訊息,實屬非常大膽,也充滿創意(創意者,少人用來表達一個意思而你用了,便有創意─至於 好不好,是否相關則另作別論)。此片在熟悉的音樂上配以戚眉動作,相當簡單易記,而且戚眉代表了開心、欣賞,就如吃朱古力時眉毛也揚起來一樣,故此與產品 的相關性也相當強。此廣告的相關性、簡約性和原創性,均可達滿分!
三、廣告又簡、又精、又清,全片只得音樂,兩位小朋友只是坐着跳「眼眉舞」,而且無對白。雖有評為「無厘頭」,但只要看過一兩次,就會記得吉百利是廣告主,可謂相當有效。
四、 全片都只在戚眉,但配合上音樂、鏡頭的運用,最後還加了汽球,以致結束時產品的出現,均令人有「愈看愈想看」的感覺!為什麼?因為每段音樂的「戚眉」表達 法均不同,而且頗有層次─由最初的單眉,到雙眉;從一人,到雙人;由慢板,到快板;還有鏡頭由正面,到左面、右面、上面、下面;最後還加上一個汽球(及它 的音效),令動作範圍很少(只是戚眉、頭部轉動、女孩的手部搓汽球頂),而且不停重複數十次動作的廣告,依然趣味盎然。
五、廣告開始時其實 來了一段短短幾秒鐘的小插曲,那是一位攝影師在男女孩面前測光。那表示什麼?其實是代表男女孩都坐在攝影機鏡頭前正在等候拍攝,當他們等候時覺得無聊,不 期然想起一些大家都開心的東西來─什麼東西令他們在空閒時想起,而且會眉飛色舞呢?原來到最後揭盅,那就是吉百利朱古力!
六、創作者以此作 廣告策略,其背後有一個動機,相信就是要利用廣告做「病毒式傳播」(viral marketing),即讓網民以電郵互相傳閱。在 YouTube 的紀綠,此片已有數百萬的點擊率,而且更有數以百計的「抄襲/模仿影片」於 YouTube 上流傳。換句話說,此片欲得到 viral 的傳播策略相當成功。
七、此片另一個預期中的「潛策略」是:希望「戚眉」成為一種「潮語」、「潮表情」。每當人們想及所愛及表示很喜歡時, 受到廣告片的鼓勵,就會想起「揚一下眉」。而「揚眉(或是戚眉)」這表情由來已久,如能成功借用,那便是揚眉時提醒了自己,也提醒旁邊的朋友要找朱古力來 吃了!這種聯想就有很大的商業價值,亦是此廣告片的深層意義和此廣告 campaign 策略成功的地方!
最後讓我們看看香港的家長為什麼 要投訴?第一,他們以為戚眉戚眼是一種不好的表情(筆者估計他們以為戚眼眉代表輕視別人),可是,根據心理學的分析─正如 Wikipedia 所述,眉毛乃是表達情感和溝通時重要的面部表情構成部分,其實多加鍛煉眉毛的活動,有助小朋友的表達和溝通。第二,家長們恐怕子女有樣學樣,戚眉戚眼恐怕 對長輩不敬。這可能是他們真正要加以投訴的地方,父母們恐怕自己的權威受損,故此欲於此事流行前予以禁絕。第三,不喜歡這個動作,總之就要禁止子女有機會 接觸和學習。
筆 者在讚賞吉百利過人的市務策略之餘,同時也為香港二十位投訴人感到惋惜!其實創新的東西往往是由負面(即使戚眉戚眼其實不算負面)方向或是舊酒新瓶而來。 小朋友好模仿,這正是創作動機,多模仿了,就會找到自己的路向(例如習字由臨摹開始,日本人學美國造汽車,終能青出於藍)。今天這些家長對自己看不順眼的 東西就加以扼殺,他們的小朋友看到自己未見過的東西,就會碰也不碰就遠離了,那麼小朋友們何來懂得新東西?父母看不順眼的東西就加以唾棄,那麼小朋友如何 走出父母的知識範疇?那怎樣培養出冒險(也是創業)精神?還有,「睇完廣告都唔知想點」,大人更加不准小朋友模仿,那又何來創造,何來創意?
有位網民說得好,他說:「如果少少嘢都要投訴、要禁絕、要聲討,那麼香港的創意工業早已完蛋了!」
你喜歡戚眉戚眼,還是做「舊」言聽計從、厭惡模仿和創造的四方木?
品牌及市務傳訊顧問.香港市務學會主席.亞洲市務聯盟副會長
www.admango.com/hkej/index.htm刊載本欄過往之文章
資料提供:AdmanGo
yim.kaiming@gmail.com
監修按語:
一直都認為,笑死人沒命賠的喜劇演員其實都是淚眼煞星,都可以演苦過廿四味的催淚戲,甚至都有一段不足為外人道於是只好轉化為喪笑的刻骨經歷。
眼前,以至過去數十年,就有一個人辦。他,就是「無厘頭之父」盧海鵬。
依然記得他對着鏡頭(即是對着你我他大家)講出一句十分之無厘頭的說話:「朝早食個蘋果,成日唔使去廁所!」當時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周星馳還在主持《430穿梭機》扮「黑白殭屍」裡的黑殭屍,順便在問答遊戲環節蝦細路,其中包括我的小外甥。
盧 海鵬的後半生十分之搞笑,卻是緣於他的前半生十二分之折騰。他帶着文化大革命的傷痕偷渡來港,從此不談政治只搞笑,晚晚在《歡樂今宵》以疑似初中生「放 蚊」悶喊「Good──bye──Sir──!」的口吻吟唱「歡樂今宵再會,各位觀眾晚安」。但回歸一場、元氣大傷,傷到足以令回流港人Lo Hoi Pang為了生活,而不得不搞笑地談政治,扮老董,扮孫公,扮毓民,扮煲呔(他說煲呔最難扮,理由是「他是個無甚特色的人」)。
雖然最終還是要在政治炮口泡飯吃,但盧海鵬畢竟是有底線的,那就是有生之年都不會扮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中國的政治太沉重,不能開玩笑。」
看來,盧海鵬不妨在《香港亂噏》這節目裡學古巨基以好假的假聲高唱:「歡樂今宵,虛無飄渺,再沒餘地,繼續纏繞!」
卻其實,一直都好想鵬哥對着鏡頭(即是對着你我他大家)講出一句十分之黑色的笑話:「朝早買份《蘋果》,夜晚入咗派出所!」
年過三十的香港人,都由盧海鵬湊大。
八 十年代獅子山下,「日頭猛做,到依家輕鬆下,食過晚飯,要休息番一陣」的時候,香港人都會扭開電視為看《歡樂今宵》的盧海鵬……不,是洗耳恭聽《蝦仔爹 地》趣劇穿唐裝衫的「矇豬眼」,出場爆肚的無厘頭押韻句:「得閒飲杯茶,唔使日日見住阿嫲!」港九新界木屋廉租屋裏的香港人,同聲在維港兩岸隨盧海鵬的爛 gag喪笑「哈哈哈哈哈」,如此走過多少個炎夏寒冬。
這就是八十年代的香港生活。回味那一句句盧海鵬爛gag,它恍如餐桌上那杯透心涼雪糕,在香港人忙於打拚的流金歲月裏,滋潤我們勞累的心。
直到「八九六四」,一切到此為止。盧海鵬此後再也救不到香港人失落的心,而他這顆曾經叫我們仰望的笑星明星,也選擇落入凡塵,和香港人一起游到加拿大。盧海鵬的光芒,自此離我們愈來愈遠。
近 日,盧海鵬因為在亞視節目《香港亂噏》扮鬼扮馬人氣急升,尤以他扮木村拓哉為代表作。盧海鵬版本的「大肚腩加O嘴木村」拿着Gatsby香體噴霧、打開心 口邊噴邊跳舞,令男女老幼笑破肚皮,網上點擊率已衝破二十萬。年青人覺得他好yeah,中年一族想起兒時看他扮「撻成一塊」與「羅人」、唱「陪着你嘔」的 成長歲月。
盧海鵬回來了!他又再成為香港人的笑聲魔術師,為朝九晚五、沉悶刻板、股票無錢賺、普選無着落的呆滯香港人,變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喜的笑彈。扮藝人、政客,甚至卡通人物,盧海鵬永無托手踭,只有一個例外:
「我扮什麼人都得,但中國領導人,就一定唔扮得!」
八十年代初,殖民地政府的政治把戲跟平民百姓有萬丈之距,舞台上的盧海鵬,未曾扮演過首相、港督等政治人物。都因為那個年代的香港人,對政治的敏感度遠不及張國榮與梅艷芳。
「戈 巴卓夫是我首個扮的政治人物。」叫「戈巴卓夫」而非「戈爾巴喬夫」,因為他在亞視粉墨登場。盧海鵬記得:「那是九十年代初,我由加拿大回流亞視參演《開心 二人組》節目,林建明就扮江青。」戈巴卓夫頭頂那塊「地圖」,盧海鵬親手用唇筆畫在自己頭上,更用捲舌吐痰口音讀出大堆俄文:「我真的懂得點點俄文,小時 在大陸讀過俄文書。」他二十歲熟讀俄國戲劇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員的自我修養》,那是他人生的「演戲聖經」。
盧海鵬的戈巴卓夫威力,殺入六四後全心發展經濟的祖國懷抱,「那時有個深圳地產商,請我扮戈巴卓夫賣廣告。」當年香港人在羅湖見到的,是盧海鵬,而非今日的朱咪咪。
回流香港後,他在無綫亞視出出入入兜兜轉轉。經歷過六四的香港人,生活之重令他們無暇追逐盧海鵬爛gag之輕,盧海鵬在那個電視台出現,他的光輝身影似乎已屬過去式,唯獨他堅持在公仔箱中,在後過渡期奮力扮嘢為香港人搖旗吶喊。
九七紅旗冉冉升起,香港的政治生態因「港人治港」變得生猛,舞台上的盧海鵬亦隨社會脈搏化身舞台政治人物,當中他扮得形神最似的乃董建華。
盧海鵬說,扮董建華毫無難度,因為董伯伯有太多顯而易見的特徵,單是口頭禪就有大堆:「啊、咁樣呀、我認為呢、我相信呢……」為了突顯老董的「寒背」特徵,盧海鵬會在西裝內的上背位置加揳大衣,為背脊建一座隆隆山峰。
「董建華有個很明顯的小動作──每次說話前,頭部會四十五度向下望,沉思一會再扭頭正視群眾道:「咁樣,我認為呢……」說話慢吞吞,有時要眼泛淚光,「這就是老董。」
盧海鵬的扮嘢秘訣,是找緊一個人的小動作,然後將之誇大,個性愈明顯的人就愈容易扮。「葉劉,歪嘴、少許黐脷筋;孫公,雙目無神、講嘢把聲好似畀人打緊;毓民,碌大眼鬧人、一輪咀有佢講無人講、同人反面咁樣。」
他這個扮嘢宗師,看見後輩扮嘢醜化人物會直斥:「扮司徒華套個光頭似壽星公、爆牙似老鼠牙,不應該這樣醜化華叔。」盧海鵬的扮嘢自信心爆棚,皆因體內有天賦的扮鬼扮馬基因,只要在電視看一次人物的行為舉止,便能立即上身。「所以扮政治人物,也不用晚晚睇新聞。」
最難扮的政客,叫曾蔭權。「他是個無甚特色的人,好難捉,頂多是講嘢時個嘴好尖。」
香港的政客,任扮任笑都無問題,但他知道有條底線。
盧海鵬爆料:「早前有同事扮李家大小超人,之後就收到電話。姓李都不能扮了!你話啦,國家領導人點扮?」他深明亞視積極向北望的遊戲規則,領導人根本扮不了,他亦不會爭取在鏡頭前一嘗當共產黨員的滋味:「這個不是拿來玩的,我唔想無咗本回鄉證。」
「在大陸的舞台,演領導人是很嚴肅的,不是扮嘢,是真正的演戲、演歷史,一點都不搞笑,不像香港。」
在港式扮鬼扮馬文化氛圍下,盧海鵬感慨:「我有時覺得,自己在做茄喱啡。」
盧海鵬也演過嚴肅認真的政治歷史劇目。不過,那是他偷渡來港前的故事了。
盧海鵬和中國共產黨一起成長,生於一九四一年的廣州,父親開針織廠、家有傭人服侍,是二少爺,有一兄一弟。「三兄弟,細細個就去戲棚睇大戲,睇完返屋企學唱又學打。」盧海鵬的演戲細胞,早在童年就全身擴散。
中學,他是校內文藝工作團團長,話劇、唱歌、現代舞、中樂、繪畫全部精通,演戲永遠在他心目中排首位。盧海鵬記得,文革前他在一齣舞台劇飾演黨支部書記,劇情與農民生活縱橫交錯,「演出前,我特地跑到農村體驗生活,跟農民同食同住。」
「我的演戲根基,就是這樣打出來。」
他年紀小小生得一副「老積相」,台上不是演書記領導就是做嚴父。最難忘一次演出是扮演國民黨軍官:「戲服,是朋友借來貨真價實的國民黨軍服,紐扣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圖案。」青蔥歲月磨刀霍霍練演技,盧海鵬至今仍沐浴在回憶中。
赤紅舞台上,盧海鵬是初生之犢,沉醉於個人的演戲夢。但不論他演得多麼努力,如雷掌聲永遠都不會屬於他,榮耀全歸毛主席。「在大陸,我演什麼角色都不重要,只要舉起本《毛語錄》,掌聲自然響起。」
五十年代的盧海鵬有個心願:「中學畢業考不到大學無所謂,最緊要讓我入到北京電影學院。」
結局是:生不逢時、事與願違。十年浩劫降臨,大地由赤紅變成火紅,盧海鵬的演戲夢,被熊熊烈火燒成灰燼。
一九六六年文革揭幕,盧海鵬剛中學畢業,北京電影學院關閉,他這個知識分子於是跑到船廠當學徒,沒酬勞也照捱。結果,學藝一年被人查出「成分不好」──父親是走資商人,自己又穿過國民黨軍服,唯有乖乖執包袱。
他輾轉獲聘任小學代課老師,《毛主席語錄》由演戲道具變成他的教材,在教室喊破喉嚨每月只掙得三十元,頂硬上過日子晃眼過了兩年。一九六八年毛澤東發表「知識青年到農村去」講話,盧海鵬記得:「那晚瞓到半夜,聽到外邊有人打鑼打鼓大喊:『主席有指示,知識青年快出來。』」
他半夜被卡車送到東莞的共產黨大嶺山公社,首半年不用落田,被分派專注辦好黨史展覽會。「我天天拿起畫筆,畫毛像、革命宣傳壁畫,每日只有三毛錢。」紅紅的畫筆畫出血淚辛酸,他狹窄的視線填滿刺眼紅色,卻看不到清朗的藍天白雲。
「中國人最衰的,就是我這一代。」盧海鵬本屬新中國的曙光,他懷有深厚藝術根基與涵養,本是紅旗下的一顆耀目明星。但一場文革令他跌入前途未卜的無底深潭。沒有人比盧海鵬更了解「長在紅旗下」的痛。
盧海鵬從不模仿中國政治人物,因為年少的政治傷疤,終身不能磨滅。「中國的政治太沉重,不能開玩笑。」
盧海鵬在文革的批鬥聲中捱了三年。六九年,他游水偷渡來港,從此逃離血一般的火紅。
他到警署自首獲得居留權,從此在藍旗皇冠下呼吸自由空氣。那個年代的香港遍地機會,盧海鵬很快在工廠謀得飯碗,刻板的生活卻難滿足他,只求演戲夢能在這篇自由樂土落地開花。香港,令盧海鵬體內的戲劇細胞又再膨脹起來。
「不用上班我便去戲院,試過一日看八齣戲。」娛樂味濃、五花八門的粵語片他看得津津有味,但盧海鵬還是覺得,五十年代他在大陸看的戰爭片、歷史片味道更濃。
「《平原游擊隊》裏,大陸演員方化扮日本仔,一皺眉內心戲就出來了;中國電影皇帝趙丹,在《武訓傳》演的平民教育家氣派不凡,可惜《武訓傳》後來被毛澤東大批判。」
盧海鵬的心,還是離不開沉重的中國電影──講紮實演技而非胡鬧笑料的中國電影。
盧海鵬來港時二十七歲,碰巧剛開台的無綫電視辦藝員訓練班大舉招生,但他超齡,不符二十五歲上限。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第三屆訓練班放寬上限,盧海鵬憑深厚的演戲底子被取錄,同期同學有周潤發、吳孟達、林嶺東,「訓練班教《演員的自我修養》,我不是說一早就讀過?」
訓 練班畢業後,盧海鵬成為《歡樂今宵》的鐵腳藝員,昔日在文工團能歌善舞,要他做現場直播易如反掌。《歡樂今宵》慶祝播映三千次那晚,藝員都要扮鬼扮馬,盧 海鵬扮的是日本劇集《座頭市》中的盲俠(六十年代初由勝新太郎飾演)。「我拿着支竹出場劈呀劈,他們說我扮得似,因為我和勝新太郎一樣肥肥地。」
盧 海鵬自此走上扮嘢路──由昔日扮羅文眨眼、扮欣宜令肥姐笑到瀨尿、扮徐小鳳嘟嘴穿黑白波點裙……到近日扮周秀娜當眾除衫、扮吉百利廣告的小妹妹戚眉戚眼、 扮撒隆適廣告的「相撲大師兄」竹中直人貼膠布時「呀、呀」聲,都令香港人笑破肚皮眼淚直流。三十多年來,盧海鵬劃破歲月足跡,為繁忙緊張、經歷風雨的香 港,製造難得的開懷笑聲。
盧海鵬扮嘢境界爐火純青,他的新舊扮嘢佳作成為網民熱話,行出街有潮人叫聲「鵬哥」,令他沾沾自喜。「以前只有師奶同我打招呼,而家年輕人笑住叫我。」說盧海鵬鹹魚翻生,自信心爆棚的他抗議:「我都未鹹過。」
扮嘢,恍如追逐別人的影子。問盧海鵬,他可覺得自己是逗人發笑的小丑,而非一個真正演員?「扮嘢都是演戲一種,模仿一個人,背後有很多橋妙。」
但盧海鵬說,人生最開心,畢竟是文革前的少年十五二十時。他在紅旗下嘗到演戲的甘香,如在少林寺練出深厚內功。最終登不上紅色舞台,只能怪他是長於紅旗下的一代。
來到香港自由之地,他演什麼、扮什麼都行。終於,他成為香江的歡笑魔術師,贏得百萬港人掌聲,但只有盧海鵬深知,香港大眾文化照耀他的餘暉,及不上其年少光芒。
童年的火紅烙印,盧海鵬此生忘不了。笑匠肩背上那沉重的政治歷史包袱,折射出老一輩香港人的落寞。
六十七歲了,盧海鵬說,他會繼續扮嘢,因為他是個認真的演員。
香港,讓盧海鵬嘗到銀色榮耀。香港大眾文化,讓他隨心所欲地扮演任何人,但卻沒有人可以扮出盧海鵬的百變神髓。這就是盧海鵬的成功。
香港大眾文化,也令盧海鵬成為港人的柔軟貼心笑匠,港人輕浮的笑聲,掩蓋笑匠沉重的演戲夢。
水銀燈下笑聲中,只有盧海鵬看到,他有個捉不到的夢。
盧海鵬,講嘢好鬼慢。
駁着一根又一根「紅雙囍」,在國產煙圈中說着紅色往事,斯人獨憔悴。
鏡頭前,盧海鵬精力充沛笑死人,鏡頭後,他唏噓、落寞、無神。
他最感慨的是:「我老了,塊面難上妝,扮得好辛苦。」
訪問當晚,盧海鵬扮的是卡通片《叮噹》(老餅一族用詞,年輕一輩只識《多啦A夢》)裏的大雄。點扮?「跳下跳下,把聲卡通D就得。」化妝師用唇筆替他畫個血盤大口,他不滿意,自己拿筆畫完再畫。
大功告成,盧海鵬咧嘴大笑,眼角露出深深的皺紋。頃刻間,我多麼希望叮噹的時光機能夠出現,把陪着我成長的盧海鵬,和我一同送返《歡樂今宵》的矇豬眼爛gag年代——那個六四發生前的黃金八十年代。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近日在網上發現大衞咸美頓(David Hamilton)的 Box Set影碟,集三部這位當年稱為唯美主義的軟性色情片導演的名作,包括《少女情懷總是詩》(Bilitis)、《少女情懷為君開》(Laura)和 Summer in St. Tropez。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下旬、八十年代初,歐洲色情片曾經大行其道,當年還未實行電影三級制,這批電影只以「兒童不宜」作為指導,禁止未成年人士進場,可是電影海報和戲院大堂劇照,只把女性「三點」和男性的重要部位畫上或貼上,香港受到其時歐美性解放的浪潮影響,這批軟性色情片乘勢推出,可謂「春光明媚」,是為三十五歲以上人士的集體回憶。
當時,最具震撼的色情片以《艾曼妞》(Emmanuelle)、《O孃》(The Story of O)和《蜜桃成熟時》(The Fruit Is Ripe),成為當時一輩青少年的話題電影,而大衞咸美頓的唯美主義作品,是為軟性色情片的極致,大量的溶鏡效果,女性胴體的美感展示,那種追求唯美、樂而不淫的境界,到了今天已經不會復再。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日本色情片和 AV「襲港」,完全攻陷這片「淨土」,追求官能刺激和無限意淫已成為色情片的唯一致勝之道,當然尺度趨着電檢的放寬和社會接受能力不斷演變,今天我們回看大衞咸美頓的電影,已是一種集體回憶的思念多於一切,影片的慢節奏和千篇一律的劇情和性愛場面,已無法滿足時下觀眾的需要。
重看這三部電影,雖然未至於有恍若隔世的感覺,但也有着無限唏噓,當年着迷的「春色」原來如斯的「純真」,在性教育還未普及的當年,這批色情片已成為一眾青少年的「啟蒙」。其實大衞咸美頓的電影作品只有寥寥數部,這位英國攝影師跑到其時相對開放的法國拍片,留下六部電影作品,最後一部是拍於1984年的《輕輕第一次》(First Desires)。《少女情懷總是詩》絕對是其最佳作品。記得有次跟一班發行的朋友談起當年為這批色情片改名,是一位老行尊拿着幾本中國詩集來取名,不禁令人想起其時在報章副刊的艷照打油詩,是為一個時代的特色,今日報章雜誌已經不再花心思在這些帶有「無限春光」的詩意當中,起題已經到了露骨到不能再露的境地。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家強:當天空手空臂我們就上街
沒甚麼聲勢浩大
但被不安養大 不足養大
哪裡怕表態
Paul:當中一起經過了時代瓦解
十大執位再十大
路上風急雨大 一起嚇大
聽慣了警誡
世榮:應該珍惜的 即使犧牲了
激起的火花 仍然照耀
合:Woo…你我霎眼抗戰二十年
世界怎變 我答應你那一點不會變
家強:幾響槍火敲破了沉默領土
剩下燒焦了味道
現在少點憤怒 多些厚道
偶爾也很燥
Paul:不管這種爭拗有型或老土
未做好的繼續做
活著必須革命 心高氣傲
哪裡去不到
世榮:他雖走得早 他青春不老
灰色的軌跡 磨成血路
*合:Woo…你我霎眼抗戰二十年
世界怎變 永遠企你這一邊
Woo…哪怕再去抗戰二十年
去到多遠 我也銘記我起點
(不會變)*
Repeat *
「六四」至今二十年,香港的創傷壓力心理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仍然未癒。「六四」並非純然訴諸理性討論和分析的政治事件,而是一齣在「殘酷劇場」上演的家庭悲劇,它的主題是父權的濫用與父親的罪 孽。如果說香港人與中國的關係是一種父子關係,而香港人就是那個從小離了父親的孩子;那「六四」對香港人來說,就是場不折不扣的「家變」:窮兇極惡的父親 拿着菜刀,去斬殺那些從小就跟父親一起生活的香港人的兄弟姊妹。年輕一代的香港人透過電視,親眼看見中共政權(父權體制)可以施加於中國普通老百姓(家 人)身上最徹底的迫害。他們安全而理想的「假設性世界」(assumptive world)在那一刻徹底粉碎了。
蓮花開處 皇子出世(佛祖出世)
人間發願渡眾生 功德不見底
梵音飄處 佛光生輝
慈悲化盡俗世火 苦海得舟濟
未懼掛礙未了空 自在覺悟能度世
何愁紅塵是鏡花 釋迦釋出真諦
合什放下滅眾苦 滴滴法露能淨世
原來佛緣在寸心 不驚不恐不畏
I dreamed a dream in time gone by
When hope was high
And
life worth living
I dreamed that love would never die
I dreamed that God
would be forgiving.
Then I was young and unafraid
And dreams
were made and used
And wasted
There was no ransom to be paid
No song
unsung
No wine untasted.
But the tigers come at night
With
their voices soft as thunder
As they tear your hope apart
As they turn
your dream to shame.
And still
I dream he'll come to me
That
we will live the years together
But there are dreams that cannot be
And
there are storms
We cannot weather...
I had a dream my life
would be
So different form this hell I'm living
so different now from what
it seemed
Now life has killed
The dream I dreamed.
合久必婚?[合唱版] (李克勤、陳苑淇合唱)
曲:伍樂城 詞:林夕 編:伍樂城
(男)我大概未算學懂保護別人
才無名無份以致我們拖拉至今
令你未放心全程做我一世情人
彷彿還未夠相襯
* (女)大家忙 多麼漂亮理由
(男)愛不夠 只不過是借口
(女)憑我愛你 (男)這麼久
(合)亦沒信心走出教堂 沒理由 *
(男)就算跟你未遊盡花都
(男)可給你的都會做到
(女)並未求甚麼 唯一志願想你安好 #
(男)誰能及我好 (女)你有你原因
(男)我也想知道 (女)怎麼知道
(男)就算這相貌從未討好
(女)總可當跟椅墊共老
(男)任地厚天高
(合)回家也都想得到擁抱
(合)除非這感情你不希罕太易得到
(女)我願意 向前行
最絕望亦不相信
未結婚 便要分
每一步都離結局更近
Repeat * #
(男)為何未結婚 (女)你有你原因
(男)我也想知道 (女)怎麼知道
(男)就算這相貌從未討好
(女)總可當跟椅墊共老
(男)任地厚天高
(合)回家也都想得到擁抱
(合)除非這感情你不希罕太易得到
(男)明日若然你要我抱一抱
(男)明日若無法沒遇見更好
(合)我答應最早來到
今年香港精英賽除了大威以外,還邀請了世界排名第一的贊高域、奧運銅牌得主施禾娜利娃,及中國的鄭潔等選手。曾經兩度來港參賽的舒拉寶娃,賽前因肩膀傷勢未癒,最後取消了行程,相信令不少擁躉失望。
舒 娃自奧運前夕傷出,至今仍在休養,早前還放棄了美網大滿貫和年終賽。兩天前她更宣布因為復原的時間比預期為長,決定放棄衛冕澳洲公開賽。據說她的肩膀雖然 已經康復得七七八八,但因為剛剛開始操練,狀態仍難達比賽水平,所以毅然決定退賽。澳網還未開鑼,已失去軒寧和舒娃等選手參加,希望賽事不會比去年遜色。
說 回上周在港的賽事,大威的表現可說是一枝獨秀。訪問中她透露在年底的比賽當中,她領悟到本身的一些缺點,現在改善過來後,有信心在比賽中發揮得更好和更有 效率。其實去年大威表現不俗,繼贏得溫布頓之後,更在奧運女雙網球中夥拍妹妹細威,為美國奪得一面金牌。之後在年底的蘇黎世公開賽及WTA的年終賽中均贏 得冠軍。
在賽事的首天,大威代表美洲隊迎戰歐洲隊隊長贊高域,去年大威曾兩度敗於一姐手下,但在上周比賽卻一面倒,輕鬆地控制大局,結果以 6:2及6:2直落取勝。賽後贊高域表示因為患感冒,所以表現失準,亦決定退出餘下的香港賽事。第二天大威同樣以兩盤直落擊敗俄羅斯代表卓雲迪絲。
年 謹二十一歲的卓雲迪絲這次是第二年訪港,兩年前她曾贏得俄羅斯公開賽,亦晉身十大排名,不過去年成績平平,除了在團體賽中助俄羅斯贏得聯邦盃外,未能獲得 任何獎項。另一邊廂,俄羅斯的施禾娜利娃亦以三盤擊敗來自阿根廷的首席球手迪高。施禾娜利娃去年表現出色,首次晉身世界排名第七,在WTA年終賽首次參加 便能打入決賽,最後輸給大威而獲亞軍。
施禾娜利娃與大威在最後一天單打碰頭,賽前美洲隊的迪高擊敗卓雲迪絲,總成績美洲隊以2:1暫時領先。
雖然大威跟施禾娜利娃的世界排名只相差一位,但就當天比賽的表現,大威的表現可說領先對手一大截。
首先是發球速度方面,大威發球的時速約在180至190公里,而對手一般只在160左右,強勁的發球佔了極大的優勢。而在接球方面,大威大部分時間會站在底線之內,以第一時間迎球反擊,同樣在比賽中穩佔先機。結果大威順利以6:2及6:2贏波,更為美洲隊帶來勝利。
另一邊廂,早前鄭潔與印度的一姐米爾莎雙雙被俄羅斯擊敗,結果在最後一天,歐洲組與亞洲組進行銀組的決賽爭標。因為歐洲缺乏一姐坐鎮,鄭潔迎戰葡萄牙的新秀拉切德布爾特,結果以兩盤6:1,6:1輕鬆擊敗對手,助亞洲隊取得銀組的冠軍。
雖然去年大威在澳網表現出色,無奈在八強中仍被伊雲諾域淘汰。今年大威的狀態及表現比去年更佳,似乎應該能在澳網更進一步,有機會首次舉起澳洲的大滿貫盃。
文 梁定康(tennisbb.blogspot.com)
《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